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不懈的丞相,只為了理想而奮斗
在三國歷史中,很多人物都是白手起家,靠著堅持不懈的理想而奮斗,比如——大漢丞相。
很多人誤以為丞相是靠著父親的錢起家的,這個觀點是錯誤的。因為丞相起事靠得是自己多年的積蓄,以及靠魅力征服的天使投資人們。
丞相履歷:
棄官后——典軍校尉——遂改易姓名逃出京師——散家財,合義兵陳留起兵——陣斬兗州刺史劉岱(2年后)
曹操開局:散家財,合義兵,打拼2年才獲得兗州
丞相開局資源統(tǒng)計:
1、曹操起事未得到父親支持,未得到一分錢家里的雄厚財富
《后漢書·曹騰傳》:及子操起兵,不肯相隨,乃與少子疾避亂瑯邪,為徐州刺史陶謙所殺。
2、曹操用典軍校尉這幾年的積蓄為基礎(chǔ),四處找投資人,散家財,合義兵
《三國志》:太祖至陳留,散家財,合義兵,將以誅卓
這解決了2個問題
1、丞相為什么要起事?
因為要匡扶漢室,誅殺董賊
2、丞相起事有什么資源?
父親曹嵩不同意,一分錢沒給,丞相靠自己的積蓄和理想起事,這個理想就是——匡扶漢室,誅殺董賊,守護家國,保護百姓。
這讓我想起了我國建黨,也是依靠理想——共產(chǎn)主義,把老百姓團結(jié)起來,推翻三座大山。
再看看起事之前的曹操,大家就知道心懷理想,勵精圖治,匡扶漢室是怎么來的
熹平三年(174年),年僅19歲的青年曹操仕途開始了,不久后任洛陽北部尉。
太祖除洛陽北部尉。初入尉廨,繕治四門,造五色棒,懸門左右各十馀枚,有犯禁者,不避豪強皆棒殺之。后數(shù)月,愛幸小黃門蹇右叔父夜行,則殺之,京師斂跡,莫敢犯者。近習(xí)寵臣咸共疾之,而不能傷。
年輕的曹操,不避豪強棒殺蹇右叔父,從此京師斂跡,莫敢犯者。
天啊,這是在搞依法治國??!
天啊,這是在搞依法治國??!
天啊,這是在搞依法治國??!
這可是東漢末年,誰敢信?就已經(jīng)有了依法治國的思想,青年曹操是何等的人物?竟然可以超越時代提出如此先進的思想?
依法治國的(老)十六字方針,內(nèi)容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zhí)法必嚴(yán)、違法必究。
黨的十八大提出依法治國新十六字方針的內(nèi)容是:科學(xué)立法、嚴(yán)格執(zhí)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1、涵蓋了從立法到守法的全過程,而且富含法理。
2、新十六字方針的出臺,充分表明中國共產(chǎn)黨能夠以史為鑒,準(zhǔn)確把握中國發(fā)展趨勢,堅定法治信念,堅持建設(shè)法治國家的目標(biāo)不動搖。
3、“科學(xué)立法、嚴(yán)格執(zhí)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提出,體現(xiàn)了中國共產(chǎn)黨實事求是、與時俱進的高貴品質(zhì)。
4、立法、執(zhí)法、司法、守法,四者之間是四位一體、不可分割的關(guān)系,只談其中一點而不及其余,都是不科學(xué)、不全面的。
當(dāng)然,青年曹操的依法治國思想,有其時代局限性,但是那個時代就提出了依法治國的雛形,實在是難能可貴,更可貴的是堅持雛形一路前進,不畏豪強,棒殺權(quán)貴。達(dá)到從此京師斂跡,莫敢犯者的效果。青年曹操真是一個出色的理想主義者。
時間來到了黃巾起義,黃巾軍是古代著名的農(nóng)民起義。有人要問了,為什么思想先進的曹丞相要鎮(zhèn)壓農(nóng)民起義?
