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埔三杰”中追隨蔣介石的賀衷寒為什么會失去蔣介石的信任?
黃埔軍校一期生中有三個人最為突出,被合稱為“黃埔三杰(蔣先云、陳賡、賀衷寒)”。當時黃埔軍校有句順口溜叫“蔣先云的筆、賀衷寒的嘴、敵不過陳賡的腿”,三個人都深受蔣介石的賞識。

有意思的是,蔣介石非常賞識的“黃埔三杰”中的蔣先云、陳賡都是堅定的中共黨員,后來都走上了反蔣的革命道路。“黃埔三杰”中只有賀衷寒追隨蔣介石,這也多少讓蔣介石聊以自慰。

作為少數(shù)追隨自己的黃埔優(yōu)秀學生,蔣介石應該大加重用賀衷寒。但奇怪的是,賀衷寒卻在抗日戰(zhàn)爭之前失去了蔣介石的信任,此后一生都在蔣介石的猜忌中郁郁而終。這又是怎么回事呢?

賀衷寒在土地革命戰(zhàn)爭時期其實很受蔣介石的重用與信任,還成為“復興社(軍統(tǒng)前身)”的“十三太?!敝?。賀衷寒當時在復興社是名副其實的頭把交椅,地位高過康澤和戴笠。

就在賀衷寒的仕途看似一片光明的時候,著名的“西安事變”爆發(fā)了。張學良、楊虎城發(fā)動“兵諫”扣押了蔣介石,這導致南京國民政府群龍無首,也為野心家的出現(xiàn)提供了極佳的機會。

國民黨在應對“西安事變”時分為兩派:一是以宋美齡為代表的“和平解決”,二是以何應欽為代表的“軍事討伐”。而討伐張學良、楊虎城不僅讓日寇得利,還很可能斷送了蔣介石的性命。

何應欽對此也是心知肚明,他主張討伐是想借“西安事變”出掉蔣介石并取而代之。而賀衷寒此時為何應欽積極奔走,組織了一個多達三百來人的“討逆赴難團”,要求立刻大舉進攻西安。

賀衷寒的如意算盤是:如果張學良迫于軍事壓力而放蔣,那他就是救駕有功;如果張學良因為開戰(zhàn)而殺蔣,那他就是何應欽的“從龍功臣”。但就在這時,賀衷寒的昔日的黃埔恩師抵達西安。

在中共的斡旋下,“西安事變”和平解決。這對抗日大局當然是好事,但對賀衷寒來說可是大壞事。因為討伐派的一系列表演,何應欽、賀衷寒等人的野心和不忠已經(jīng)完全暴露在蔣介石面前。
由于大佬何應欽不好下手,蔣介石便拿賀衷寒開刀,把他罵的嚎啕大哭。而戴笠一直討厭壓在自己頭上的賀衷寒,也在蔣介石面前添油加醋地告密,最終讓蔣介石決定將賀衷寒打入“冷宮”。

此后賀衷寒便被蔣介石派去負責一些他不太重視的政治宣傳工作,甚至讓賀衷寒去跟中共打交道。而蔣介石最重視的軍隊、特務和財政,名列“黃埔三杰”的賀衷寒再無參與核心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