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電動車只能崩直線”是徹頭徹尾的偏見

Hello,我是傳垚。
也許是因為花了大價錢入手的性能車,結(jié)果動力還不如價位遠低于自己的電動車,于是很多性能車車主都和我說過這樣的話:“電動車只適合在家門口崩一崩直線,一下賽道買菜車的本質(zhì)就會原形畢露?!?/p>
我其實挺相信這句話,但直到這次我去了趟上海國際賽車場,參加了特斯拉性能駕駛學(xué)院運動級別課程,才發(fā)現(xiàn)原來這些都是偏見。

什么是特斯拉性能駕駛學(xué)院?

在國內(nèi),BBA和保時捷都有自己的駕駛培訓(xùn)課程,上到最后基本都是直接下賽道開干。同理,特斯拉性能駕駛學(xué)院也是官方舉辦的駕駛培訓(xùn)課程,分為“安全”、“運動”、“賽道”三級。
雖然這次參加的只是運動級別,但仍然是相當“快”的一堂課。特斯拉為此準備了一條大型的金卡納賽道,培訓(xùn)用車都是351馬力、527?!っ?、4.6秒破百的Model 3長續(xù)航全輪驅(qū)動版,動力相當于50至70萬左右的性能車,也不是誰都能hold住的。

當天一上午都是理論課,接下來的整個下午留給我們分組練習(xí),最后還有一場學(xué)員杯金卡納挑戰(zhàn)賽。但撒歡歸撒歡,我最想知道的還是“電動車只能崩直線”嗎?

為什么說電動車只能崩直線?

由于電機的先天優(yōu)勢,電動車或者混動車往往可以拿出更漂亮的動力參數(shù)。比如比亞迪的唐,15款就可以跑到4.9秒破百,顫動了眾多性能車車主的小心肝兒。但那車除了崩直線,還真下不了賽道。
一般家用電動車下賽道最大的問題在于重量,光是電池就有半噸多,所以同級別的電動車會比燃油車更重。比如雙電機的Model 3重量接近1.9噸,比塞了一顆V8雙渦輪發(fā)動機的C63還要重。崩直線最看重的是動力,只要動力夠猛飛機都能崩出去,但下賽道不一樣,車太重的話對于操控的影響是致命的。

Model 3可能是特斯拉中最不擅長崩直線的車,它沒有S和X的狂暴模式,而狂暴模式下的S和X都可以在3秒內(nèi)破百,但下賽道的話它倆還是太大了。所以在理論上,小巧靈活的Model 3是特斯拉中最有賽道天賦的車,但首先要把重量的問題解決。

Model 3是如何解決重量問題的?

首先是降低重心,Model 3的做法是將電池全部平鋪在車底,讓重心降低至輪圈中心的位置,而一般性能車的重心都在輪眉至輪圈上部,SUV的重心都在腰線附近。看似累贅的電池反而增加了操控的穩(wěn)定性。

其次是分配重量,寶馬的50:50是一個非常理想的狀態(tài),但更理想的是在50:50的基礎(chǔ)上將重量集中在車輛中間。這就像轉(zhuǎn)動啞鈴一樣,兩側(cè)的啞鈴片越靠向中間,轉(zhuǎn)動起來就越輕松。而雙電機版本的Model 3通過前后軸上的電機和居中布置的電池,在盡量接近50:50的同時將重量集中起來,提升操控的極限。
所以說,在電池一粒都不能少的前提下,Model 3并沒有去減少重量,而是利用了重量。

Model 3在賽道中的表現(xiàn)怎么樣?

這就是這次金卡納,除了直線、麋鹿、繞樁,還有各種高、低速彎和掉頭彎。特斯拉教練、同時也是半職業(yè)車手可以跑到44秒,一般人跑進50秒就已經(jīng)比較快了。而我在下午剛開始分組練習(xí)的時候就差點吐了出來,因為教練示范得有些用力過猛。

在最開始的直線加速上,Model 3長續(xù)航全輪驅(qū)動版的起步極其簡單粗暴,只要直接地板電就可以了,起步時可以明顯感到車頭抬起,在入彎前就已經(jīng)加速到了100公里/小時。4.6秒的推背感也已經(jīng)讓我的胃有些不舒服了。

麋鹿考驗的是操控的極限,繞樁考驗的是車身的側(cè)傾。Model 3的麋鹿成績可以達到83公里/小時,已經(jīng)是比較夸張的成績了,所以在進入麋鹿前我并沒有刻意地控制車速,但完成起來很輕松。Model 3的懸掛是舒適取向的調(diào)教,但在繞樁時車身側(cè)傾被抑制得很小,這就是低重心的好處。

相比性能車,Model 3是一臺對駕駛門檻要求很低的車,在各種彎道中靈活、穩(wěn)定的表現(xiàn)讓新手也能很快上手。在幾個掉頭彎中我多次錯過了最佳剎車點,甚至還開出了推頭,但依然可以一把救回,容錯率相當高。

后面發(fā)生的事……

在最后的挑戰(zhàn)賽上,我以排名第五的成績勉強蹭進決賽。由于決賽換成了性能更強的Performance高性能全輪驅(qū)動版,所以我一下跑到了48秒,距離第三只差了小半秒,可惜蹭到樁桶罰時,最后又掉回了第五。
有兩位媒體老師跑到了45秒,是學(xué)院開辦以來的最好成績。只不過其中一位也遭遇罰時,位居第二,我與他聊了一會才知道原來他是業(yè)余賽車手。一聲嘆息,差距還很大啊。

在頒獎典禮上我最想做的事就是好好地吐一場,畢竟3.4秒破百的Performance高性能全輪驅(qū)動版不亞于百萬級性能車,躁起來還真不是一般人能輕松承受的。


如果讓我給Model 3下個定義,我覺得應(yīng)該是這樣的:它是一臺具有多重性格的車,它除了滿足日常居家需求以外,還能兼顧鋪裝道路上的激烈駕駛,以及賽道上的高強度駕駛。
拋開重量對于操控的影響,電動車其實是非常適合下賽道的,因為電機的特性,電動車在賽道中可以獲得更快的加速能力,尤其在出彎時的速度優(yōu)勢會更明顯。所以,一臺好的電動車在賽道上并不會輸給一些性能車,甚至還會更快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