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jīng)解讀:“強大處下,柔弱處上”是什么意思?
老子曰:“兵強則滅,木強則折”是什么意思?我們來看《道德經(jīng)》第76章:
【原文】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堅強。
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
故堅強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
是以兵強則滅,木強則折。
強大處下,柔弱處上。

【今譯】
人活著的時候身體是柔軟的,死了的時候就變成僵硬了。
草木生長的時候形質是柔脆的,死了的時候就變成乾枯了。
所以堅強的東西屬于死亡的一類,柔弱的東西屬于生存的一類,
因此用兵逞強就會遭受滅亡,樹木強大就會遭受砍伐。
凡是強大的,反而居于下位,凡是柔弱的,反而占在上面。

【我讀經(jīng)典】
從人類和草木的生存現(xiàn)象中看,一般而言,成長的東西都是柔弱的狀態(tài),而死亡的東西都是堅強的狀態(tài)。因此說:“堅強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睆姾返臇|西易失去生機,柔韌的東西則充滿著生機。
就事物外在表現(xiàn)上來說,堅強者之所以屬于死之徒,乃是因為它的顯露突出,所以當外力沖擊時,便首當其沖了;才能外露,容易招忌而遭致掊擊,這正如高大的樹木容易引來砍伐。人為的禍患如此,自然的災難亦莫不然;狂風吹刮,高大的樹木往往被摧折。小草由于它的柔軟,反而可以迎風招展。

用兵更是如此,不靠兵力逞強于天下,“是以兵強則滅,木強則折?!?/p>
老子曰:“柔弱勝剛強”,看來柔弱的事物,由于它的含藏內斂,往往較富韌性;看來剛強的事物,由于它的彰顯外溢,往往暴露而不能持久。所以說“強大處下,柔弱處上?!?/p>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