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械革命蛟龍 16:AMD 銳龍 7 6800H + 140W 滿血 RTX 3060 的硬核游戲本
一、AMD 銳龍 7 6800H 游戲本正式亮相,機械革命蛟龍 16 換芯升級
隨著暑假的臨近,各大 OEM 品牌也開始推出自家的主力機型吸引準大學生們群體了,用戶對于硬件升級感知最強的莫過于處理器和顯卡了,不過目前顯卡升級式微,重任自然就落在了處理器廠商上。

而今年 AMD 在移動處理器領域的進步頗大,搭載了新一代【AMD 銳龍 6000 系列移動處理器】的銳龍本,延續(xù)了前代的榮光,成為消費者重點關注的高性價比產(chǎn)品。AMD 銳龍 6000 系列移動處理器到底有何魅力呢?讓它能夠續(xù)寫熱度傳奇呢,我認為主要包含了以下「五項重大改進」:
「全新的 6nm 工藝」:提供了更多的每瓦性能和每平方毫米性能
「架構方面的改進」:CPU 采用了 Zen 3+ 架構,GPU 采用了全新的 RDNA 2 架構
「SoC層級的能耗控制」:獨立電源分區(qū)控制、新型硬件輔助加速器、改進的時鐘門控和電源門控、新的內存控制機制、新型EDC控制器
「軟件控制」:AMD 功能管理框架(POWER MANAGEMENT FRAMEWORK)
「整個平臺的控制」:新的 Z-STATES、支持低于 1W 功耗的面板、PSR-SU 控制

當然,對于我們普通消費者而言,更應關注的是 AMD 銳龍 6000 系列移動處理器帶來了「兼容性的極大提升」:內存方面支持到了 DDR5 和 LPDDR5,平臺方面支持 PCIe 4.0 總線、USB 4 規(guī)范、WiFi 6E 網(wǎng)絡、HDMI 2.1 和 DP 2.0 視頻端口以及新 AV1 解碼等多項新標準,可以說真正意義上的同友商站在了同一起跑線上。

AMD 銳龍 6000 系列移動處理器目前一共涵蓋了面向輕薄本的 U 系列、面向輕薄性能本 / 游戲本系列的 HS 系列、面向主流性能本 / 游戲本系列的 H 系列、面向旗艦性能本 / 游戲本系列的 HX 系列。本文想要給大家展示的便是其中的 H 系列,共包含兩款型號:AMD 銳龍 7 6800H 和 AMD 銳龍 5 6600H。
「AMD 銳龍 7 6800H」:8 核心 16 線程、主頻 3.2GHz-4.7GHz、680M(12CU)
「AMD 銳龍 5 6600H」:6 核心 12 線程、主頻 3.3GHz-4.5GHz、660M(6CU)
有了強勁的處理器之后,自然需要 OEM 產(chǎn)品來呈現(xiàn)它的價值所在。本文要給大家展示的「AMD 銳龍 6000 系列移動處理器」銳龍游戲本,便是源自國產(chǎn)品牌機械革命推出的新品——蛟龍 16 2022 銳龍版。

機械革命最早是從清華同方獨立出來的子品牌,算是國產(chǎn)筆記本產(chǎn)品中性價比較高的存在,早些年機械革命主要專精于游戲本,后來開始涉入商務本的行列,推出了多款產(chǎn)品力不錯的機型。

按照官方的說法,此次機械革命蛟龍 16 在前代的基礎上進行了大刀闊斧的升級,從外觀設計到內部構造,再加上 AMD 銳龍 7 6800H 移動處理器和 140W 滿血版 RTX 3060 的強強聯(lián)合,為我們帶來了這款出色的銳龍游戲本。

