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樂高積木去探索勒·柯布西耶
樂高磚塊自誕生之日起,就注定與建筑脫不開關系。作為一名建筑學院畢業(yè)的老學生,小編玩了很多年樂高,也一直是LEGO Architecture系列的忠實粉絲。
這個系列的樂高套裝包含了很多世界各地的地標性建筑,如帝國大廈、自由女神像、埃菲爾鐵塔等等。然而這些模型最吸引我的,不只是對原有建筑外形的還原,更多原因在于模型有限尺寸內精心的設計和對尺寸精準的把握。
今天的文章里,我就帶大家通過樂高積木,去探索20世紀最偉大的建筑大師和城市規(guī)劃家——勒·柯布西耶。
本文特邀顧問:西安建筑科技大學藝術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韓禹鋒。
注:今天的話題多少有嚴肅,內容上相對比較枯燥,但是絕對全是干貨,還請各位看官耐心讀完,保證你有收獲!
誰是勒·柯布西耶?
勒·柯布西耶,20世紀最著名的建筑大師、城市規(guī)劃家和作家,現(xiàn)代建筑運動的激進分子和主將,是現(xiàn)代主義建筑的主要倡導者,機器美學的重要奠基人,被稱為“現(xiàn)代建筑的旗手”,也是功能主義建筑的泰斗,被稱為“功能主義之父”。
1926年他提出了“新建筑五要素”,這些觀點包括:底層架空柱、屋頂花園、自由平面、自由立面以及橫向長窗。
柯布西耶不僅是建筑師,同時還是一位純粹主義畫家,他以畫家的身份直接接受了立體主義對新時空觀念探索的影響。在對空間的解放基于框架結構承重這一技術手段的支持之上,他于1914年就構思了“多米諾系統(tǒng)”(Domino),用鋼筋混凝土柱承重,取代了承重墻結構 。建筑師可以隨意劃分室內空間,設計出室內空間連通流動、室內外空間交融的建筑作品。
柯布西耶的另一個重要理論,就是模度理論。他從人體尺度出發(fā),選定下垂手臂、臍、頭頂、上伸手臂四個部位為控制點,與地面距離分別為86、113、183、226cm。這些數(shù)值之間存在著兩種關系:一是黃金比率關系;另一個是上伸手臂高恰為臍高的兩倍,即226和113cm。
利用這兩個數(shù)值為基準,插入其他相應數(shù)值,形成兩套級數(shù),前者稱“紅尺”,后者稱“藍尺”。將紅、藍兩尺重合,作為橫縱向坐標,其相交形成的許多大小不同的正方形和長方形稱為模度。
模度理論,運用到我們的MOC作品創(chuàng)作中,就可以理解為模型尺寸大小的確立。以人仔尺寸為基準,作為模型設計的基礎比例,模型中的空間、道具的大小都是按照人仔的尺寸來設計。反之,則是按照人仔比例進行放大或者縮小。
樂高積木與勒·柯布西耶
勒·柯布西耶的建筑思想可分為兩個階段:50年代以前是合理主義、功能主義和國家樣式的主要領袖,以1929年的薩伏伊別墅和1945年的馬賽公寓為代表,許多建筑結構承重墻被鋼筋水泥取代,而且建筑往往騰空于地面之上;50年代以后勒·柯布西耶轉向表現(xiàn)主義、后現(xiàn)代,朗香小教堂以其富有表現(xiàn)力的雕塑感和它獨特的形式使建筑界為之震驚,完全背離了早期古典的語匯,這是現(xiàn)代人所建造的最令人難忘的建筑之一。
在2012年,樂高集團在其Architecture系列產(chǎn)品中,發(fā)布了一款編號為21014 薩伏伊別墅的套裝,來致敬柯布西耶這位20世紀最偉大的建筑設計師。也正是這個套裝,讓小編我直接跳進了樂高積木這個坑。
樂高?21014?薩伏伊別墅套裝,圖片源自@網(wǎng)絡
可能是受到了Architecture系列的影響,又或許是樂高積木自誕生之日起,就注定了自己適用于建筑模型創(chuàng)作的屬性。無數(shù)的建筑設計師開始通過樂高積木來表達自己對于柯布西耶經(jīng)典建筑的致敬。
也正是這些優(yōu)秀的樂高建筑作品,讓我對一些柯布西耶經(jīng)常被人誤解的經(jīng)典建筑,有了一些更好的認識。
現(xiàn)代主義建筑的鼻祖——薩伏伊別墅
