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亂世第一謀士:一生智略超群,真正的謀己高手
李傕、郭汜二人因為幫皇帝鋤了奸, 故得以把持朝政大權(quán)。當初若不是謀士賈詡的一句話, 他們最好的結(jié)局就應該是: 隱姓埋名躲在鄉(xiāng)野耕地種田, 而一直不被人發(fā)現(xiàn)。所以, 李傕、郭汜要重賞賈詡, 欲封他為侯,賈詡說:“此救命之計,何功之有”! 堅決不受。于是李傕等又拜賈詡為尚書。
涼州還有一路軍馬是馬騰, 馬騰的級別原先比李傕等人要高?,F(xiàn)在, 李傕等人犯上作亂, 居然可以控制朝廷, 號令天下, 并且皇帝還認賬, 這一筆買賣真是賺大了。所以, 馬騰也想做這一筆買賣。于是, 涼州的馬騰伙同并州的韓遂, 二將引軍十余萬, 殺奔長安來。聲言討賊, 再來幫皇帝鋤一次奸。

因此, 李傕等人與馬騰等人存在一次大型的博弈。
賈詡為李傕獻計:“二軍遠來,只宜深溝高壘,堅守以拒之。不過百日,彼兵糧盡,必將自退,然后引兵追之,二將可擒矣?!?/span>
李蒙、王方出曰:“此非好計。愿借精兵萬人,立斬馬騰、韓遂之頭,獻于麾下?!?/span>
賈詡曰:“今若即戰(zhàn),必當敗績?!?/span>
李蒙、王方齊聲曰:“若吾二人敗,情愿斬首;吾若戰(zhàn)勝,公亦當輸首級與我?!?/span>
李傕聽從賈詡之計,先嚴密防守,再點一萬五千人馬與李蒙、王方二人出戰(zhàn),二人忻喜而去,卻被馬騰之子馬超所斬殺。李傕堅守不戰(zhàn),果然西涼軍未及兩月,糧草俱乏,回軍去了。賈詡這個謀士,一生基本上沒有做出過什么有失水準的決策。那么,這一次他是憑什么做出準確判斷的呢?書上沒有說,我們不妨妄自推測一番:

首先,無論是李傕勝,還是馬騰勝,對于皇帝來說,都是換湯不換藥,一回事,差別不大。其次,對于關(guān)東聯(lián)軍來說,也是換湯不換藥,差別不大。但是,打總比不打要好的多。因為雙方一打仗,西邊的實力總和一定是會減少的,這是對關(guān)東聯(lián)軍是有利的。那么,李傕的選擇,從大局來說,就應該是相反,不打總比打要好的多。
我們再從馬騰的角度來看:大老遠的趕來打仗,快打比慢打要好。
1. 快打:一定很快就能知道結(jié)果。無非是打得贏、打不贏這兩種結(jié)果。如果打得贏,當然是最好了, 如果打不贏,還可以再跑回去,來日方長。因此:只要是快打,無論打不打得贏,后果都不至于太壞。
2. 慢打:如果慢打,就是在拖延時間,比消耗。如果雙方都不開打,那么,雙方都不存在失敗,但是, 馬騰的糧草供應不上來就會出問題。李傕在保存實力,而馬騰則是在消耗,這樣耗下去,一定是馬騰吃虧。

因此,馬騰大老遠的跑來,只有以求速勝,才是最劃算的!選擇快打才具有優(yōu)勢,選擇慢打就一定要吃虧。那么,李傕的選擇,從這一局部來講,就應該是和馬騰的利弊關(guān)系相反,選擇防守要比選擇進攻更為有利。注意,在任何形式的博弈中,進攻都是首選。因為:
1. 主動進攻,只會產(chǎn)生這三種結(jié)果:戰(zhàn)勝、戰(zhàn)平、戰(zhàn)敗。
2. 如果不進攻,則只會產(chǎn)生兩種結(jié)果:戰(zhàn)平、戰(zhàn)敗。

不進攻, 就不存在獲勝的可能。而賈詡在這一局中所設的計謀(不進攻)之所以有效,是因為有以下三個原因支持:
1. 從李傕的角度來看:無論是消滅馬騰,還是趕跑馬騰,都是可以的,只要不打敗仗就行了。所以就完全可以不必急于進攻。
2. 不急于進攻,雖對李傕無益,但也無害。而對馬騰而言,不僅無益,而且有害。所以這就是根據(jù)實際情況,針對敵人的要害,做出的最佳選擇。
3. 馬騰如果撐不出住了, 就會撤退,即放棄進攻,李傕再實施反攻,即重新選擇進攻,這個時候,優(yōu)勢擴大了,就很容易取勝。所以,賈詡的計謀并不是不進攻,而是不急于進攻,等待敵人處于弱勢時再進攻。

賈詡說:“彼兵糧盡,必將自退”,這個完全應驗了。而他說的“然后引兵追之,二將可擒矣。”則是明顯地在吹牛。因為敵人撤退時,你去進攻的獲勝概率雖然要比以前大些,但總不是100%的事,反攻也同樣存在勝、平、敗三變(勝率大些),是不是全勝還很難說,而要想擒住兩個頭領(lǐng),則是更難說了!
以賈詡的分析能力,他應該知道擒住兩個頭領(lǐng)的難度有多大,但他為什么又說的那樣容易呢?這是故意在吹牛,好讓李傕相信、采納自己的“防守策略”。前面我們說過,人的行為基本上都是建立在對未來預期之基礎(chǔ)上的,所以賈詡把這個牛吹到了極限,(因為這次戰(zhàn)爭,沒有比擒住兩個頭領(lǐng)更大的收益了),這樣就很容易打動李傕。李傕正是期于擒住兩個頭領(lǐng)的誘惑,才會采納賈詡策略,先老老實實的防守。盡管后來沒有擒住兩個頭領(lǐng),李傕依然是佩服賈詡的,因為他們只要能趕跑馬騰不來滋事,就可以了。

李蒙、王方二人要出戰(zhàn),并說賈詡的計不好。賈詡說:“今若即戰(zhàn),必當敗績?!边@句話,是不合邏輯的,瞎說的。若戰(zhàn),必當有勝、平、敗三種可能,未必就是“必當敗績”??少Z詡為什么要這樣瞎說呢?這是一個激將法,故意激他二人去送死,他二人不肯服輸, 才想和賈詡打賭。
因為他二人本來就不是跟他們一伙的人,遲早是鏟除的對象,所以李傕只派他們?nèi)?zhàn),又不派兵增援,大家都躲在城里拖時間,看著他兩個傻家伙僅一萬多人拖住敵人十幾萬,慢慢耗。所以賈詡說他二人必死!不死才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