婺劇~六音合調(diào)的金華戲音


一,簡介
婺劇,俗稱“金華戲”,浙江省地方戲曲劇種之一。它以金華地區(qū)為中心,流行于金華、衢州 、麗水、臨海、建德、淳安以及江西東北部的玉山、上饒、貴溪、鄱陽、景德鎮(zhèn)等地。是高腔、昆腔、亂彈、徽戲、灘簧、時調(diào)六種聲腔的合班。因金華古稱婺州,1950年正名為婺劇。2008年6月7日,婺劇經(jīng)國務(wù)院批準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名錄。
二,名稱由來
婺劇是高腔、昆腔、亂彈、徽戲、灘簧、時調(diào)六種聲腔的合班,俗稱“金華戲”。建國后,因金華古稱婺州,改稱婺劇。?
三,唱腔特點
婺劇的唱腔由于長期在農(nóng)村草臺演出,重做輕唱,其唱腔已不如蘇昆嚴謹,著重于感情和氣氛的渲染,而不過分講究吐字運腔的功夫,甚至有的曲牌的唱詞成了“堂眾曲”,各個戲中可以自由套用。有的曲牌如武將出場的<點將唇>,旦腳走場的<懶畫眉>等,都只在樂曲中表演一番而干脆不唱了。有人認為婺劇的昆曲與弋陽武班有一定關(guān)系,它的表演、鑼鼓經(jīng)都與蘇昆不同,而接近高腔;大花面用“滾喉”(著重喉總發(fā)聲,很少用鼻腔共鳴),其曲牌旋律亦與蘇昆略異,裝飾較少。婺劇的唱腔主要由二凡、三五七兩類。二凡用小嗩吶或笛子(曲笛)以及板胡為主要伴奏樂器,并配以“牛腿琴”(又稱“金剛腿”,形似柳葉琴)。唱時以棗木(兩段六、七市寸長的木棍)與檀木梆擊節(jié),過門往往加快一倍。二凡有正板、流水、緊皮(散板)等板式。正板按宮調(diào)分為尺字二凡(1=C)、正宮二凡(1=G)兩種,尺字二凡又按第一分句的落音不同,分為六字、尺字、伍字、仕字四種樣式。一般地說,尺字二凡激越豪放,正宮二凡雄壯悲愴。三五七以笛子(曲笛)和板胡為主要伴奏樂器,有快、中、慢和高調(diào)、正宮之分。它是由曲牌體向板腔體過渡的唱腔,曲調(diào)流麗、清柔、婉轉(zhuǎn)。亂彈戲抒情性強,歡快處唱三五七,激動憤慨時唱二凡,一戲兩腔配合使用。
四,角色行當
角色行當分老生、老外、副末、小生、大花面(凈)、二花面(副)、小花面(丑)、四花面(武凈)、花旦、作旦、正旦、老旦、武小旦、三梁旦、(第三位花旦)、雜(扮演神仙、老虎、狗,由管“三箱”的兼)共十五行。
五,婺劇臉譜
婺劇臉譜是在“古老彩繪圖騰”的基礎(chǔ)上形成和發(fā)展的。一般講臉譜,總是指大花和小花,而婺劇則除此以外,還有四花、小生、老生、老外、副末,甚至連個別花旦、作旦、武旦等角色也有臉譜。這表明婺劇臉譜的古老和豐富。
六,曲牌
婺劇的唱腔為曲牌聯(lián)綴體,常用曲牌約有一百三十余支。它依靠曲牌的增減和變換來豐富唱腔,一般以同宮組曲,速度上只有快、慢之分和出板(散)、入板之別,一板三眼、一板一眼和加滾變?yōu)橛邪鍩o眼的流水板等都無嚴格的準規(guī),隨演員情緒的變化而變化,較為靈活。
七,絕活絕技
蛇步蛇行這是婺劇灘簧《斷橋》中白素貞和小青的表演。白素貞和小青不是人間婦女,而是亦人亦蛇,因此她們在表演中就要兼有兩者的風格。婺劇《斷橋》的表演,幾已盡善盡美。白蛇和青蛇的臺步輕捷細碎,S形地前 婺劇臉譜 行,猶如蛇行水面,飄飄欲仙,加上優(yōu)美的舞姿,使人感到有濃厚的神話色彩。小青在追趕許仙時,殺氣騰騰,一旦停住,就來個“三竄頭”,即把頭突然竄抖三下,好似水蛇覓食時兇悍而敏捷的形態(tài)。
“飄若紙人”又名“紙人功”,屬輕功一類的特技。角色猶如懸在半空,低頭直臂,左右晃動,前后打轉(zhuǎn)如紙人一般。演員表演方法是:兩只腳尖踮地,利用輕柔的身段功夫,忽而搖擺,忽而左右移動,忽而360°打轉(zhuǎn),均要顯示出如紙在空中飄浮的形態(tài)。其要領(lǐng)是演員兩腳踮起時,雙臂盡量下垂,然后用小碎步移動身子,并要把戲裝遮住雙腳,這樣才不致使觀眾看出你是在用腳尖功夫。
大眼小眼這是婺劇徽戲《火中練》(《湘子渡妻》)中韓湘子的表演。八仙之一韓湘子到深山拜師學法,三年未歸。一日,湘子下山,為試探其妻林氏有否變心,變?yōu)槌笊低禎撊牖▓@,時林氏在花園焚香祝告,祈夫早回,即上前用花言巧語挑逗調(diào)戲,林氏囑婢女將他逐出,湘子放下了心,變回原身,囑其妻說:“若要夫妻相會,再待三年?!闭f完隱身而去。湘子在喬裝丑僧向林氏挑逗時,右眼睜得很大,左眼縮得很小,甚至連烏珠也看不到。這種神情,將丑僧嗜色如命的心理活動表露無疑。婺百名丑應阿堯、徐東福都會表演。這種特技已后繼無人。
蜻蜓點水是婺劇徽戲《探五陽》中王英的特技表演。王英在探五陽城時,尋找水源,將右手直立撐地,全身平直,時而表演“吃水”,時而身子后翹。這一特技,顯示王英的高超武藝和偵察時的神秘姿態(tài)。現(xiàn)已失傳。
踢鞋穿鞋這是婺劇灘簧《斷橋》中許仙的表演。婺劇徽班著名小生范壽棋,能將腳上的平靴踢到頭頂,然后又從頭頂落到腳尖上,自動穿進。壽棋將這特技用于許仙身上。當許仙被白娘娘和小青追趕時,落荒而逃,在慌不擇路的情況下,坐地一跌,將鞋踢到頭頂上,四處尋找,一無所獲。到處抓摸,原來落在頭上。然后將頭一聳,鞋子準確無誤套入腳尖。這一“踢鞋穿鞋”的特技,把許仙膽怯驚慌的心情表演得出神入化。現(xiàn)已失傳。
八,代表劇目
婺劇代表劇目有《僧尼會》《斷橋》《楊延昭怒斬子騎虎難下》《三請梨花》《轅門斬子》《貂蟬》《火燒子都》《滾燈》《大補缸》《肉龍頭》《水擒龐德》《三打王英》《相梁刺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