因為丞相雖然思想先進,畢竟有其局限性
丞相的理想是——匡扶漢室,拯救百姓。
黃巾起義的理想是——推翻漢室。
這兩者互斥,所以丞相雖然心系百姓,缺只能撥亂反正,試圖用一己之力拯救亂世。
曹操時任騎都尉,與眾人一起大破潁川黃巾軍,拿了數(shù)萬人頭,憑借軍功生子濟南相。再看看曹操的治理能力
《三國志武帝紀(jì)》: 遷為濟南相,國有十余縣,長吏多阿附貴戚,贓污狼藉,于是奏免其八。長吏受取貪饕,依倚貴勢,歷前相不見舉;聞太祖至,咸皆舉免,小大震怖,奸宄遁逃,竄入他郡。政教大行,一郡清平。
曹操治理前:長吏多阿附貴戚,贓污狼藉,于是奏免其八。長吏受取貪饕,依倚貴勢,歷前相不見舉
曹操治理后:政教大行,一郡清平。
原本的貪官污吏一聽到曹操來了,嚇得咸皆舉免,小大震怖,奸宄遁逃,竄入他郡。青年曹操就這樣一個人用理想對抗冰冷的世界,用自己的理想之火溫暖周圍小小的一郡,但這火苗太小太小了,青年曹操想溫暖的是整個漢室,整片漢土,整群漢人。
但當(dāng)權(quán)者的冷酷,慢慢澆滅了青年曹操火熱的心,青年曹操托病回鄉(xiāng),黑暗的漢室剛點亮的火苗熄滅了。
中平五年(188年),火光再次照亮,又倏然熄滅。青年曹操因其才能再次擔(dān)任典軍校尉,僅一年后董卓,進京了,漢室遭遇了有史以來第二大的黑暗時光
《資治通鑒》漢紀(jì):漢紀(jì)五十一:是時,洛中貴戚,室第相望,金帛財產(chǎn),家家充積,卓縱放兵士,突其廬舍,剽虜資物,妻略婦女,不避貴賤。人情崩恐,不保朝夕。
更可惡的是,董卓居然縱容爪牙董承、董旻、董璜等胡作非為,殘害漢室!
《三國志·董卓傳》注引《獻帝起居注》:“近董公之強,明將軍目所見,內(nèi)有王公以為內(nèi)主,外有董旻、承、璜以為鯁毒。
王夫之:董承者,與亂相終始,無定慮而好逞其意計者。
蔡東藩:李傕郭汜,賊也;張濟楊奉董承,亦無一非賊;至如李樂韓暹胡才,則固以賊自鳴,更不足道矣。
可悲的是董承霍亂漢室,在今天的互聯(lián)網(wǎng)上居然搖身一變,成了大英雄,大忠臣,當(dāng)真可笑。只能不學(xué)無術(shù)之季吹太多,擾亂視聽渾水摸魚,以達(dá)到季吹不可搞人的目的。
話說回來,由于董卓的殘暴,青年曹操終于開始不靠父親的積蓄,散家財,合義兵,為了心中的理想匡扶漢室,消滅董卓,展開了一段波瀾壯闊的歷史!
這讓我想到了我們偉大的領(lǐng)袖——教員,為了自己理想,為了拯救百姓,消滅日軍和腐朽的國軍,投身革命,最終創(chuàng)造了一段偉大的,波瀾壯闊的歷史!
曹操和偉人,就好像不同時代的兩個人,他們有激情,有能力,有理想,有傲骨。
曹操在創(chuàng)業(yè)初期,屢戰(zhàn)屢敗,百折不撓,滅袁紹、征袁術(shù)、伐劉表、驅(qū)季備、殺呂布、降張繡、復(fù)西涼等,歷經(jīng)千難萬險,最終統(tǒng)一北方,讓漢室有了延續(xù)的希望。
后者在創(chuàng)業(yè)初期,也是歷經(jīng)千難萬險,解放中國
兩人驚人的相似,也都有遺憾
后者解放大部分百姓,唯獨寶島
丞相解放了北方疆域,也沒有解放蜀國
很多季吹說,曹操年輕時候很好,后面理想沒了,野心大了!
