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用5年時間告訴我們:摩托車不是“原罪”,不該一禁了之!
作為最早實現(xiàn)禁摩的城市,北京地區(qū)的禁摩令已經(jīng)實行了37年之久,除了北京以外,國內(nèi)幾乎所有的大城市,都實行禁摩,唯獨兩個例外,重慶和西安。
重慶不禁摩其實很好理解,山城重慶是國內(nèi)乃至全球摩托車最大的生產(chǎn)地,而且重慶山地較多,摩托車在有些場景下是無法被電動自行車取代的,因此摩托車在重慶市的交通環(huán)境中,有著無法取代的價值。但是西安,在所有國內(nèi)大城市之中卻是一個異類。
2017年11月23日,西安市政府宣布2009年實施的《關(guān)于加強道路交通秩序綜合治理的通告》即“禁摩令”失效,成為全國首個摩托車解禁城市,輿論對于這次解除禁摩令的評價褒貶不一,有人說,西安這是一次偉大的嘗試,是敢為人先,也有人說,西安這次解除禁摩是開歷史的倒車,勢必會增加事故率,導致城市交通的亂象。
如今,5年過去了,西安這座城市發(fā)生了什么?西安的交通變好了嗎?
這個問題千人千面,或許西安的每一位市民都有不同的看法,但是實際上,從數(shù)據(jù)上來看,很多人認為的亂象并沒有發(fā)生。西安這座城市用數(shù)據(jù)告訴我們,2018年以后新增的摩托車駕駛員增量就達到了10萬多人,增幅是78.93%,但是摩托車造成的事故數(shù)卻在逐月降低,我想這已經(jīng)足以狠狠打臉了。
那么,西安為什么要放開禁摩?又是如何做到解除禁摩之后,摩托車事故率不降反升?
說到底,為什么禁摩,還不是因為決策者認為,摩托車對交通的貢獻與需要為此付出的管理成本并不匹配。前些年,摩托車造成的交通問題確實屢見不鮮,受限于當時摩托車駕駛者的素質(zhì),以及交通法規(guī)和追查手段的不完善。超速、逆行、飆車甚至飛車搶劫常有發(fā)生,而且,摩托車本身的速度快,安全防護性差,也就是俗稱的肉包鐵,一旦發(fā)生事故,死亡率很高,于是很多城市干脆是一禁了之。
但是,摩托車可以禁,但是短途出行的需求很難禁,這部分需求,要么被汽車代替,要么被電動自行車代替,因此,在摩托車禁止之后,汽車帶來的擁堵問題,和電動自行車帶來的一系列交通亂象,又成了新的問題。
2022年1月份的數(shù)據(jù),西安汽車保有量已經(jīng)超過了400萬輛,激增的汽車保有量,讓西安市區(qū)道路堵不堪言,帶來了環(huán)境污染問題,而且在市區(qū)內(nèi)如何劃出這么多的停車位成為了新的問題,而摩托車靈活方便,可以減少交通擁堵,排量小,實際上達到了人均減排的目的,并且停車位占地面積小,于是,在種種考慮之下,西安率先解禁摩托車。
在解禁摩托車之后 ,西安也出臺了針對性的政策,加強摩托車的管理,比如開展“機動車非法改裝及噪音擾民專項整治行動”,嚴格查處無證駕駛,摩托車不能在高架和隧道通行的,并且摩托車駕駛員還必須按照相應的交通指示牌通行,做到了精細化管理,而不是一刀切的禁止。
西安市可以說為我們開了一個好頭,也給其他城市做了一個示范,目前來看,一刀切的禁止摩托車,并沒有解決所有問題,反而是帶來了新的問題,重要的是要把兩輪摩托車在城市交通中的定位明確下來,該買保險買保險、該考駕照考駕照,完善城市的綜合交通和立體交通環(huán)境,同時引導駕駛員做到自律,這才是從根源上解決摩托車亂象的關(guān)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