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洛陽游的第二十五篇 李際期



索易帶你刨根問鼎,聊聊洛陽那些事。每天行走在數(shù)千年歷史的河洛大地,不經(jīng)意間,一塊磚,一片瓦,一棵樹,一座橋,或者一條街道,都是一段歷史,一個優(yōu)美的故事。為此,我用文字和照片留住每一個瞬間。深度游洛陽之系列照片、視頻和文字,均為本人原創(chuàng)。歡迎瀏覽、提供線索并提出建議!深度洛陽游的第二十五篇??李際期。

李際期墓位于孟津縣會盟鎮(zhèn)老城村東南方的田地中,占地9100平方米,為長方形墓園。李際期墓園由北部的墓冢及其附屬石刻和南部的神道石像生組成。墓園內(nèi)遍植楊樹,墓冢位于墓園北部,高約4米、底部直徑約12米。墓冢前立著一塊墓碑,上面寫著“大清太子少保工兵尚書僖平李公之墓”。墓碑南側(cè)的供案四周,鋪首銜環(huán)、帷幕、海水云龍等浮雕圖案仍然依稀可見。墓神道石刻有華表一對,石虎、石羊、石馬、石人各一對。華表四方形,石羊、石虎雕造可愛至極,左右螭首龜趺碑各一方,雕造較粗疏,皆為御祭碑。
?
李際期(1607-1655年),河南省孟津縣人。明末清初官員。官至兵部尚書。先世山西,九世祖德以寇徙孟津。李際期出生于舊孟津縣城東十里的雙槐村。明崇禎庚午年(1630年)中舉,崇禎十三年(1640年)庚辰科進(jìn)士。崇禎十四年(1641年),闖王李自成進(jìn)入河南后,迅速占領(lǐng)了河洛地區(qū),為躲避戰(zhàn)亂,沿河的居民都想渡到黃河北岸,但是當(dāng)時的守河官員卻命令斷航,阻止百姓北渡。得知此事后,李際期以自己全家百余口人為人質(zhì),請守河官放百姓過河,守河官這才允許開航。之后,百姓連續(xù)渡河三晝夜,暫時躲避了戰(zhàn)亂。事后三縣百姓在李氏祠堂立"救活萬人碑"一通。
?
?
?
?
?
據(jù)傳說,李際期是被順治皇帝嚇?biāo)赖?。順治十二年,李際期升任兵部尚書。他治軍嚴(yán)明,賞罰分明。有一次,李際期陪順治皇帝出巡。當(dāng)時酷暑難耐,順治皇帝就連續(xù)傳旨三次,讓軍士停下歇息,但軍士們?nèi)约残腥绻省;实郾阕尷铍H期傳令,傳令剛下,全體軍士立即原地休息。順治皇帝于是感慨地說,“君王三宣,將軍一令啊”。李際期聽后卻寢食難安,驚懼之下,他竟吞金斃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