當?shù)谝淮伟褬犯?21014 薩伏伊別墅套裝拿在手里的時候,其實并沒有特別大的興趣,僅僅是因為當時小編我在香港油麻地的一個玩具店里看了它。
上學的時候也基本沒怎么好好學習,只是隱約想起來大學課本里,介紹現(xiàn)代建筑的時候見過這座別墅,至于這座建筑的背景歷史也并沒有太多印象,買這個套裝的時候也僅僅是因為價格比較公道而已。
拼好之后放在柜子上思索良久,覺得樂高集團之所以會選擇這個建筑作為自己的套裝,肯定有自己的道理,索性就一探到底。就這樣,在大學畢業(yè)了多年以后,通過樂高集團推出的薩伏伊別墅,我又深刻了解了一遍勒·柯布西耶的設計語言。
提到薩伏伊別墅,就必須提到勒·柯布西耶。在眾多頭銜之外,他還有另外一個稱號——千面之人??虏嘉饕粌H僅是一位建筑師,他身兼數(shù)十種形象,作家、畫家、雕塑家、旅行家等等,他還是一位十足的營銷高手。
圓形的黑框眼鏡,筆挺的西裝和蝴蝶結,外加一支黑色的石楠根煙斗,都是他精心為自己策劃的產(chǎn)物。甚至柯布西耶這個名字,也是1920年以后他為自己設計的一個化名。
如果說之前提到的這些頭銜,只是他的功績,那么千面之人這個稱號,則形容他的人格。這個稱號與他所設計過的建筑,有著不可分割的聯(lián)系。
同樣,了解一座建筑,也并不只是對其技術手法的思考,而是透過建筑本身,對設計者人格的窺探和解讀,從創(chuàng)作者的角度去思考建筑。
柯布西耶的代表作薩伏伊別墅,就可以說是現(xiàn)代主義建筑代表性的經(jīng)典作品之一。其充分體現(xiàn)了他在1926年出版的《建筑五要素》中所提及的主要內容:底層架空柱、屋頂花園、自由平面、自由立面以及橫向長窗。
最初設計階段,柯布西耶原本的想法就是通過這種設計語言,去建造大量的平民住宅。讓人猝不及防的是,這種想法大眾還沒有來得及去接受,就被年輕有為的富豪薩伏伊相中了。從此,便誕生了一個影響后世的偉大作品。
薩伏伊別墅于1928年開始進行設計,1929年開始破土動工,1930年建造完成。該項目坐落在巴黎附近普瓦西的一個占地約12英畝的花園中,這個花園是由一個果園和牧場所構成的地塊。四周環(huán)繞著喬木構成的樹林帶,周邊還有比較健全的交通網(wǎng)絡和配套設施。
建筑的主體是由鋼筋混凝土構成,顏色是白色,和四周的喬木林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遠遠望去,整個建筑就好像是懸浮在草坪上的外星飛船。
這一設計的初衷,是源于柯布西耶對于色塊的敏銳,也和他早些時候進行繪畫創(chuàng)作息息相關。去掉那些繁復的裝飾和色彩,讓建筑回歸最純粹本體的同時,看似比較單調的白色,與周圍的環(huán)境還能融為一體后,并形成鮮明的對比的同時,整體畫面的顏色也更加豐富。
薩伏伊別墅長約21.5米,寬為19米,占地面積約為408平方米,共3層。從左側第一個一層的平面圖中可以看到,底層為三面透空,由架空空間與家庭服務用房和車庫組成。
架空區(qū)域從功能上作為汽車的交通動線,從形式上打破了傳統(tǒng)建筑的固有結構。入口外圍的架空區(qū)域,形成一個自然的室外門廊。
進入主入口是一個寬敞的門廳,進入入口后的第一視覺,是建筑中心線通往二層的緩坡。延著動線往左,是一部如同雕塑般的旋轉樓梯,成為視覺的焦點。現(xiàn)如今,很多設計師把旋轉樓梯作為重點表現(xiàn)的對象,使其成為自身炫技的媒介。
我們再看看柯布西耶在100年前,是如何在繪畫和雕塑提取藝術形態(tài)的。兩條室內動線的設計,使一、二層之間的空間形成一個循環(huán)動線,加強了空間的流通性,動線的多重性,也豐富了空間所產(chǎn)生的視覺變化。
室內的空間布局,體現(xiàn)了柯布西耶建筑五要素里提出的自由平面的設計理念。打破了傳統(tǒng)建筑的靜態(tài)空間感,房間不再只是一個密閉的容器,而是向動態(tài)空間發(fā)展,隨著動線的交錯和改變,實現(xiàn)一步一景的效果。
一層的空間除了門廳的空間,其他功能布局分別為車庫、洗衣房、司機房和傭人房。這其中每個空間都有獨立的入口,避免與房屋主人的主動線發(fā)生交織。
