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條職業(yè)圈混音技巧,你知道幾個?

混音就像對音樂進行了一場「化妝術」,它早已是商業(yè)音樂工業(yè)化的必要環(huán)節(jié)。
人人都能制作和發(fā)表音樂的今天,音樂人的作品想脫穎而出,「混音」技能是必不可少的技能。

看了各種碎片教程,學的不成體系?
只學會了操作,卻不懂原理,無法舉一反三?
道理都懂,卻依舊怎么也無法混出理想的聲音?
我們都知道,通過混音的處理,能讓成品達到層次分明的完美音樂效果。在混音的過程中,混音師用各種效果器,調(diào)整每一個原始聲音的信號頻率、動態(tài)、混響和聲場,最佳化各個音軌的參數(shù),之后再疊加成為最終的音樂或音頻成品。

5條混音都會遇到的問題,今天請一并Get~
Q1:什么是正確的合理的監(jiān)聽環(huán)境?
通常監(jiān)聽分為兩種:1.監(jiān)聽耳機——不受房間因素影響;2.監(jiān)聽音箱——有房間因素影響。無論是哪種,只要能正常發(fā)出40赫茲以上的聲音,基本都可以。所以不必特迷信貴與好,因為這些不是混出一個好作品的關鍵。
對于出品一線混音作品的立體聲工作室,空間最好足夠大。一個足夠大的空間很必要。例如可放下15寸監(jiān)聽音箱的房間。因為通常制作人來聽混音時,都會帶助理或歌手,所以大空間可舒適的容下更多人。
Q2:貼唱混音如何讓伴奏更貼人聲?
人聲和伴奏老融不到一起,很多在觀念上有個誤區(qū)。大部分新手會覺得,伴奏都是已混好的成品,所以往往都是在用人聲去貼合伴奏。

但很多伴奏在出來時都已做過 Master,所以其動態(tài)會較小,響度會較大,所以伴奏貼人聲的時候,人聲的壓縮要比混音時的加更大一點。
Q3:如何保持混音成品出品質量統(tǒng)一?
對出品質量的統(tǒng)一問題,一般采用對比機制會更有用。拿自己混的作品和別人的成品對比,去觀察頻響、音樂各種元素比例是不是正常以及整體出來的氣質是不是類似。

另外,在相同的推子位置下邊去聽,掛著母帶的前提下和別人的響度是否一樣。這個方式可保證你在聽覺狀態(tài)不是很佳的狀態(tài)下,不會往不對的方向走太遠
Q4:混音中如何使用擴展器?
幾乎任何款的處理器都有壓縮、噪聲門和擴展。但真正用過擴展器的人不到90%。壓縮器是把電平變小,將大動態(tài)的聲音變成小動態(tài),以此控制聲音動態(tài)。擴展器正好相反,是將小動態(tài)變成大動態(tài)。

有時混音需要變換思路:凡是可以用壓縮器得到的效果都可以用擴展器得到一個相反的結果。這樣混音手段會擴展很多。
比方 MIDI 里的合成 Bass 基本就像一條線,從頭到尾沒多少變化。這時可以加個擴展器,讓動態(tài)有些起伏,這樣聲音就會比較活躍?;煲舴绞綍S富一些,大家不妨嘗試一下。
Q5:如何讓聲音靠前或靠后?
如果一個聲音細節(jié)很多,即使它音量很小,你也會覺的它很近。打雷的聲音很大,但我們依然覺的它是遠的,因為雷聲在傳播中很多高頻被吸收了。
所以要處理一個音色的遠近,就要去弄它的細節(jié)(高頻)。衰減高頻會變遠,壓縮處理高頻,細節(jié)就會增加,感覺上音色也會靠前。
不論你是想系統(tǒng)學習混音的音樂人還是想提升混音技術的新手小白,「混音」是你不能錯過的重要課題!
資深混音師趙剛聯(lián)合幕后圈課堂共同研發(fā),特為新手學員打造。參與課程更有機會獲得混音實習工作機會。
讓你實現(xiàn)獨立混音自由
「混音實戰(zhàn)直播課」
正式來襲

曾參與混音制作大電影總票房18.26億,超10年一線音樂制作經(jīng)驗,都會在14節(jié)直播課為你傾囊相授。

監(jiān)聽耳機、音箱的選擇、混音宿主的選擇。常用插件應用全覆蓋、音量、聲相、頻率的平衡、 EQ、動態(tài)效果器、空間類效果器、軟件母帶的應用都被講到。

你將拿著老師提供的分軌素材進行混音分軌平衡、EQ、動態(tài)效果器、空間效果器和母帶處理學習,再通過三個階段的作業(yè)批改,最終獲得獨立混音技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