「型號」:機械革命蛟龍 16 2022 銳龍版
「處理器」:AMD 銳龍 7 6800H(8 核心 / 16 線程,3.2 / 4.7GHz)
「顯卡」:NVIDIA GeForce RTX 3060 Laptop GPU(140W / 獨顯直連 / Dynamic Boost 2.0)
「屏幕」:16 吋 / 2560×1600 / 240Hz 高刷新率 / 350nits / 100%sRGB / 3ms / DC 調光
「內存」:16GB 雙通道 DDR5 4800MHz 高頻內存
「硬盤」:512GB M.2 PCIe 4.0 NVMe 固態(tài)硬盤
「散熱」:71 片扇葉 / 16cfm 單風扇出風量 / 雙風扇四熱管散熱模組
「鍵盤」:全尺寸鍵盤 / 數(shù)字鍵鍵區(qū) / 異形空格鍵
「揚聲器」:立體聲揚聲器, Nahimic 聲效認證
「網(wǎng)卡」:AMD RZ608(Wi-Fi 6E)
「端口」:1 × USB-C(10Gbps)、1 × USB-A(10Gbps)、2 × USB-A(5Gbps)、RJ45(2.5Gbps)、3.5mm 二合一音頻接口、HDMI 2.1
「電池 / 適配器」:62Whr / 230W(19.5V/11.8A)
「三圍 / 重量」:355.2mm (長) ×276.86mm (寬) × 27.4mm(厚) / 2.45kg
從上面的配置信息來看,機械革命蛟龍 16 的硬件搭配還是比較均衡,其中我個人對三個方面非常感興趣,本文也就圍繞這三個問題展開。
① AMD 銳龍 7 6800H 相比于前代 5800H 提升幾何?性能釋放是否穩(wěn)定?
② 140W 的 RTX 3060 對比 130W 版本,游戲性能有多少改善?
③ 機械革命蛟龍 16 的外觀設計和內部構造到底有多少改觀?
二、AMD 銳龍 7 6800H 移動處理器是什么性能水平?

??【處理器】:AMD 銳龍 7 6800H
AMD 銳龍 7 6800H 移動處理器基于「6nm 制程工藝」和「Zen 3 + 架構」,擁有 8 核心 16 線程,基礎頻率 3.2GHz,最大加速頻率 4.7GHz,16MB 三級緩存,TDP 為 45W。同時新一代處理器「原生適配 Windows 11」,兼容和運行都相當可靠。此外還將核芯顯卡從 Vega 系列升級到了 RDNA 2 架構,提升顯著。

在 CPU 理論性能測試中,CPU-Z 單核性能得分 611.0 分,多核性能 6034.9 分。CINEBENCH R15 測試中,CPU 性能為 2321cb;CINEBENCH R20 測試中,CPU 性能為 5539pts;CINEBENCH R23 測試中,單核性能得分 1535pts,多核性能得分 14247pts。(如無特殊說明,本文測試環(huán)境默認為 24-26°C 的密閉空間,BIOS 版本為 MRID6V28,操作系統(tǒng)版本為 Win11(21H2)、NVIDIA 驅動版本為 512.52,開啟顯卡直連狀態(tài),開啟狂飆模式)

將機械革命蛟龍 16 的 AMD 銳龍 7 6800H 對比去年的 5800H,可以看到單核性能提升在 7.17-7.38%,多核性能提升在 9.94-21.53%,多核提升幅度還是不錯。

AMD 銳龍 7 6800H 的「CINEBENCH R15 連續(xù)測試結果」非常不錯,釋放了 2240-2291cb 的性能區(qū)間,衰減率在 2.27%,這個衰減幅度算是非常穩(wěn)定的表現(xiàn)了,而且測試數(shù)據(jù)還是浮動上升的。我對比了此前測試的 AMD 銳龍 7 6800H 輕薄本數(shù)據(jù)進一步對比,發(fā)現(xiàn)游戲本的性能釋放確實要更強勁同時更穩(wěn)定一些,這也是得益于游戲本的散熱更好使然。

