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月:0.54秒的浪漫,他們拍到了!


3月7日,有清華學子拍到了空間站凌月的畫面,而且,那是我們中國人自己的空間站。
這畫面不好拍,因為空間站凌月時間只有0.54秒,稍縱即逝。
蹭此良機,我們就給大家科普一下“凌月”。
當然,作為書法公眾號,我們要科普的是字面意義上的“凌月”。
??

“凌”字,是一個形聲字,左邊的兩點水表意,右邊的夌(líng)表音。

兩點水往前推,其實就是冰,它的造形邏輯或許是流不動的水。
凌的本義是積起來的冰,《周禮》里有個官職叫“凌人”,就是管冰塊的。
??

趙孟頫《赤壁賦》
因為積冰多數都在物體表面,所以凌后來有了“凌駕、駕乘”的引申義。
蘇東坡在《赤壁賦》里寫“縱一葦之所如,凌萬頃之茫然”,就是說坐著個小船,漂在蒼茫的江面上。
??

褚奐《國殤》
又因為積冰往往會對物體造成傷害,所以凌還有“欺凌、侵犯”的意思。
比如屈原在《九歌》里寫“凌余陣兮躐余行,左驂殪兮右刃傷”,就是說強敵沖我陣,隊列遭踐踏,左驂倒地死,右服被刀扎。
透過上面的書法作品,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凌有不少異體寫法——
趙孟頫把左邊的兩點水寫成了三點水,褚奐把右邊的夌寫成了麥。
知道了“凌”的意思,我們再解釋一下空間站凌月。
在天文學上,小的天體從大的天體表面經過叫“凌”,類似的還有“金星凌日”。
另外,大的天體從小的天體表面經過叫做“掩”,比如“月掩金星”。
??

甲骨文里的“日”和“月”
看過凌,我們接著看月。
月字很簡單,甲骨文里就有,我們一開始就用缺月代表月,這樣就避免了和太陽搞混。
在天上,月有陰晴圓缺,在筆下,月也有陰晴圓缺。
最后我們讓看四個不同的月字,就都挑宋代書法家米芾的好了,讓大家看看書法里月的陰晴圓缺。
??

這是《彥和帖》里的“月”字。
寫到“月”字,整個帖已經到了最后,米芾并沒有再蘸墨,于是就有了這樣一個若有若無的月。

這是《從天竺歸隱溪之南岡詩》的“月”字。
這個月的邊緣很清晰,造型雖不圓滿,但墨色很飽滿。

這是《復官帖》里的“月”字。
這個月的墨色更飽滿,仿佛有月暈,而且外輪廓也很圓潤。
??

最后一個是《虹縣詩》里的“月”字。
這個月整體偏細,豎鉤的地方又缺了一角。
今天的文章就先水到這,不知今晚會不會有月亮?
??
文字?| 陰晴咸魚癸
「? ? 大?? 凝???書? ?房?? ?」﹏期待下次與你的相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