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空間站首位女航天員將出艙,黃金圣衣航天服,采用啥高科技?

上個月,神舟13號飛船成功發(fā)射,距今已經過去半個月時間,同時中國空間站首位女航天員也將出艙,值得注意的是,這次宇航員攜帶的是中國自主研制的飛天艙外航天服,由于其采用金色面罩,所以也被不少網友調侃為黃金圣衣航天服,那么國產艙外航天服,究竟采用了啥高科技呢?竟然能夠引起國內外的高度關注。

雖然世界上擁有航天員的國家不在少數,但真正具備研制艙外航天服技術的國家,卻只有中美俄三國,而且也就只有這三個國家具備載人航天的實力,其他國家想要進行載人航天,只能從美俄手中引進航天服,有許多人對此表示不屑,認為不就是一件衣服,想要研制出來有什么難度?可別小看了艙外航天服,因為太空中的環(huán)境與地球上存在很大的差異,不僅沒有空氣,而且還面臨各種輻射。

沒有空氣,那么航天員就無法進行呼吸,所以艙外航天服必須確保氧氣供應,不僅如此,沒有大氣的保溫作用,太空中溫度可以達到上百度,也可以低至零下一百多攝氏度,所以航天服還必須同時具備隔熱與保溫的功能,再加上內部通訊系統(tǒng)以及防輻射層,一套完整的艙外航天服造價并不便宜,甚至可以高達上億人民幣,而且航天員是一個小群體,這也意味著航天服研制出來后,并不能夠進行批量生產,難以壓縮成本。?美國當初生產了數十件航天服,用到現在只有個位數的航天服依然可以正常使用,結果國際空間站中的美國宇航員還是面臨了危險時刻,如果沒有艙外航天服,那么美國將無法繼續(xù)進行艙外航天活動,當年中國為了完成載人航天,選擇從俄羅斯手中引進了多套航天服,并且在參考其技術基礎上,研制出了如今這套國產艙外航天服,期間國內多家科研機構與高效都參與其中。

?圖為中國航天服
國產飛天航天服的出現,將極大助力中國航天事業(yè)的發(fā)展,雖然國內已經突破了航天服的技術瓶頸,但依然存在重量過大的問題,目前國產航天服的重量在130公斤左右,相當于兩個成年人的重量,即使是在太空這種失重的環(huán)境中,依然會存在活動不便的情況,更不要說對女航天員而言,但事物發(fā)展都有一個歷程,航天服也不例外,中國必然需要經歷從無到有,從有到優(yōu)的歷程,與其盲目減輕重量,確保航天員在太空中的安全才是最重要的,隨著未來航天技術與材料技術的不斷突破,相信中國人也一定能夠研制出重量輕便,同時又飛船耐用的航天服。?值得一提的是,中國空間站還收到了來自國外的申請,很多友好國家,包括歐洲國家以及日本,都希望能夠將本國的航天員送入中國空間站,為此一些國家的航天員甚至已經開始學習中文,可想而知,這些國家的航天員,有不少也會選擇中國航天服,看來國產技術還將走向國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