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jié)奏慢、劇情弱,這些硬傷劇是怎么火的?
很長一段時間里,“節(jié)奏飛快、毫不拖泥帶水”都是最好用的劇集安利話術。相應的,“慢”的趕客效果也是十足十。多少制作精良的大劇都被一個“慢”字拖累,成了只配給剪刀手貢獻絕美空鏡的素材庫。
今年的劇集市場卻有新情況。短短兩個月,已經至少有兩部劇是名副其實的“節(jié)奏慢、劇情弱”,卻在口碑、熱度、甚至更多維度上表現突出。
《去有風的地方》豆瓣8分+、風靡小紅書,還與春節(jié)旅游熱聯動、完播后仍不斷發(fā)酵出新話題。最近刷屏的“劉亦菲捧花”頭像,也是出自該劇。但與此同時,和其他熱播劇即便沒看劇的路人也能通過熱搜、話題了解劇情、人物不同,即便是該劇觀眾,似乎也很難講出其劇情的妙處。
《夏花》作為一部24集的現偶,在2月的仙俠大戰(zhàn)中突出重圍,登上貓眼月榜第三位。言承旭的保鮮度與性張力引發(fā)諸多討論,新人女主徐若晗也一躍在B站擁有多支高播放剪輯。而其古早的絕癥絕戀故事套路,實在是中學女生都能閉眼補完。
在硬糖君印象中,節(jié)奏慢而又能稱為好劇的,怎么也要是《平原上的摩西》那種調調——面向文藝片愛好者、影評人,數據不好但可以走口碑甚至評獎路線,或者電影咖的表演十分經得起琢磨。
《去有風的地方》和《夏花》卻是普羅大眾也能get到的慢,演員也并非什么演技派,而是俊男靚女的養(yǎng)眼組合。事實上,去年底的熱播古偶《卿卿日?!芬脖憩F出某種類似特性。作為一部年輕化網劇,《卿卿日?!返膭∏橛懻摱蕊@然不及其播放熱度。正如其片名“日?!彼c出的,觀眾是在沉浸某種氛圍,而非追看精彩劇情。
綜藝市場上“慢綜藝”概念一度火爆,“慢劇”有可能成為新流行嗎?而即便僅作為一種支流,影視圈是掌握了什么全新的“慢技巧”,觀眾又養(yǎng)出了怎樣的“慢性子”?
被廣為詬病的“節(jié)奏慢”有兩種。一是流量IP時代,很多劇集的慢源自強行注水,靠放慢語速、回憶殺、強行誤會、配角加戲等種種手段,將原本二三十集可以講完的事拖成五六十集。應對觀眾不滿,視頻網站又發(fā)展出倍速、只看TA等播放技術來自我“解毒”。
還有一種慢,是因為創(chuàng)作者沉浸于自我表達,在不那么適宜的劇集類型中依然狂堆空鏡,導致觀劇體驗差。硬糖君也不遮著掩著了,點名批評代表人物張開宙。
而這一輪比較成功的“慢”,算是慢得有理由、有設計感。慢不是因為受到了太多外在因素的干擾,而是要與內在的劇情主題匹配。
《去有風的地方》定位是田園治愈劇,講述了社畜許紅豆在遭受閨蜜病逝等打擊之后辭職去往云南、讓自己慢下來想一想的故事。
由第二集開始的慢節(jié)奏、弱沖突與遠景的構圖、明媚的色調一樣,都是快速將大理勾勒成世外桃源的方式。與第一集大城市的擁擠、繁忙、冰冷形成鮮明對比,從而給觀眾帶來從壓抑苦悶到豁然開朗的代入感。

此外,劇情推進慢不代表缺乏信息量。由于該劇是在云南實地取景,服化、置景都頗下功夫,劉亦菲那些吃吃玩玩的鏡頭在一部分人眼中是無效的,在另一部分人眼中卻是細節(jié)滿滿、賣點所在。小紅書上,有許多博主以不亞于懸疑劇迷扒伏筆的勁頭,扒著劇中的美景、美食與穿搭。
《夏花》改編自晉江糙漢文《他站在夏花絢爛里》,講述了絕癥富家女與落魄大叔的夢幻絕戀??催@劇情介紹,是不是秒回本世紀初女主都在得白血病的年代?
但該劇妙就妙在定位相當明確,手法相當極致。至少1/3都是女主視角,男主則是被凝視、被肖想的一方。
反復使用的升格、特寫、BGM,既是拖慢節(jié)奏、使劇集MV化的“罪魁禍首”,卻也相當于小說中的心理描寫,用視聽語言將女主面對男主的內心悸動呈現出來,讓屏幕外的觀眾也能共情共感,感受她從對方身上看到的東西,進而理解她大膽追愛的行為

愛情劇需要適當的放緩與留白,讓觀眾沉浸在臺詞或互動的余韻里,自行感受情感的流動。
一個反向操作案例是在播古偶《星落凝成糖》。各種喜劇段子將劇情塞得滿滿當當,感情戲卻總是過早切斷。觀眾感動不過三秒就要收拾心情接受新一輪的小品沖擊,編劇、導演簡直是對浪漫過敏。
值得一提的是,《去有風的地方》與《夏花》都做到了選角得當,或者說量身打造。
劉亦菲與言承旭,一個像是在拍旅游VLOG,一個像是在上戀綜。但不得不說,他們作為兩部劇的靈魂人物,也將劇情很多不合理、太薄弱的地方成功合理化、審美化——如果言承旭換成其他一些大叔,兩人共處一室的效果可能就不是“欲”而是“刑”了。

“演自己”也在一定程度上繞開了演技爭議,放大了自身特質,比如劉亦菲的松弛感、言承旭的脆弱感。按照這個思路,圍繞張頌文老師打造一部深夜雞湯劇,估計也會很有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