最后,我也借助了一些專業(yè)軟件來測試 AMD 銳龍 7 6800H 處理器,數(shù)據(jù)匯總如下所示,感興趣的小伙伴可以對比自家筆記本的數(shù)據(jù):
「3DMark-CPU Profile」:單線程 885 分,最大線程 7009 分
「GeekBench 5」:單核性能 1563 分,多核性能 96327 分
「Corona 1.3 Benchmark」:渲染測試耗時 1 分 38 秒
「FritzChess Benchmark」:相對性能倍數(shù) 72.68,每秒千步 34884
「wPrime Benchmark」:32M(單核性能)耗時 9.045 秒,1024M(多核性能)耗時 269.644 秒

? 【獨立顯卡】:NVIDIA GeForce RTX?3060 Laptop GPU

在顯卡方面,機械革命蛟龍 16 搭載了經(jīng)典的「NVIDIA GeForce RTX?3060 Laptop GPU」,基礎功耗 125W(搭配 Dynamic Boost 2.0 功耗最高可以達到 140W),支持獨立顯卡直連。140W 的功耗水平擁有了比之前 130W 的 RTX 3060 更強的性能。

通過「3DMark」測試可以看到 RTX 3060 在 Time Spy Extreme (DX12) 測試總分 4295 分,其中顯卡得分 4192 分;在 Fire Strike Ultra (DX11) 測試總分 20564 分,其中顯卡得分 22251 分;Port Royal(光追)測試總分 5154 分。在顯卡測試軟件「Superpostion Benchmark」中,搭載了 RTX 3060 的機械革命蛟龍 16,在 4K-優(yōu)化場景中得分 7019 分,在 1080P-極端場景中得分 5334 分,在 8K-優(yōu)化場景中得分 2966 分。在「V-Ray」測試中,GPU RTX 場景得分 1199 分,GPU-CUDA 場景得分 898 分。

我把 RTX 3060(140W) 的數(shù)據(jù)同 RTX 3050 Ti(75W)、RTX 3060(130W)、 RTX 3070(95W)、RTX 3070(140W)、RTX 3070 Ti(150W) 的數(shù)據(jù),140W 的 RTX 3060 對比 130W 版本,DX12 場景強上 3.2-4.1%,DX11 場景強上 3.4-6.8%,光追場景強了 6.4%,所以這個 140W RTX 3060 頗有點 RTX 3060 Ti 的定位了。

?【烤機測試】
烤機表現(xiàn)方面,首先進行「AIDA64 單烤 FPU」30 分鐘后,CPU 主頻穩(wěn)定在 4.216GHz,封裝功耗在 78.77W,溫度在 98℃。在外殼溫度方面,C 面最高溫度為 34.6℃,位于轉軸出風口處,D 面最高溫度為 43.5℃,位于底部散熱進風口處,大部分區(qū)域還是很涼爽。
「CPU 主頻」:主頻 4.216GHz
「CPU 功耗/發(fā)熱」:封裝功耗 78.77W,溫度 98℃
「C 面 / D 面最高溫度」:34.6℃ / 43.5℃

然后「單烤 FurMark」30 分鐘,GPU 的核心頻率 1470.0MHz 左右,功耗在 142.23W 左右波動,圖形處理器的溫度穩(wěn)定在 87℃,溫度控制不錯。在外殼溫度方面,C 面最高溫度為 44.1℃,D 面最高溫度為 50.9℃,整體溫度比較高了。
「GPU 主頻」:主頻 1470.0MHz
「GPU 功耗/發(fā)熱」:功耗 142.23W,溫度 87℃
「C 面 / D 面最高溫度」:44.7℃ / 50.9℃

