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4年夢露赴韓勞軍,面對10萬大兵僅穿吊帶:我知道他們想看什么
一個人能美到什么程度?雖然每個人的審美有所不同,但是對于瑪麗蓮·夢露而言這不是問題,因為大眾的審美在她這里能得到統(tǒng)一,因為她的美能讓人忘記她的靈魂。
“人們可以給她的吻超過1000美元的價格,卻不愿意花費50美元去傾聽她的靈魂”,這是瑪麗蓮·夢露明星生涯的真實寫照,就因為自身美麗的容顏讓眾生傾倒,以至于他們無暇顧及自己內(nèi)在的一切。

美貌與身材對于瑪麗蓮·夢露而言就是天賜的滿漢全席,僅憑這兩樣就足以保證她一生衣食無憂。
但是這似乎對她而言是不夠的,她還想突破自我并鼓足勇氣去戰(zhàn)勝市場和資本,讓大眾突破對自己的刻板印象,證明“自己不是只有美貌和身材,我在影視和音樂上同樣也能取得成就”。
比起任由經(jīng)紀公司擺布,夢露更向往的是任由自我發(fā)揮,她樂于讓大眾看到怎樣的自己就看到怎樣的自己,于是便有了1954年的韓國勞軍。

這是夢露生涯最重要的轉折點,在10萬美國大兵面前,在漫天飄雪的舞臺上面,夢露只是簡單地穿著吊帶,頂著幾十度的嚴寒便開始為大兵們激情表演。
臺下10萬大兵對于這位“性感尤物”的表演反響如何?瑪麗蓮·夢露后來走向事業(yè)巔峰是否與這次勞軍演出有關?
苦難童年與不幸婚姻
1926年夢露出生于美國洛杉磯,在其短短的36年人生歷程中她經(jīng)歷了常人無法想象的曲折。
那個時期美國經(jīng)濟大蕭條后開始走向復興,民眾的娛樂消費也逐漸盛行,整個社會的娛樂事業(yè)迎來了發(fā)展的春天。
可是這個時期出生的夢露并沒有獲得時代發(fā)展的紅利,卑微的家庭出身讓她飽受苦難。
母親因為是遺傳性精神病患者長期在療養(yǎng)院治療,父親因為經(jīng)濟壓力過大選擇遠走他鄉(xiāng)遺棄妻兒,因此出生僅兩周的夢露很快被鄰居寄養(yǎng),幾個月后又被送到孤兒院。

細數(shù)夢露的童年經(jīng)歷,她一共被領養(yǎng)12次,每次都飽嘗人情冷暖,可以說從出生以來就沒感受過完整的親情。
1941年,15歲的夢露被就讀的高中評為“美麗女生”,而在第二年,16歲的夢露便開始了第一段婚姻,嫁給了比自己大五歲的詹姆斯·愛澤爾多蒂。
至于為何這么早出嫁,夢露的回答是:“我極度缺乏安全感”。
雖說這段婚姻只維持了4年,但卻給了夢露短暫的歸屬和溫情,夢露也憑借這段婚姻逐漸擺脫了被不斷領養(yǎng)的命運,她從此有了能力選擇自己的生活。

做一個裝滿鮮花的花瓶
1939年二戰(zhàn)爆發(fā),因為戰(zhàn)事緊急夢露的丈夫1943年被征招入伍,夢露也進入了當?shù)匾患绎w機制造廠工作。
這個時期的夢露已是當?shù)爻雒拿廊?,進入制造廠后仍然沒有埋沒她的美貌。
當時有記者團來到生產(chǎn)車間進行制造生產(chǎn)的宣傳,其中一位星探意外看到了夢露并被其外貌深深吸引,由此便開始了對其的培養(yǎng)與包裝。

夢露很快便與??怂构竞灱s,并在1950年的電影《彗星美人》與《火球》中得到廣泛好評,自此大眾的“夢中情人”開始逐漸誕生。
夢露最初的人設就是既性感又清純,能迎合市場絕大多數(shù)人的審美,于是她的演藝事業(yè)登峰造極,既成為了男人心中的夢中情人同時也是女人們心中的標桿。

受限于童年家庭的原因,夢露并沒有受過很好的教育,于是多數(shù)作品中夢露的形象都是“傻白甜”類型,不過這反而又迎合了大眾的喜好,他們就喜歡女孩少一些獨立的思想,多一些對自己的順從,有思想就不再可愛了。
但夢露不甘心做個只能被迫被人欣賞的花瓶,她還希望自己是一個裝滿了花的花瓶。
在工作之余夢露開始大量閱讀知識書籍,并在高等院校進行影視表演課程的學習,據(jù)說她無意間參加了一次影視表演專業(yè)的期末測試,輕而易舉地名列前茅。

“人們可以給她的吻超過1000美元的價格,卻不愿意花費50美元去傾聽她的靈魂”,這是對夢露外貌的贊揚,同時也是對她事業(yè)的羞辱。
慰勞軍隊,救贖自我
要想真正實現(xiàn)突破夢露首先要做的就是拒絕公司安排的那些只會搔首弄姿,裝瘋賣傻的角色和商演,于是她不斷罷演最終遭到了公司雪藏。
不過這并沒有影響夢露尋找其他機會,1954年2月16日前往韓國進行勞軍便是她的機會。
朝鮮戰(zhàn)場上美軍吃盡苦頭所以士氣低下,這時迫切需要有人來鼓舞士氣。
就這樣,夢露當仁不讓地選擇前往零下幾十度的韓國地區(qū)進行勞軍,為了演出效果夢露登臺時僅穿著吊帶,在連續(xù)四天的勁歌熱舞以及親密互動之下大兵們興奮不已,夢露一舉成為這群男人心中的夢中情人。

回到美國的夢露接受采訪時坦言:“我知道這群男人想要什么,我也有我想要的,因為我要改變自我?!?/strong>
就這樣,夢露的勞軍演出讓她徹底刷新大眾認知并再次翻紅,在收到社會鋪天蓋地的表白信后夢露堅定決心,創(chuàng)辦了屬于自己的演藝公司,往后所有的角色和活動夢露都有了足夠的底氣和實力進行自主選擇,這位“夢中情人”是大眾的,但更是自己的。

結語:
或許是天妒英才,瑪麗蓮·夢露在1962年時因壓力過大服用安眠藥去世,年僅36歲的美好年華自此只能停留在公眾的回憶中。
美貌是天生的財富,可時間和死亡卻又會剝奪這樣的財富,于是夢露才選擇了去不斷突破自我去撕下一張張標簽。
往后數(shù)十年間大家提起夢露第一時間想起的還是她的美貌,但是那個追求自我向往自由的夢露卻少有人提及,究竟什么是永恒?反正美貌肯定不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