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電影中淡去的西部片與印第安

??? 兩周前從xxtv6看到老動畫 小馬王,突然感嘆史詩敘事的沒落,近些年的夢工廠or皮克斯,先后推出Inside Out,Soul這樣探討人精神情感價值觀的電影,越來越有當(dāng)代純藝氛圍。讓我想到一個腳踢到桌子就開始哭的美國女孩(成年的那種)。
??? 說回小馬王,原名Spirit-Stallion of the Cimarron,直譯就是:精神-Cimarron的種公馬。劇情講述了一只土生土長的美洲野馬,斡旋于白人殖民者和印第安原住民兩股勢力之間,堅持自我,結(jié)局take all的故事。
??? 拋開美洲沒有原生馬這個話題,這部2002年的電影使用了大量的象征手法:
白人軍隊的馬是一水的棕黑色,暗示西方殖民者帶著黑人奴隸來到了美洲。
小馬哥母親和印第安母馬全是金發(fā),仿佛兩位白左酵母。
小馬哥被視作Cimarron的象征,外來戶白軍官想征服他,本地人印第安小哥想招安他。面對兩方不同的立場不同的手段,小馬哥軟硬不吃,全部拒絕。
小馬哥用自己的奇跡一躍驚艷全場,印第安小哥和白軍官都承認了他是不可被馴化的。我似乎明白了為什么歐美近代流行觀念藝術(shù),行為藝術(shù),可能他們是真心覺得讓別人吃驚,然后問題就解決了,比如今天視頻看到的立陶宛運動員。
白軍官態(tài)度的轉(zhuǎn)變暗示觀眾:他雖然抽煙,喝酒,槍擊原住民,破壞綠化,但他本質(zhì)上是有良知,有道德的好人。
?
??? 說完了電影,轉(zhuǎn)回標(biāo)題,曾經(jīng)的美國西部題材繁榮,印第安人是常見的元素,動畫例如小馬王,風(fēng)中奇緣,幸運的盧克,貓和老鼠,電影有成龍的龍旋風(fēng),李連杰的黃飛鴻3。縱觀印第安人影像史,前期多被塑造成負面形象,用手拍嘴啊哇哇,然后持械砍人,后期轉(zhuǎn)正,被塑造成溝通自然,淡泊友善的世外桃源居民,如今已是街上的路人甲。
回想起年夜飯遇見的大表哥,油漬嘛哈的嘴里吐出一句話:小時候不懂事,我老打你。
也不知道是我不懂事,還是他不懂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