最后在 30 分鐘的「 AIDA64 FPU + FurMark雙烤測試」,可以看到 CPU 封裝功耗為 44.98W,主頻為 3.589GHz,溫度為 83℃。而 GPU 的溫度為 78℃,頻率為 1305.0MHz,功耗為 115.6W。此時 CPU + GPU 的總功耗為 160.58W 左右。在外殼溫度方面,C 面最高溫度為 44.1℃,D 面最高溫度為 49.5℃。
「CPU 主頻」:主頻 3.589GHz
「CPU 功耗/發(fā)熱」:封裝功耗 44.98W,溫度 83℃
「GPU 主頻」:主頻 1305MHz
「GPU 功耗 / 發(fā)熱」:功耗 115.6W / 溫度 78℃
「CPU + GPU功耗」:160.58W
「C 面 / D 面最高溫度」:44.1℃ / 49.5℃

??【整機性能】
整體性能方面,在「PCMark10 EXTENDED」的基準測試場景中,總體得分 8137 分,基本功能得分 9806 分,生產(chǎn)力得分 6819 分,數(shù)位內容創(chuàng)作得分 10411 分,游戲得分 17025 分。

三、機械革命蛟龍 16 的游戲性能表現(xiàn)如何?
接下來就給大家展示下機械革命蛟龍 16 的 3A 游戲實測環(huán)節(jié),看看 AMD 銳龍 7 6800H + RTX 3060 的性能表現(xiàn)如何?

??3A 大作的游戲實測
我選擇了 8 款熱門 3A 大作,并且用 1920×1200 和 2560×1600 兩種分辨率進行測試,優(yōu)先使用 Demo 測試,同時借助 MSI Afterburner 和 HWiNFO 記錄幀率和功耗數(shù)據(jù)。
▼《賽博朋克 2077》測試 Demo 工具下,在 1920×1200 分辨率+超級畫質能夠流暢運行,開啟超級光追后,幀率下滑嚴重,開啟 DLSS 2.0 后又拉回了超級畫質時的水平,不過在 2560×1600 下性能就有點堪憂。

▼《幽靈線:東京》的表現(xiàn)和 2077 類似,同樣是 1200P + 高畫質時流暢,開啟光追卡頓,DLSS 2.0 提高性能,不過在 1600P 分辨率下,DLSS 2.0 同樣有亮眼表現(xiàn),這點倒是很驚喜。

▼《地平線:零之曙光》我還記得當年用 PS4 Pro 玩的時候都卡得很,現(xiàn)在游戲本在終極質量下也有強悍的性能,1600P + 終極質量能夠達到 72fps 高位運行,DLSS 2.0 直接破百。

▼《殺手 3》?1200P 的迪拜場景幀率達到了 130fps,期待官方升級一個光追,1600P 分辨率下也有 87fps,不管是偷雞摸狗的潛入還是真男人的廝殺都有出色的游戲體驗。

▼?《地鐵離去:2033》,這款游戲是著名的顯卡殺手,Extreme 畫質下,1200P 為 29.4fps,1600P 為 18.54fps,開啟 DLSS 2.0 之后,都有不同程度的提升,個人還是建議中低畫質下再考慮這款游戲。

▼作為最早一批適配光追的游戲——《控制》在 1200P 下開啟光追特效后,RTX 3060 也有 55fps,1600P 幀率為 34fps,開啟 DLSS 2.0 后性能提升到 62fps,可以玩的很舒服了。

▼《無主之地 3》,RTX 3060 在 1200P 下都能夠達到 60fps 之上,如果是 1600P 的分辨率下略顯吃力,不過高畫質下還是可以流暢運行。

▼《古墓麗影:暗影》這款游戲,同樣是類似于無主之地的體驗,1200P 都能夠流暢運行,1600P 小幅吃力,但 DLSS 2.0 帶來的提升甚至好于開啟光追前。

總結一下,機械革命蛟龍 16 所搭載的 NVIDIA GeForce RTX 3060 Laptop 的性能表現(xiàn)不錯,3A 大作在 1920×1200 基本都能保持流暢運行,少部分游戲開啟實時光線追蹤之后幀率下降,但通過 DLSS 2.0 都能夠補回缺失性能,甚至還有反超,足見超分辨率算法的價值所在。不過 2560×1600 分辨率就比較吃力了,需要 RTX 3070 及以上的獨立顯卡水準了。
??實時光線追蹤 / DLSS 2.0
我把前面幾款游戲支持 DLSS 和光追的數(shù)據(jù)進行了分類匯總,如下圖所示。從「光線追蹤衰減程度」來看,RTX 3060 的衰減幅度在 34.65%-83.40% 不等,1600P 分辨率的衰減略大于 1200P。

