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三桂如果不造反,康熙能讓他善終嗎?

歷史上如果吳三桂不造反,當一個任人宰割的老奴才,康熙為了避免兔死狗烹的惡名,留他一條性命也未嘗不可。
可問題在于,吳三桂這種梟雄會當那只任人宰割的羊嗎,答案是不會的。
所以不是康熙讓不讓吳三桂善終的問題,肯定會的啊??墒强滴醯囊馑己苊黠@,要么當聽話的老狗,要么造反。
也就是說康熙的意思是善終沒問題,可前提無異于是苛刻的,那就是當一只任勞任怨的老狗,最后一無所有。
吳三桂是什么人呢,是明末清初最大的政治投機者,他才不會放棄現(xiàn)有的權力,成為康熙想象中的那條聽話的老狗,最后釀成三藩之亂。
所以繞來繞去,也就是說康熙可以讓吳三桂善終,但條件苛刻至極,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也是不想讓吳三桂善終咯。
為什么會如此呢,還要從清初說起。
下面貧道來給大家說說。

一、清初為什么會留下吳三桂等異姓藩王
根據(jù)史料記載,清朝入關之際人口滿打滿算也就是20多萬。
想要以這點人口統(tǒng)一中國無疑是異想天開的,但清朝做到了。
為什么呢,因為清朝的方法很簡單就是以漢制漢。
最初北方還是由八旗精銳攻打的,南下時隨著兵力的不足,開始以大量的投降軍隊為主。也就是以少數(shù)八旗精銳大部降軍的模式,八旗精銳為核心加以督戰(zhàn)來驅使降清軍隊為其打天下。
后來隨著南明抵抗的激烈,越往南越難打,之前的模式有點不夠看或者說效果很小了。(來自貧道獨家原創(chuàng))也就是說清軍鞭長莫及了,因此清庭開始改變政策,徹底以漢制漢,派吳三桂、尚可喜、耿精忠、孔有德(后來死于南明李定國之手)四位異姓王南下來消滅南明和其他抵抗勢力。
清庭這樣做,一是鞭長莫及之下的選擇,讓吳三桂等異姓王南下打天下,后遺癥是睜一只眼閉一只眼的允許三藩自治,埋下三藩之亂的隱患。二是消滅南明,南明不亡不只是代表著有抵抗勢力,更是代表著正統(tǒng)所在。當時清庭實行剃發(fā)易服等惡政,使人心慢慢向南明靠攏,不滅南明,清庭就有被趕回關外的危險,所以相比于日后的三藩之亂隱患,消滅南明是個很劃算的買賣。
在這種歷史背景下,吳三桂等三藩才有機會做大,成為一方土皇帝。
但清庭消滅了南明巨大外患以后,早晚會對視其為毒瘤的吳三桂等藩王動手的。

二、康熙帝的選擇
面對吳三桂等三藩,清庭其實有三種選擇。
一是聽之任之,隨便他們,不過這在中央集權的封建王朝是不可能的。二是等著吳三桂這些一代藩王死去以后,對那些二世祖下手,可以事半功倍。三是長痛不如短痛,直接對三藩下手。
這三種選擇中,第二種其實是最穩(wěn)妥的選擇。(來自貧道獨家原創(chuàng))吳三桂這個老狐貍可不是簡單人,不然也不會造反時聲勢浩大一度飲馬長江。
但康熙偏偏選擇了第三種,可能是年輕氣盛也有可能是害怕吳三桂等三藩長此以往,在當?shù)貏萘Ω畹俟蹋纬晌泊蟛坏舨粍荨?/p>
所以康熙帝的辦法很明顯就是撤藩,徹徹底底剝奪你們的權力,遷往北方??隙〞o你們這些打天下之人善終結局的。
可是這種善終無異于要了吳三桂的老命。
因為康熙的本意是我給你善終,但條件是你當一條無怨無悔聽話的老狗。
吳三桂身為三姓家奴,之所以反復無常是為了什么呢?
是為了政治投機,是為了最大程度上的利益。
他在云貴還幻想當明朝時世守云貴的沐氏,現(xiàn)在讓他放棄所有,剝奪了他的利益,破滅了他世代土皇帝的夢想,無異于是要他的命。
所以吳三桂自然是聯(lián)合其他兩藩,發(fā)動三藩之亂。
所以說吳三桂不造反,康熙會讓他善終的。但條件無異是苛刻,不可接受的,等于變相逼吳三桂造反。一造反就不是善終不善終的問題了,而是你死我活的問題了,誰有能耐誰活到最后唄。
所以某種程度上來說,康熙逼吳三桂造反就是不想讓他善終,只不過代價有點大,康熙帶有賭博的性質了,不過最后還是賭贏了。

喜歡這篇文章的轉發(fā)和點個贊長按5秒給個三連,順便關注天天,關注天天不易走偏,人均壽百,年入千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