其實丞相終其一生沒有改變理想,都只是想簡簡單單的當(dāng)一個護衛(wèi)漢室的丞相,后面升任王位,那是獻帝給的,又不是丞相搶來的,雖然丞相有搶的能力。
讀到這里,這句話突然就能理解了
偉人:我和曹操的心是相通的
因為丞相即偉人,偉人即丞相,是不同年代的同一群理想主義者。
最后說說為什么有這么多丞相黑
很多季吹一上來就說曹操屠城、殘害百姓、殘害帝后。這都是斷章取義,或者截取一些對丞相懷有敵意的史料。
對丞相懷有敵意的史書無外乎
魏晉世語:野史
曹瞞傳:看名字就知道不可信
后漢書:自帶立場,黑曹部分不可信
陳琳檄文:可信度幾乎為零
漢晉春秋:著名歷史發(fā)明家,疑悉鑿齒所自造也
對丞相屠城的反駁:
丞相僅僅屠過徐州部分地區(qū),屠殺1萬人,還是在丞相父親曹嵩被冤殺,盛怒失去理智的情況下
《三國志》:初平四年,太祖征謙,攻拔十馀城,至彭城大戰(zhàn)。謙兵敗走,死者萬數(shù),泗水為之不流。謙退守郯。太祖以糧少引軍還。
萬數(shù)為1萬人,證據(jù)如下:萬余、萬計和萬數(shù)在陳壽筆下皆指代1萬人左右
石亭之戰(zhàn)陸遜傳和周魴傳分別用了萬余和萬計。
因驅(qū)走之,追亡逐北,徑至夾石,斬獲萬余
魴亦合衆(zhòng),隨陸遜橫截休,休幅裂瓦解,斬獲萬計。
其余屠皆為攻克,證據(jù)如下:
堅薨,蓋隨策及權(quán),擐甲周旋,蹈刃屠城。
這句話出自三國志,可以自己查
1、孫堅死后,黃蓋跟隨孫策和孫權(quán),披甲與敵軍交戰(zhàn),踏著兵刃屠殺城中百姓
2、孫堅死后,黃蓋跟隨孫策和孫權(quán),披甲與敵軍交戰(zhàn),踏著兵刃攻克城池
哪句話的翻譯是正確的?屠在陳壽看來到底是屠殺,還是攻克?一眼便知
對丞相殘害百姓的反駁:
丞相治理下,國泰民安,百姓安樂,證據(jù)如下:
數(shù)年中恩化大行,百姓樂其政,流民越江山而 歸者以萬數(shù)。於是聚諸生,立學(xué)校,廣屯田,興治芍陂及茄陂、七門、吳塘諸堨以溉稻田,官民有畜。
邊境肅清,百姓布野,勤勸農(nóng)桑,令行禁止
于是魏武遣謁者仆射監(jiān)鹽官,移司隸校尉居弘農(nóng)。流人果還,關(guān)中豐實。
鎮(zhèn)合肥,廣屯田,修芍陂、茹陂、七門、吳塘諸堨,以溉稻田,公私有蓄,歷代為利。
修守戰(zhàn)之具,堨汝水,造新陂,又通運渠二百余里,所謂賈侯渠者也。
夷虜大小,莫不歸心,諸叛亡雖親戚不敢藏匿,咸悉收送。于是野居晏閉,寇賊靜息。
招乃簡選有才識者,詣太學(xué)受業(yè),還相授教,數(shù)年中庫序大興。
河右少雨,??喾龋闵厦懳渫?、酒泉鹽池以收虜谷,又廣開水田,募貧民佃之,家家豐足,倉庫盈溢。
然后率以仁義,立學(xué)明訓(xùn),禁厚葬,斷淫祀,進善黜惡,風(fēng)化大行,百姓歸心焉。西域流通,荒戎入貢,皆邈勛也。
這就是丞相治理的結(jié)果,豈容宵小污蔑!
對丞相殘害帝后的反駁:
首先問幾個問題
1、丞相可有廢帝?奸臣董卓可是廢立皇帝的
2、丞相可有發(fā)動某某事變?奸臣司馬懿發(fā)動了高平陵事變
3、丞相可有篡位或者自立?袁術(shù)可是自立皇帝
4、丞相可有燒皇宮?三月丙寅,李傕脅帝幸其營,焚宮室。
5、丞相可有讓皇帝冒著生命危險?郭汜攻李傕,矢及御前
6、丞相可有逼迫皇帝?郭汜使其將伍習(xí)夜燒所幸學(xué)舍,逼脅乘輿
7、丞相可有讓皇帝暴露在荒野之外?壬申,幸曹陽,露次田中
8、丞相可有讓皇帝饑乏?是時,宮室燒盡,百官披荊棘,依墻壁間。州郡各擁強兵,而委輸不至,群僚饑乏,尚書郎以下自出采稆,或饑死墻壁間,或為兵士所殺
那丞相在干什么?
1、收復(fù)漢土,征陶謙,伐袁紹,驅(qū)季備,滅呂布,收張繡,復(fù)西涼等等,一輩子?xùn)|征西討,就為了漢獻帝可以多管理一點點的領(lǐng)土,往往就要付出幾年的代價。
2、抓民生,這點在我上面文章有詳細(xì)提及
3、興皇室,把自己的兩個女兒嫁給漢獻帝,開枝散葉,為漢室做出貢獻
在丞相做了這些事情之后,漢獻帝在干嘛?