同樣的「DLSS 2.0」帶來的提升也是相當顯著的,其中《賽博朋克 2077》改觀最大,1600P 分辨率下提升 551.89%,相當可觀了。當然直接原因是因為 1600P 開啟光追之后,幀率只剩個位數(shù)了,不過還是可以看出 DLSS 2.0 的巨大潛力。
??游戲功耗表現(xiàn)
在功耗表現(xiàn)方面,我記錄了《戰(zhàn)神 4》、《無主之地 3》、《死亡擱淺》、《控制》的實際功耗表現(xiàn),可以看到最高的功耗在 150-160W 左右,比較符合前文的雙烤測試表現(xiàn)。

四、機械革命蛟龍 16 的外觀設計與內部構造
最后一個部分,我們來回歸產(chǎn)品的外觀。我在早些年曾經(jīng)體驗過機械革命 Z3 Air-S,彼時的工業(yè)設計細節(jié)還有待加強。而今上手蛟龍 16 的外觀設計,讓我真切感受到了進步。

首先就是產(chǎn)品的外殼工藝更加成熟,雖然三面都是金屬材質,但蛟龍 16 的 A 面通過金屬噴砂工藝,表面觸感更加致密細膩,而且一整塊金屬直接覆蓋到了 A 面與 B 面的中框,形成了很好的過渡。在 A 面正中,你還能看到一個機械革命的「經(jīng)典齒輪 Logo 燈」,在尾翼處的左右兩側同樣加入了類似的 LED 燈設計。

在電腦的 B 面屏幕部分,采用了來自「京東方(BOE)的液晶面板」,具體型號為 BOE0A3B,這塊 16 吋的屏幕分辨率為 2560×1600,也就是 16:10 的屏幕比例,屏幕刷新率為 240Hz。

在屏幕素質方面,官方宣傳這塊屏幕亮度為 350nits,色域覆蓋 100%sRGB,對比度高達 1200:1,還有 AG-防眩光工藝和 3ms 響應時間,在游戲本中算是不錯的了。

通過愛色麗 i1 Display Pro Plus 搭配 DisplayCAL 3 校色之后檢測后,這塊屏幕覆蓋了 96.1% sRGB 色域。屏幕峰值亮度 341.8nits。伽馬曲線為 2.2 光度,白點為 6626K,同時對比度達到了 1165.8:1,色準表現(xiàn)方面,平均 △E = 0.18,最大 △E 差值為 0.73,面板數(shù)據(jù)不錯。

電腦的 C 面的鍵盤區(qū)域采用了下沉式設計,鍵帽不僅是全尺寸的,而且還具有 0.3mm 下凹,便于手指與鍵帽更好的貼合。數(shù)字小鍵盤自然是基本盤,同時空格鍵也采用了異形設計,延長了一部分,便于左手拇指的敲擊。

其他細節(jié)方面,中部的電源鍵既是產(chǎn)品的 Logo,同時中間也采用了 LED 燈設計,燈效與 A 面的三處 LED 燈效同步,可以顯示蛟龍 16 的性能模式。因為機械革命蛟龍 16 根據(jù)使用場景劃分出了辦公模式、游戲模式、狂飆模式共計三種性能模式,并采用了藍色、橘色、紅色來分別指代,頗具巧思。

