負面纏身+銷量下跌,大眾中國高層要換人?
根據(jù)最新消息,大眾中國CEO馮思翰明年2月1日將離職,對于離職的原因,外界普遍猜測是由于馮思翰在任期內導致大眾汽車在中國市場出現(xiàn)了明顯的銷量下滑,而且大眾轉型電動汽車的策略在中國市場的推進也不順利。與其說是離職,倒不如說馮思翰是引咎辭職。

可能有很多朋友對馮思翰并不熟悉,甚至是第一次聽到這個人,但馮思翰說過的話不少人肯定有所耳聞。在上汽大眾2019款帕薩特中保研正面25%偏置碰撞測試A柱彎折近90度的消息曝出后,馮思翰竟語出驚人,稱正面25%偏置碰撞測試在中國不重要,這與長安汽車總裁“中國沒有麋鹿,麋鹿測試好壞不代表車輛操控水平”的言論簡直不謀而合。
對于離職傳聞,馮思翰本人也對媒體做出了回應。首先馮思翰確認了離職確有其事,但時間尚未確定,馮思翰還調侃道明年1月的媒體溝通會還將由他主持。2019年初,馮思翰正式出任大眾汽車集團中國公司CEO一職,當年大眾汽車集團在中國市場創(chuàng)造了423萬輛銷量的歷史新高,但從2020年開始至今,大眾汽車集團在華銷量持續(xù)下跌。
公開的數(shù)據(jù)顯示,今年前三季度,大眾汽車集團在華累計銷量為255萬輛,同比下滑4%。而大眾汽車尤為重視的ID系列電動汽車,在中國市場的銷量成績并不理想,目前5款車型加起來單月銷量才能達到破萬,遠不及特斯拉或比亞迪旗下單一車型的月銷量。
大眾集團是一個擁有10多個品牌的世界級汽車集團,長久以來銷量一直穩(wěn)坐全球第一,但最近幾年因為“排放門”等丑聞,大眾集團的銷量被豐田趕超。迪斯當選大眾集團新任董事長后力主大眾轉向電動化,希望重新奪回領先優(yōu)勢,而中國作為大眾集團最重要的海外市場,銷量表現(xiàn)至關重要。
馮思翰在目前的任期內顯然沒有完成迪斯賦予的使命,大眾ID系列電動車雖然最近幾個月銷量有所上漲,但相比特斯拉、比亞迪這樣的競爭對手還有非常明顯的差距。諷刺的是,馮思翰還曾在公開場合diss理想one是“最糟糕的解決方案”,但理想one單月銷量已經接近一萬輛。

當然,促使馮思翰離職的原因并不簡單。作為一家股權關系錯綜復雜的跨國車企,迪斯在大眾搞的電動化轉型觸及了太多人的利益,迪斯作為宮斗風暴中心的男人,勢必會加快布局“自己人”的動作,以順利推進改革。在10月18日大眾內部的高層會議上,迪斯甚至拉來了特斯拉創(chuàng)始人馬斯克為自己站臺,目的就是讓更多人相信并支持自己
相比其他市場,馮思翰在中國市場面臨的挑戰(zhàn)尤其嚴峻。十多年的新能源扶持政策,讓中國成為了領先世界的新能源汽車大國,不僅銷量領先,還催生出了比亞迪這樣的實力派新能源車企,大眾的ID系列電動車如果沒有獨特的優(yōu)勢,很難在這樣激烈的環(huán)境中成長起來。
相比特斯拉和蔚來、理想這樣的新勢力車企,大眾的ID系列電動車缺乏了一些天馬行空的想象力,在科技化程度上大幅度落后,很難讓人不認為這是油改電車型,盡管并不是。而相比比亞迪、五菱這樣的傳統(tǒng)車企,大眾ID系列電動車的價格又不夠接地氣,前有豺狼后有虎豹才是大眾ID家族目前的處境。
在燃油車上,盡管大眾汽車還有微弱的優(yōu)勢,但這種優(yōu)勢正在慢慢消失。大眾汽車算是吃了時代的紅利,作為最早在中國建立合資公司的車企,大眾成為了不少70、80后人群的購車首選,但正在成長起來的90、00后,對大眾品牌沉穩(wěn)的風格并不感冒,相反功能更酷炫、設計更潮流的車型才是這部分人群的主流喜好。
特別要指出,在大眾集團所有品牌中,斯柯達的表現(xiàn)最為糟糕,馮思翰甚至為斯柯達劃定了1%市占率的生死線,如果市占率低于1%,那么大眾集團極有可能不會在中國市場引進斯柯達的電動車,這意味著斯柯達將會成為棄子。也因為斯柯達不給力,所以大眾只能押寶ID系列電動車,馮思翰面臨的壓力可想而知。
馮思翰短期內可能不會離職,大眾集團可能很難在短時間內找到一個人來代替馮思翰,但如果2022年大眾集團在中國的銷量表現(xiàn)依舊疲軟,馮思翰很難不成為背鍋俠。看來不只996的打工人內卷,百萬銷量車企的老總其實也在卷,對馮思翰來說,成也ID敗也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