1、感激,給丞相加官進爵,給到加九錫的高規(guī)格待遇(隔壁季亮吵著鬧著要加十錫),因為丞相配得上。人家漢獻帝不是迂腐的人,什么老祖宗的狗屁規(guī)定(非劉不王狗屁規(guī)定),劉協(xié)可不是因循守舊不善變通的人
2、殺了奸臣董承,董承是董卓的心腹,董卓死后丞相救了漢獻帝劉協(xié),你說對漢獻帝來說,董卓殘暴痕跡未消,劉協(xié)怎么可能和董承之類同流合污?要發(fā)布什么狗屁衣帶詔殺丞相?
《三國志·董卓傳》注引《獻帝起居注》:“近董公之強,明將軍目所見,內(nèi)有王公以為內(nèi)主,外有董旻、承、璜以為鯁毒?!?/blockquote>
所以我看這段后漢書的描寫都想笑,還能再假一點嗎?
董承是董卓的鯁毒,獻帝會和董承合作?
董承是董卓的鯁毒,獻帝會和董承合作?
董承是董卓的鯁毒,獻帝會和董承合作?
《后漢書獻帝紀(jì)》:五年春正月,車騎將軍董承、偏將軍王服、越騎校尉種輯受密詔誅曹操,事泄。壬午,曹操殺董承等,夷三族?!懿倥c袁紹戰(zhàn)于官渡,袁紹敗走。
《后漢書·董卓列傳》帝忌操專逼,乃密詔董承,使結(jié)天下義士共誅之。承遂與劉備同謀,未發(fā),會備出征,承更與偏將軍王服、長水校尉種輯、議郎吳碩結(jié)謀。事泄,承、服、輯、碩皆為操所誅。真相:董承自說自話,自導(dǎo)自演,自稱受了帝衣帶中密詔,聯(lián)合了反賊季備等一票人反對丞相,然后給獻帝發(fā)現(xiàn)了,誅殺奸臣董卓的同伙——董承
《三國志武帝紀(jì)》:備之未東也,陰與董承等謀反,至下邳,遂殺徐州刺史車胄,舉兵屯沛。遣劉岱、王忠擊之,不克。五年春正月,董承等謀泄,皆伏誅。
《三國志先主傳》:獻帝舅車騎將軍董承辭受帝衣帶中密詔,當(dāng)誅曹公。先主未發(fā)。
《資治通鑒》:初,車騎將軍董承稱受帝衣帶中密詔,與劉備謀誅曹操。3、獻帝殺了奸后伏皇后,因為伏皇后挑撥君臣關(guān)系,外戚干政是大忌
看了以上論證,相信大家對后漢書的史料有了一個認(rèn)識,后漢書基本都是在黑丞相,史料不客觀。給大家一個建議,在回答中但凡看到用后漢書作為史料的,見一個踩一個,全都是史盲,后漢書黑丞相的史料沒有任何意義
后漢書的三國史料是沒有任何價值的,比如這段編造屠城史料,把“死者萬數(shù)”改成“凡殺男女?dāng)?shù)十萬人”
真正的史料再此:
《三國志 · 武帝紀(jì)》:十一月,漢皇后伏氏坐昔與父故屯騎校尉完書,云帝以董承被誅怨恨公,辭甚丑惡,發(fā)聞,后被黜死,兄弟皆伏法。可以看到,伏皇后挑撥漢獻帝和丞相之間的關(guān)系,辭甚丑惡。人家曹操為你漢家打江山,你一個皇帝老婆毫不知足,還要挑撥,豈有不殺之理?問題來了,誰殺的?
原文“發(fā)聞,后被黜死”,能殺皇后的只有皇帝有這個權(quán)力,如果是丞相殺的,肯定會明寫“曹公發(fā)聞,后被黜死”,否則會惹人歧義。而且陳壽為晉國辦事,斷無幫丞相隱瞞之理,所以唯一的可能是,被漢獻帝發(fā)現(xiàn)了皇后挑撥自己和丞相的關(guān)系,一氣之下殺了皇后。所以丞相沒有殺,是漢獻帝殺的,因為伏后作死干政,外戚干政是大忌。
所以綜上所述:丞相對東漢是絕對的忠臣,獻帝給什么官,是獻帝給的,不是丞相拿刀架在獻帝脖子上搶的。事實上獻帝是丞相的女婿,丞相的兩個女兒都和獻帝關(guān)系很好,至于后來獻帝讓位給曹丕,又關(guān)丞相什么事?關(guān)曹丕什么事?獻帝怎么處置他的國家,臣子們聽著就行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