一層的外墻材質與彩色的運用,有意識地同建筑整體的白色分開,南面大面積為玻璃幕墻,為室內提供景觀與采光,同時玻璃幕墻反射周圍的自然景觀,與實體部分的綠色墻面,同自然融為一體,加強了建筑的懸浮感。
這也體現(xiàn)了柯布西耶對建筑塑形的嚴格要求,在同一時期的建筑師中,柯布西耶的建筑,最能體現(xiàn)形式藝術和功能主義的完美結合。這也得益于他早年的豐富經(jīng)歷。
從一層中央的緩坡來到二層,先是一個過渡的門廳,連通各個功能空間。在南側擁有較好的采光和景觀條件,分布著廚房、餐廳和客廳空間。東側是一個露天花園露臺,隱藏在建筑立面內部,透過整面的玻璃幕墻與客廳進行互動。主臥在建筑的北側,在室外花園有獨立的入口。其余兩個臥室分布在西北側,采光效果一般。
二層的整體結構,是圍繞著中央坡道呈非對稱設計,空間自由且流動,打破了傳統(tǒng)對稱式的刻板布局。公共區(qū)域與私密區(qū)域也很好地分開。建筑外立面的大尺度橫向長窗,加強了橫向尺度的視覺延伸感,也使外立面達到完整統(tǒng)一,同時也為室內提供了充足的采光和完整的景觀帶。在現(xiàn)代建筑的設計中,橫向長尺度,帶有一種神秘的東方色彩,釋放著某種引而不發(fā)的力量。
從二層室外緩坡走向三層,首先對應著的是一個半開放區(qū)域,白色的圍墻對景觀和視線之間形成了遮擋,同時又對緩坡的正中位置開了一個小口,露出景觀的一角。最后,在轉身的瞬間,帶來視野上的開闊,柯布西耶試圖在這里營造一種視覺上的起承轉合。
二層的功能起居空間,可以通過室外的花園露臺與三層的露臺充分互動。屋頂?shù)幕▓@代替了建筑所占用的草坪,同時滿足了主人開辦私人派對的需求。使人和自然更加親密。
然而平屋頂?shù)脑O計,起初薩伏伊是反對的,在柯布西耶的堅持才保留了下來。在實際建成后,由于當時的施工水平和防水材料并不先進,以及對排水系統(tǒng)缺乏考慮,后期屋頂?shù)穆┧F(xiàn)象比較嚴重。而且大面積的開放式玻璃幕墻,在保溫系統(tǒng)并不完善的年代,導致別墅室內冬冷夏熱。薩伏伊的兒子甚至還因此得了肺炎,薩伏伊一家在這里居住了一年之后,實在無法忍受便搬出了別墅,并一度要將柯布西耶告上法庭。由于當時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爆發(fā),此事才不了了之。二戰(zhàn)之后,薩伏伊別墅別被列為法國文物保護單位。
薩伏伊別墅,是柯布西耶建筑理論的綜合體現(xiàn),其建筑五要素的核心觀念,都是指向人與自然的交流,一直影響至今??虏嘉饕约涸?jīng)這樣評價薩伏伊別墅:“在你的臥室、客廳和廚房里,需要空白的墻面,需要隱蔽或散射的光源,不需要昂貴的或裝飾性的家具,只需要一些簡單而純粹的飾品。如果你想看看什么是低級品味,去那些富有的人家里走走即可。”
柯布西耶通過薩伏伊別墅,給出了一個審美標準,是在繁復的裝飾主義時代襯托出來的,在那個時代,復雜的層次與線條作為一種普遍的形式存在,被定義在大眾的審美認知當中。于是純粹與極簡,打破了固有的審美方向。我們回看現(xiàn)在國內的設計,當一種設計風格變得普遍甚至泛濫的時候。美,就將會被重新定義。
開創(chuàng)即巔峰——馬賽公寓
1952年,人們還沒有從戰(zhàn)爭的陰影當中完全走出來。法國馬賽市郊建成了一座舉世矚目的超級公寓住宅——馬賽公寓大樓,它像一座方便的“小城”。被人們稱為“馬賽公寓”的建筑,是勒·柯布西耶著名的代表作之一。
勒·柯布西耶認為在現(xiàn)代條件下,城市既可以保持人口的高密度,又可以形成安靜衛(wèi)生的環(huán)境。他理想的現(xiàn)代城市就是中心區(qū)有巨大的摩天大樓,外圍是高層的樓房,樓房之間有大片的綠地,現(xiàn)代化整齊的道路網(wǎng)布置在不同標高的平面上,人們生活在“居住單位”中。
在設計馬賽公寓的過程中,勒·柯布西耶從《建筑十書》到達·芬奇的“維特魯威人”,演變出一套“模度”系列,這套“模度”以男子身體的各部分尺寸為基礎形成一系列接近黃金分割的定比數(shù)列,他套用“模數(shù)”來確定建筑物的所有尺寸。
