《周易》孔子新解,人類文明體系的解構(gòu)
《周易》孔子新解,人類文明體系的解構(gòu)《孔了凡-人類文明史話(草稿 17)》
? ? ?《周易》是用相與數(shù)的形式,對人類文明的細致解構(gòu)。
? ? ?伏羲創(chuàng)八卦,文王周公注卦辭爻辭并根據(jù)時代變遷對八卦方位做了調(diào)整,到了春秋后期,孔子根據(jù)自身對歷史的觀察和分析,與時俱進,融合前期人類文明的發(fā)展成果,對《周易》做了徹底的形而上的更新和簡化?!爸堋笔亲兌蛔?,在求同,“易”不變而變,在存異。周而不易周無可周,易而不周易無可行。文王之易不同伏羲之易,孔子之易不同文王之易,周而不比,和而不同??鬃痈囊祝恰吨芤住匪U述和遵循的天道法則。
? ? 孔子時期,周王朝禮崩樂壞,周天子之權威衰亡,王命不在??鬃游ky時刻,知其不可為而為之?!拔耐跫葲],文不在茲乎?”孔子“五十而知天命”,做天下之素王,對禮樂文明做一終述,存文獻以警后世。 “加我數(shù)年,五十以學《易》,”“我道一以貫之”,伏羲文王之《周易》,就變成了孔子之《周易》 :“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br> ? ? 一時六段,無位無爻,這便是孔子《周易》的最大特點。有六位有陰陽,這是對普通人講的《周易》。“朝聞道夕死可矣”,孔子已經(jīng)勘破生死的陰陽界限,是純陽或者是無陰陽之分別之上上人。所以孔子和其弟子在《論語》中從不涉及文王《周易》的內(nèi)容。
? ? ?我們可以通過對分析《論語》的行文知道,《論語》幾乎不提時間和地點。而伏羲文王之《周易》卻是建立在方位和方位轉(zhuǎn)換上的??鬃印八氖换蟆?,孔子根本不用六十四卦去推演自己的天命,因為孔子五十之后,自知天命?!皩W而時習之”,用六爻六位六十四卦去推演天命是悖逆孔顏儒學“一以貫之”這一根本原則的。
? ?孔子做到了絕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孔子心量空空如也亙古無際,可納萬方與一時??鬃又?,十五志于學,三十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順,七十從心所欲,不逾矩?!耙灰载炛?,恒久廣大。用《周易》推演文明之道,并納入孔顏儒學的體系之中,此為孔子對人類文明的卓越貢獻!
? ? ?見難不避,惟天命從!大哉孔子?。ùm(xù))
? ? ?孔元2574年六月初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