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 MP 新版 M4 (75mm) VVSS Sherman 1:32 合金成品模型細節(jié)考證探討

?

關于?MP?新版?M4?75mm?Sherman?模型的細節(jié)考證,最近有朋友提出了一些疑問,我也聊一下自己的觀點吧。
MP最新出品的這款 1:32 的謝爾曼合金成品模型,產品型號標注為U.S. SHERMAN M4(75),? 所屬部隊是美軍第753坦克營(獨立坦克營),戰(zhàn)場歷史背景是1944年意大利的古斯塔夫防線,按照時間和地點來看,應該就是盟軍在安齊奧登陸后進軍羅馬過程中的作戰(zhàn)行動。?而在此款產品的亮點介紹中,廠家特別強調了可以活動開合的 DIRECT VISION GUARD(直視鏡護盾)(見下圖紅圈部分)。

那么,問題來了, MP 出的這款模型的具體型號到底是不是 “M4 DV” 呢?
要回答這個問題,首先需要明確一個概念,是不是只要裝了?Direct?Vision?Scope(直視鏡)
?的?M4?Sherman?就應該叫“M4?DV?型”?還是說?DV=?Direct?Vision?Scope(直視鏡)?
只是?M4?Sherman?這個系列產品?(其它系列還包括:M4A1,M4A2,M4A3,M4A4等等)項下再細分到不同時期出廠產品的其中一個識別特征??也就是說到底存不存在嚴格意義上的?“M4?DV”?這個型號?
M4其實并不是最先投產的Sherman型號, 1942年2月采用鑄造式車體的M4A1?就已經正式投產(因此1942年10月北非戰(zhàn)場第二次阿拉曼戰(zhàn)役中首次亮相的Sherman大部分都是 M4A1型),而采用焊接式車體的 M4 直到1942年7月才正式投產。M4A1 與 M4 均采用了萊特 R975汽油引擎,而二者最明顯的區(qū)別就是上車體的外形,M4A1圓滾滾, M4則棱角分明。

上面這張老照片中的 M4A1,駕駛副駕駛位置前方同樣可以清晰的看到??DIRECT VISION GUARD(直視鏡護盾)。
也許是我查詢的資料還不夠詳盡,目前為止我只看到威龍出過一款?1:35?“?M4?DV"?的模型,封繪圖片如下:


威龍1:35 M4 DV 封繪
而下圖中威龍這款產品編號6527 的英軍 Sherman III DV 的1:35 塑料拼裝模型, 對應的美軍裝備編號應該是 M4A2。 M4A2與M4的最大區(qū)別是它采用了通用?6046 雙聯(lián)柴油引擎(毛子特別喜歡柴油引擎并通過租借法案大量裝備M4A2)。而 M4 與 M4A2 的外形相似度很高,不熟悉謝爾曼大家族的朋友時常容易混淆二者。 這款M4A2(SHERMAN III)同樣采用了Direct?Vision?Scope(直視鏡)?



而在我看過的其它有關?SHERMAN?的書籍或者網站中,暫時還沒發(fā)現(xiàn)專門提及或者定義?“M4?DV”這個具體型號,如果各位大神有相關信息或者文獻,不妨告訴我,多謝啦!??
說回 MP 這款模型,根據它表現(xiàn)出的一系列細節(jié)特征來看,它應該是一輛采用焊接車體,裝備萊特R975汽油引擎,VVSS懸掛, 75mm 炮,以及 Direct?Vision?Scope(直視鏡) 的早期型 M4。? 以下是 M4 Early Production?的線圖,不過此圖中的 M4?似乎沒有裝備Direct?Vision?Scope(直視鏡) 。因為最初的戰(zhàn)場反饋駕駛副駕駛前方這個直視鏡位置非常容易被敵方火力貫穿,造成人員傷亡,所以后續(xù)出廠的M4 要么在這個位置焊接了兩塊傾斜鋼板增加防護,要么干脆取消了直視鏡。也有很多早期出廠的 M4 通過戰(zhàn)場改裝的方式在直視鏡位置焊接了傾斜防護裝甲板。




對比實車歷史老照片 和 模型開盒照,比較明顯的差異有兩處(詳見圖片中幾處紅圈位置):
實車尾部上方兩側,各有一個凸起的引擎進氣口。而模型在這兩處則是封住的。
實車引擎蓋板的左后方是平整的,而模型在此處則做出了一個圓形的加油口,根據仔細考證,這處額外的加油口應該是M4 105mm(big hatch) 以及 M4A1(big hatch)后期型引擎艙蓋的一個重要特征。
另外還有一點存疑的,就是車體尾部裝甲的角度問題。如下面這張老照片中所示,有些 M4 ?早期生產批次的尾部裝甲板是垂直于地面成90°的,而模型此處的裝甲是斜向下的。
之所以說此處存疑,大家可以再看看上面那張 M4 EARLY PRODUCTION 線圖中對應位置(藍色方框處)也是斜向下的角度。這種差異的存在,主要是因為 M4 這個型號在戰(zhàn)時也分了好幾個不同的廠家生產,各家廠的生產標準略微有些差異。

以上3處是我觀察到的主要問題或者疑點。至于之前還有考證大神提到的另外幾處考證細節(jié)問題,例如車體前裝甲板的焊線位置,車體前部右側天線基座的外形,個人認為實在是過于細微,就不特別比較了。
總結一下吧,如果真實歷史中謝爾曼的細節(jié)算100分,那么當年的老貨FOV謝爾曼大概也就是做到了50分的水平,而這次MP新版在我看來至少做到了75-80分。從50分到80分怎么看也應該算是相當不錯的進步。只是有些"考證黨",他似乎看不到FOV新廠家通過努力做到的75-80分,只盯著還沒做到的那20-25分,并據此認定廠家"態(tài)度不行",這樣似乎略顯偏激,有失公允。當然也不是說廠家不需要繼續(xù)加油,從75-80分的水平努力進步到90分甚至95分,但是這的確需要時間和經驗的積累,作為玩家的我們也不妨再多一點點耐心。
? 最后再引用一段FOV中國玩家群的群友對于這款模型細節(jié)考證問題的點評:"我覺得考證這事是相對的。MP系列的考證的確比老FOV強不少。但這并不代表MP的考證是完美無瑕的。就好象并不是只有奧運冠軍才有資格說自己鍛煉過一樣。每個人,每家公司處于不同的水平上才是正?,F(xiàn)象。不必把考證絕對化。再說所謂的“考證”只是努力地接近老照片上那片刻的狀態(tài),具體一輛坦克在整個戰(zhàn)斗生涯中經歷了什么,已經隨著那段歲月消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