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解析的卡夫卡《審判》——比《變形計》更加深刻的故事
??我們無法比卡夫卡的《審判》寫得更深入了,他為一個極無詩意的世界創(chuàng)造了極有詩意的意象。——米蘭.昆德拉
? 一家銀行的高級職員約瑟夫·K,某天早晨醒來突然無緣無故地被某個法庭逮捕了。這個法庭并非國家的正式法庭,但卻擁有比國家法庭更大的權利,所有人都在它的監(jiān)督之下。雖然被捕,但K的行動自由并不受限制,他仍然可以像往常一樣生活。
? 然而只要開始審判,就必然認定有罪,無法得到赦免。在這個法庭中,不存在無辜和有罪的區(qū)別,區(qū)別的只是已經(jīng)找上你和暫時還沒有找上你。K回想不出自己犯過什么過失,也不清楚有誰可能會控告他,于是他開始設法反抗法庭。他四處求人,甚至到法庭上為自己辯護。他力陳自己無罪,控訴在法庭的行動后面有一個龐大的機構在活動著,這個機構腐朽愚蠢,草菅人命。這個機構的存在只是為了誣告清白天事的人,對他們進行荒謬的審訊。
? 但一切都是徒勞的。最后,K連自己犯了什么罪都不明白,就在他31歲生日前夕的一個晚上,被兩個劊子手帶到采石場,“像一條狗一樣被處死了?!?/p>
?在去年,我深入的探究了卡夫卡的《變形計》: CV4580187? ??
? ?自認為還算不錯
? 而在卡夫卡的作品中深刻程度能超過《變形計》的,想必只有《審判》。和《變形計》一樣,它就像一場夢幻。
? ? 卡夫卡習慣于深夜寫作,夢幻般的創(chuàng)作,《審判》就是在一夜間寫成的,從半夜寫到第二天早上。

?? 審判每一章看似獨立,其實暗藏聯(lián)系。讀的時候我有一種讀加繆的《局外人》的感覺。從一開始開門見山的一句話 “K被逮捕了 準是有人誣陷他” 開始 《局外人》中的“今天媽媽死了,也許是昨天,我搞不清”卡老就給讀者編制了一張密網(wǎng),由淺入深地,讀者就像K一樣在密網(wǎng)中踟躕、張望、探索。焦躁、無奈、反復的情緒交織。直到K被莫名的處死。
? 在20世紀初,西方資本主義已經(jīng)過渡到帝國主義階段,資本主義制度對人性的摧殘與毀滅以及整個社會的異化是不容忽視的,人與人、與社會之間存在著不可調(diào)和的矛盾,工業(yè)文明一方面給人類帶來無盡的福祉,但它同時也導致人逐漸異化。作為對這一社會狀況的反映,《審判》的創(chuàng)作帶有強烈的自傳色彩。(法的門前像是這本書的縮影)
? ?整部書中K一直在反抗,他尋求救贖的努力是無效的,因為這從頭到尾都是一次自我對自我的審判,他需要的是自我的反省,自己拯救自己。很多時候,我們求助于外力,我們還可以求助于自己,人是自己的主宰,縱容有千般束縛,我們也應該自己拯救自己。?
???用在豆瓣中看到的一句話說:“如我們一樣在長時間被某種權威勢力壓制后,我們會覺得這種壓制自然而然,會認為是“為我們好”,把壓迫我們者當成擺脫困境的救命稻草,把壓迫者偶爾給我們的我們應有的權利當作恩賜,把試圖爭取我們權利的人當作我們的敵人,最終成為了壓迫我們者的狗——萬劫不復的奴隸?!?/p>
? ??然而人類不該被對政府的沮喪和厭倦蒙住了雙眼,人有人的尊嚴和價值所在,認識生活的荒誕性,承認政府的局限性,這樣才有希望構建一個維護人類尊嚴的新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