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三萬里是寫給老男人的電影,長安道,一回來,一回老
?????觀影之前看到電影名字長安三萬里,還有各種詩人吟詩的預告片,覺得它是一個用詩來贊美大唐長安的這么一部電影。但是看過之后呢,電影當中對長安基本沒有什么筆墨描寫。經常拿來跟本作對比的《妖貓傳》通過對大唐長安市井長鏡頭,青樓胡旋舞,花萼樓極樂之宴這么多鏡頭描繪了讓人魂牽夢繞的大唐長安,但是本作只給了長安2場戲,一個是高適表演槍舞,一個是李白商務宴席,都讓主角高適感到不適。但是電影結尾打仗沖鋒時卻喊為了長安,讓人很難共情,為了長安什么呢,長安有什么好,我們要為了長安?
????本片可以看得出是對一些伏筆的設置收回很有講究的,編劇們不可能犯這種低級錯誤,說伏筆就像之前的那個有些另人不適的裸男相撲教學,高適用到了,還有相撲的本質在于虛實,最后打仗也用到了。既然這樣的話,那編劇怎么會忽略對長安的鋪墊直接喊口號呢?那么另一個疑問也就來了,片名《長安三萬里》到底什么意思,看了很多B站影評也沒有說明白的。這里我的觀點是片名《長安三萬里》的長安,并不是真正指大唐長安城,而是指代人對于人生意義(這里更多是建功立業(yè),千古留名)的追求。而三萬里,泛指很遙遠的距離,說明人們追求施展抱負,建功立業(yè)是很困難很遙遠的一件事情。這么一來就能說得通了,大戰(zhàn)口號為了長安實際是為了建功立業(yè),電影中已多次鋪墊:高適在薊州聽到突厥來犯是微笑,因為建功立業(yè)機會來了;多次提到高適祖上的功績,還到乾陵祭拜,提到自己43還無寸功,為了建功立業(yè)甚至棄武從文(一定程度上);影片高潮李白的將進酒最后一句“與爾同銷萬古愁”和“天地一逆旅,同悲萬古塵”在影片核心的地位也能說得通了,這就是影片的核心:人生苦短,譬如朝露,想要施展抱負建功立業(yè)太難了。有的人天生我才如謫仙人也不得門而入,有的人祖上榮光,苦練不綴也沒有機遇。但即使這樣,大家還是志同道合走在這條道上。長安三萬里就是為走在不斷追求建功立業(yè),施展抱負的路上的人著書立傳的電影。影片最后高適因為時局機遇一朝平步青云,建功立業(yè),達成了夢想,所以這部影片實際上是寫給老男人的圓夢電影。長安道,一回來,一回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