在「I/O 端口」方面,蛟龍 16 接口的分布也比較均衡,尾部配置了全功能的 USB-C(10Gbps) 端口,支持 PD 充電,還有一個 USB-A,HDMI 2.1 視頻端口和 2.5Gbps 的 RJ45 網(wǎng)絡端口。左側則是一個 USB-A + 3.5mm 二合一音頻接口的組合,右側是 2 個 USB-A。

全功能的 USB-C 賦予了機械革命蛟龍 16 足夠的接駁能力,10Gbps 的數(shù)據(jù)帶寬可以滿足 4K 60Hz 顯示器的接駁,加上 HDMI 2.1 視頻端口,能夠最多實現(xiàn)三屏同框。這個 USB-C 端口也能夠外接移動固態(tài)硬盤,以超過 1000MB/s 的速率傳輸備份數(shù)據(jù)。

當然你還可以通過這個 USB-C 端口為機械革命蛟龍 16 進行 PD 充電,以備不時之需。不過個人覺得對于一臺中高端的游戲本,USB-4 規(guī)范的端口應該還是要安排上,而且最好有兩個,這樣能夠滿足更多 USB-C 設備的接駁需求。

電腦的 D 面上還是比較清爽,頂部是大面積的散熱柵欄開孔,四角上還有用于防滑和墊高底部的墊腳,左右下角則是立體聲揚聲器。

D 面中部則是產(chǎn)品賣點的貼紙,其中「AMD Ryzen 6000 Series 7」和「NVIDIA GeForce RTX」自然代表的是處理器和顯卡,剩下還有一個「Nahimic 聲效」和「Windows」的認證。

接下來我們拆個機,首先需要通過梅花螺絲刀卸下尾翼上的兩個螺絲,然后向后取下。接下來換成十字螺絲刀再卸下 12 顆螺絲后,就可以輕松開蓋了。

可以看到整機的內部構造還是非常規(guī)整的,可以算得上 T1 級別的了,推測主板整體應該由一大三小共計四部分構成:中部是 PCB 大板承載主要硬件,左側、右側及尾翼部分各有一個 PCB 小板負責 I/O 端口,通過排線與大板相連。
在散熱模組方面,可以看到機械革命蛟龍 16 的雙風扇四熱管的「冰刃 1.0 散熱系統(tǒng)」還是比較扎實的,兩個風扇的尺寸達到了82 × 80 × 12.5mm,每個風扇都含有 71 片扇葉,單顆風扇就能夠提供 16CFM 的出風量。
大面積的黑色均熱板,直接覆蓋了超過 50% 面積的 PCB 板,同時四根大尺寸的純銅熱管壓在上面,能夠起到有效的散熱。

在內存方面,機械革命蛟龍 16 搭載了「兩根鎂光 8GB DDR5 4800MHz 高頻內存」,單面 B-Die 顆??梢詼p少安裝厚度。

通過 AIDA64 測試可以看到,內存時序為 40-39-39-77 CR1,讀取速率為 50177MB/s、寫入速率為 55000MB/s、復制速率為 48569MB/s、時延 91.1ns。L3 Cache 的讀 / 寫 / 拷貝數(shù)據(jù)分別為 588.28GB/s、647.05GB/s、574.84GB/s。

如果有更高性能追求的同學,可以考慮上一對 16GB 的高頻內存組成 32GB 的雙通道,比如我試了下「兩根金士頓 16GB DDR5 4800MHz 高頻內存」,實測正常點亮無壓力。有生產(chǎn)力場景的需求,大內存還是有其存在的價值。

在原裝硬盤方面,機械革命蛟龍 16 搭載了一根「三星 PCIe 4.0 固態(tài)硬盤」,具體型號為 PM8512GPMCB47BTF-E192,硬盤容量 512GB,使用的 PCIe 4.0 × 4 通道和 NVM Express 1.4 標準。
從 ATTO 磁盤基準測試、TxBENCH、CrystalDiskMark 等軟件的測試中可以看到原裝硬盤的讀取速率能夠達到 3300-3600MB/s,寫入速率能夠到 3000-3100MB/s,在 PCIe 4.0 的硬盤里屬于入門水準,不過還是要比 PCIe 3.0 快上一些。

