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人會在漫展上掏二次元名片?


本文首發(fā)于公眾號 情報姬
轉(zhuǎn)載事宜請后臺詢問哦
文丨陽光白仁 審核丨春辭
排版丨鹿九

有心人一定可以注意到,情報姬最近在文章的下方放置了每位作者的名片。

雖說并沒有附帶實際的聯(lián)絡(luò)方式等功能意義,但是在展現(xiàn)自我風格和方向上可以說是濃度溢出的程度了。
那么問題來了,如果真的把這張名片打印出來,我們敢拿著它出門并發(fā)給遇到的人么?
額....

嗯....

算了算了,要臉。
但是我告訴你,有這么一群人,他們不僅會制作印滿個人喜好和方向的二次元名片,甚至還在上面印滿自己最喜歡的小偶像,然后還光明正大的在漫展上,聚餐時,偶遇間,發(fā)給可能是第一次見的人。
沒錯,他們就是!
杰尼斯事務所的女性粉絲!

不,雖然她們確實交換名片,但是一般情況下她們是不去漫展的,我說的其實是——通常自稱為“制作人”的《偶像大師》粉絲。
首先介紹一下《偶像大師》。
這個源自05年南夢宮街機游戲的IP,主打的是偶像育成。玩家將作為她們的Producer(制作人),見證著這些小偶像們的成長。

作為一個與AKB在同年創(chuàng)建的偶像IP,《偶像大師》的無論是劇情還是粉絲環(huán)境都還非常貼近千禧年前后的三次元傳統(tǒng)偶像行業(yè),這就導致它們繼承了一項非常特別的社交項目:交換名片。

作為Producer的玩家們,通常以特定偶像的“擔當”自居,會精心設(shè)計自己的名片,并在上面秀出自己的本命偶像,并在展會和線下活動中互相交換。
那個時候網(wǎng)絡(luò)和個人手機還沒有像現(xiàn)在這樣發(fā)達,一張附有聯(lián)系方式的個人名片可以說是結(jié)交朋友最快的個人信息交換模式。
而即使拋開實用性不談,這些精致的卡片大多美觀而充滿新意,傾注著玩家們對自己本命偶像的愛,在紀念意義上也足以當做同人交換品。

就比如筆者上次在上海CP交換到的這些名片,某位朋友一眼看過去,差點以為其中某位真的是哪個偶像事務所的職業(yè)制作人。
而這樣的社交活動,《偶像大師》的粉絲們,已經(jīng)進行了17年了。
在《偶像大師》企劃最初開始運營的時候,制作人梅木P突然想到“要不要做一些偶像的名片來發(fā)給展會方,讓他們來做相關(guān)商品如何?”
這一舉動開創(chuàng)了官方名片的開端。

而另一邊,由于日本的街機是有用戶個人信息磁卡的,而偶像大師本身有大量原創(chuàng)卡面。這就導致對于《偶像大師》的街機玩家來說,出門并同時攜帶一些花花綠綠印著小偶像的卡片已經(jīng)是習以為常的事情。
再加上上文所提到的,作為一個與AKB在同年創(chuàng)建的偶像IP,《偶像大師》的無論是劇情還是粉絲環(huán)境都還非常貼近千禧年前后的三次元傳統(tǒng)偶像行業(yè)。
在這樣多方面的原因下,《偶像大師》的粉絲們,成為了二次元圈子里最廣泛擁有制作個人名片并互相交換習慣的群體,甚至成為了如今整個日本文娛世界里唯一保留著名片文化的群體。

大家在漫展上,周邊商店中,名片交換會,甚至某次旅行的偶遇中,彼此看著對方身上的《偶像大師》周邊,確認過眼神后,試探性的問道:
“請問,有興趣交換一下名片么?”
共同的社群文化代替了社交辭令和找話題的步驟,大家在名片教官過程中相視一笑,接下來是多聊一會結(jié)伴共路,還是各自回家網(wǎng)上再聊,一切都是自由而溫和的。

前文我們說過,杰尼斯事務所的女性粉絲同樣也有交換名片的習慣。
事實上,她們才是名片文化的創(chuàng)造者。
在上世紀后半葉,出生于美國的約翰尼·喜多川在日本走出他娛樂巨頭的第一步。由他創(chuàng)建的藝人公司“杰尼斯”,在模仿寶冢歌劇團的模式下,幾乎從無到有創(chuàng)造了日本的男性“偶像”文化。

而杰尼斯偶像的女性粉絲們,則堪稱“偶像粉絲”文化的源頭。
她們身在日本經(jīng)濟最為飛速發(fā)展的時代,經(jīng)濟獨立,無心戀愛。比起那些需要互相遷就和花費心力的談戀愛,追星和養(yǎng)成小偶像可舒服多了。
畢竟,在這個商業(yè)機制里,你投入多少,就能看到多少回報。

而為了在這些自己的小圈子里獲得更加舒適的體驗,以及明確的分配偶像那些限定的資源,這些粉絲們又組合成了多種文化和群體。
內(nèi)部抽選的門票,由粉頭層層管理的應援會,特殊的觀眾應募制度,名片文化,擔當和同擔拒否等偶像粉絲術(shù)語,乃至于我們最愛說的“DD”(誰でも大好き)。
這些活動和術(shù)語,最早都源自這個群體。
她們將偶像的粉絲活動推進了一個規(guī)范化的時代,也讓官方獲得了更舒適的受益體驗。
直到時代的車輪,狠狠的碾過。

隨著網(wǎng)絡(luò)和媒體的進步,最早那種集中在線下劇場的小群體偶像模式被劈天蓋地的電視宣傳沖的七零八落。
AKB系偶像帶動了男性偶像的市場,并將大家的精力拉到了買更多的專輯,買更多的握手券,以及公開攀比更多的曝光上。
偶像廚們從此不再需要一群粉絲集中在某個場合,互相用最原始的名片交換聯(lián)絡(luò)方式。一起聊只有劇場里才能看到的演出。
有那種時間,不如多聽幾遍歌,然后打工去買握手券。

而就在這樣的一個時代,因為需要線下游玩街機游戲,以及地理定位手游的《偶像大師》玩家們,陰差陽錯的因為自己獨特的線下交流需求,將這份文化保留了下來。
更幸運的是,作為一個二次元偶像企劃,其在粉絲后援團,偶像精力,親筆簽名這些血腥商法以及粉絲撕逼的可能性上,是大大比不過三次元的。
正是因為這些巧合,才讓《偶像大師》成為了名片文化在偶像文娛圈最后的傳承者。

什么樣的人會在漫展上掏出二次元名片互相交換?
當然是最深愛著這些女孩與二次元的人啊。


hi,這里是情報姬~?
想更早看到編輯們的文章,可以wx關(guān)注下我的公號
這對我來說很重要,筆芯

往期精彩,點擊可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