室內重復著立面的風格,略為凸起的卵石飾面,拉毛材料的頂棚,粗面混凝土飾面的立柱、色彩大膽強烈的家具,在一層門廳處墻上掛著柯布西耶的幾幅設計作品,包括著名的薩伏伊別墅等,現(xiàn)在的馬賽公寓不僅是一個密集型住宅,還是一個緬懷、紀念大師的場所。
它給人們留下的印象不僅是視覺上的沖擊,更是觀念上的更新,它把人們從戰(zhàn)后乏味的生活中喚醒,遠離枯燥乏味的工作,閑暇時的孤獨,體會到社區(qū)的親和力,創(chuàng)造出一種與憧憬生活相適應的生活狀態(tài)。
針對后來它的模仿者來說,馬賽公寓的設計是具有一定欺騙性的。馬賽公寓的不同之處,就是遠遠看去,四四方方的外形,粗糙的鋼筋混凝土結構,給人們的感覺就是一種20世紀中葉不合標準的高層公寓。
然而,通過我們仔細研究才會發(fā)現(xiàn),馬賽公寓是一項復雜而有趣的實驗性建筑作品,當我們通過圖紙復原Ken Parel-Sewell的樂高MOC作品時,我們仔細研究了馬賽公寓的許多內部和外部圖片、平面圖、立面圖和建筑部分。
建筑內部奇怪的元素和看似不協(xié)調的細節(jié)比比皆是,仔細觀察后才發(fā)現(xiàn),這些都是這個復雜整體的重要組成部分。室內公共空間突兀的長廊,那就是一條內部的“街道”,兩旁商店林立,凸顯了馬賽公寓作為一個獨立“城鎮(zhèn)”的特點。
勒·柯布西耶是一位富有遠見的現(xiàn)代建筑師。馬賽公寓源于他想創(chuàng)造一個更加人性化的低成本住房選擇和生活環(huán)境的愿望。他設想了一種比較徹底的全新方法,一個現(xiàn)代化的烏托邦,用最干凈、有序的建筑,取代過去擁擠、骯臟、無序的城市環(huán)境,這些建筑大多分布在寬敞的綠地公園當中。可惜的是,柯布西耶所希望的社會烏托邦從未實現(xiàn)。
事實上,現(xiàn)實生活中卻產(chǎn)生了相反的效果。無數(shù)馬賽公寓的模仿者,將他們所謂的創(chuàng)新思維和雄心勃勃的建筑,簡化為一堆可怕的、不人道的火柴盒。你到處都能看到這些乏味且沒有靈魂的塔樓,缺乏個性和視覺刺激。在最壞的情況下,這些建筑甚至成為了低收入住房項目的代名詞:比如芝加哥的Cabrini-Green或者圣路易斯的Pruitt lgoe。從理想主義和人文關懷的角度來說,馬賽公寓是成功的。但從20世紀城市住宅開發(fā)的角度來看,它無疑又是失敗的!
馬賽公寓代表勒·柯布西耶對于住宅和公共居住問題研究的高潮點,結合了他對于現(xiàn)代建筑的各種思想,尤其是關于個人與集會之間的關系的思考。那里的居民都已經(jīng)形成一個集體性社會,就像一個小村莊,共同過著禍福與共的生活。沒有任何個人的犧牲,因為每一公寓單元都是隔音的,與周圍的山光水色的環(huán)境保持直接的接觸,擁有雕刻般的雄渾力量。不過后來世界上許多失敗的公寓,也揭示了柯布西耶理想的缺點,這也是不可否認的事實。
寫在最后
每座偉大的建筑,都是一位偉大人物的縮寫,因為單純的事物從不曾偉大,偉大的是附著在其背后靈魂與人格,脫離開人格的建筑,便只是形式與技術手法的組合體。
柯布西耶是如此,樂高亦是如此。LEGO Architecture系列可能不是樂高集團銷量最好的一個系列,但卻是最能夠讓人們感受到建筑那種赤裸力量感的系列,也是樂高積木所有產(chǎn)品中,最能夠讓人感受到學術性最強的一個系列。
細細品味,不光是為了通過樂高積木去致敬柯布西耶這位偉大的建筑師,更是想讓大家通過樂高積木的套裝和優(yōu)秀的MOC作品,去激發(fā)我們對其作品原型本身的探索精神。
本文的結尾,將一句勒·柯布西耶的名言,送給所有LEGO Architecture的粉絲和MOC設計師:“當作品在我們中間產(chǎn)生共鳴,并與我們所了解、敬仰且遵從其規(guī)律的宇宙相和諧時,建筑的情感便油然而生。”
*文中圖片除注明外均來自網(wǎng)絡,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