如果你對原裝硬盤的性能不夠滿意的話,機械革命蛟龍 16 還為你預留了一個 M.2 硬盤插槽,支持 PCIe 4.0 通道,所以有條件的同學可以額外添置一根固態(tài)硬盤,我也順手測試「金士頓 KC3000 固態(tài)硬盤」,讀寫都能達到 6500-6700MB/s 的滿速,說明蛟龍 16 的帶寬能力是足夠的。

網(wǎng)卡方面,機械革命蛟龍 16 使用的是最新的「AMD RZ608 無線網(wǎng)卡」,這顆網(wǎng)卡有點意思,它是聯(lián)發(fā)科和 AMD 共同合作開發(fā)的 WiFi 6E 無線網(wǎng)卡,擁有 2×2 天線,支持 2.4GHz 和 5GHz 雙頻段,最大寬帶為 1200Mbps。
隨著無線技術的迭代升級,家用網(wǎng)絡也能迎來 Wi-Fi 6E 的性能優(yōu)勢,畢竟 1200Mbps 的帶寬速率是要比千兆有線網(wǎng)絡更高。

最后在電池方面,機械革命蛟龍 16 搭載了 62Wh 的鋰離子電池組,雖然對于游戲本不算大,但考慮到 AMD 銳龍 7 6800H 出色的性能調度機制,還是可以把續(xù)航提升到一定的水準。

我在 PCMark 10 的現(xiàn)代辦公場景極限測試(最低亮度 / 飛行模式 / PCM10BatteryLife 電源模式 / 最佳能效模式)的 6 小時 5 分左右,表現(xiàn)中規(guī)中矩,所以還是大電池更頂一些,期待下一代能升級波電池容量,提升到 80Whr 以上,續(xù)航表現(xiàn)就更出色了。

五、如何評價機械革命蛟龍 16 這款游戲本?
本文給大家?guī)淼臋C械革命蛟龍 16 游戲本,各位看官是否還滿意呢?我個人以為這次的升級亮點,首先在于【AMD 銳龍 6000 系列移動處理器】,Zen 3+ 架構 的 CPU,全新 RDNA 2 架構的 GPU,再搭配上全新的 6nm 工藝為我們提供了更多的每瓦性能和每平方毫米性能。當然最重要的是強大的性價比優(yōu)勢,使銳龍游戲本依舊在競爭激烈的移動 PC 市場生態(tài)位上占據(jù)了一席之地。

其次,140W 滿血的 NVIDIA GeForce RTX 3060 也給我們帶來了比較出色的性能表現(xiàn),再加上 2560 × 1600 的 240Hz 刷新率的高色域屏,整機的游戲體驗還是可圈可點。最后,機械革命蛟龍 16 此次在外觀設計與內部構造方面也相當用心,脫離了過往“OEM 公?!钡漠a(chǎn)品形象,躋身了 T1 級別的游戲本設計序列。相信隨著機械革命的后續(xù)迭代,我們能看到更多這樣亮眼的筆記本產(chǎn)品。

當然,經(jīng)過體驗下來,我認為機械革命蛟龍 16 還有三點【值得改進】:首先是電腦的唯一 USB-C 端口規(guī)格為 USB 3.2 Gen 2,應當考慮升級為 USB-4 規(guī)范,同時增加數(shù)量,提升設備的接駁能力。其次是電腦鍵盤鍵帽比較容易沾染指紋,抗油污能力還有待提升。最后就是單烤 GPU 時的機體溫度稍高,整機的散熱效果有待進一步加強。
分享到此結束,感謝大家的耐心觀看,我是Geek研究僧,一枚愛好測評的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