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幫助自閉癥孩子更好康復?家長需要這樣做!
雖然自閉癥的發(fā)病率在逐年上升,但是還是有很多人甚至自閉癥孩子的家長,對自閉癥有許多的誤區(qū)。與人們?nèi)粘=佑|的許多疾病不同,沒有任何兩個自閉癥的孩子具有完全相同的癥狀,他們的表現(xiàn)千差萬別。為了更好地幫助這些孩子,我們一起繼續(xù)學習!
?
在自閉癥康復訓練中,一些進入機構(gòu)訓練前能力很差的孩子有時會取得非迅速的進步,而一些原本基礎(chǔ)還不錯的孩子,也可能出現(xiàn)進步緩慢的情況。世界上從沒有兩個一模一樣的自閉癥兒童,自閉癥兒童的康復中存在太多不確定的因素。不管多大的孩子,都有訓練價值,不能輕易地放棄希望;訓練一定要抓住重點,要在專業(yè)人士指導下科學進行,而且一定要堅持不懈。

家里有自閉癥孩子,父母一定要知道以下幾點:
1.到目前為止,自閉癥治療的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持之以恒地科學的康復訓練。除此之外,尚無良策。
2.訓練一定要抓住自閉癥核心目標。父母一定要知道,在運用方法的過程中,不可將手段與目標混淆,不可過于較真訓練形式上的效果,而忽略訓練背后的意義和目標。
3.自閉癥的訓練多數(shù)需要伴隨終生。很多家長會認為自閉癥的干預訓練是階段性的,以為孩子在經(jīng)治療半年、一年或兩年后就會康復,可以去上正常的學校。真實狀況是,自閉癥并非像其他疾病一樣治療幾個療程就會痊愈,患者一旦被確診為自閉癥,對其的干預將會是伴隨終生的。只是因為個體因素不一樣,在干預的強度上會有輕重之分,絕不是階段性的干預后就可以高枕無憂。
4.自閉癥的訓練需隨時隨地進行。很多家長沒有意識到干預訓練需隨時隨地進行,需要付出絕對的耐心與毅力。家長覺得只有在機構(gòu)和學校中,面對老師時才是教育,領(lǐng)回家后就可以不用訓練,可以松懈下來,這種觀點是大錯特錯的!訓練孩子的最好老師就是孩子的父母。正確的做法就是醒來就開始訓練,不管是誰面對孩子,都要采取科學的方法來進行訓練,對孩子的教育須做到時時刻刻,隨時隨地進行。
5.自閉癥的訓練越早越好,但沒有“最晚”,終生都有訓練價值。應(yīng)抓緊6歲以前的時間,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可塑性很強,只要方法對,孩子的進步會很大。
6.所有的自閉癥訓練的終極目標是擁有生存下去的社會功能。要讓孩子入學,在學校能學到許多在家里學不到的東西,如:集體觀念、進取精神、獨立能力、自我保護、遵守紀律等。要盡可能地讓孩子接受職業(yè)培訓,融入社會,要培養(yǎng)孩子的勞動能力,要讓孩子擁有一技之長,這樣才能融入正常人之中。
?

給家長的建議
1.把訓練變成游戲
教這些孩子有意識地與人交往,先要讓他們對交流感興趣。比較好的方法是長時間地學習模仿親人的手勢、動作、語言、表情、相互表達和回應(yīng)的方式、交往的技巧。在這個漫長的過程中,最好能將日常生活的內(nèi)容與訓練結(jié)合起來,變枯燥的訓練為有趣的游戲,逐漸讓孩子感覺到這是個很好玩的活動,進而對父母即對“人”發(fā)生興趣。同時帶孩子走出家門,到處看看;幫助他找到小伙伴,擴大其生活范圍,這對孩子萌生交往的愿望很有好處。
2.時刻和孩子說話
自閉癥孩子絕大多數(shù)語言發(fā)育遲緩,學說話就成了一個難題。語言訓練可分階段進行。準備階段教孩子模仿父母的口部動作,讓孩子知道聽指令做事,理解某些動作的意義。下一步是“發(fā)單音”訓練,比較有效的方法是和孩子的生活結(jié)合起來,借助孩子喜歡的食物和玩具學習一些詞匯,培養(yǎng)孩子的目光注視及與父母的對視,使之能模仿爸爸媽媽的口型發(fā)音。發(fā)音不準確也不必在短時間內(nèi)刻意糾正。
?
當單音字說得比較好了,就可以著手教他學雙音節(jié)詞語了,并將認知滲透其中。有了這些“鋪墊”后,再做簡單的問答訓練,讓他學會表達自己的需求和溝通。
3.捕捉他們的興奮點
絕大多數(shù)自閉癥孩子自我封閉,拒絕任何新東西、新變化,缺乏主動性,但對自己感興趣的事情很執(zhí)著。因此要善于發(fā)現(xiàn)并捕捉到孩子的興奮點,對他感興趣的事情給予多方面的信息刺激。比如孩子喜歡反復玩水,就不妨為他準備熱水、冷水、溫水,和他一起細細地感知;了解不同的水的形態(tài);體驗水流大小的變化,感知容量的多少等。
以此為突破口,把生活中隨處可見的其他信息及時傳達給孩子,借助多方面的信息刺激消磨他們身上某些刻板的行為模式。此外,適當?shù)貙⒆幼鲂└杏X統(tǒng)合訓練,如爬、蕩秋千、走平衡木、跳繩對改善其反應(yīng)遲鈍和動作不協(xié)調(diào)也有一定的好處。

?
要提醒家長,如果孩子還沒有確診為自閉癥,與其四處求醫(yī)確診,不如不給孩子定性,把他們作為正常孩子來看待,同時降低自己的標準,朝正常的方向引導。若孩子確診為自閉癥,也要保持理智,不要強硬地改變孩子的不良行為,否則不但不會讓病情得到改善,還可能增加孩子的異常脾氣,甚至干脆不再配合訓練了,這些都不利于康復。
注明:文章以科普為目的,部分內(nèi)容和圖片來源于網(wǎng)絡(luò),如涉及版權(quán),請聯(lián)系刪除。
廣州天使兒童醫(yī)院
健康一個孩子,幸福一個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