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zhàn)德軍官方刊文:III號突擊炮大戰(zhàn)IS-2重坦

簡介: 1945年1月,德軍的官方出版物《裝甲部隊新聞》(Nachrichten der Panzertruppe)刊登了一篇題為《一個突擊炮連對付“約瑟夫-斯大林”坦克的經(jīng)驗》(Erfahrungen einer Sturmgeschütz-Kompanie mit dem “Josef Stalin”)的文章(下附本人中文翻譯)。文中詳述了德軍一支突擊炮部隊3天內(nèi)兩次同前來進攻的蘇軍IS-2重型坦克作戰(zhàn)的經(jīng)過(但未提及該支部隊的番號以及戰(zhàn)斗發(fā)生的具體時間和地點)。德軍裝甲兵總監(jiān)在文末給予了簡單點評,指出在訓練有素的士兵手中,III號突擊炮能夠?qū)S-2造成有效打擊。
(資料來源:www.panzer-elmito.org)


原文大意(限于個人德語水平,翻譯難免有錯漏之處,還望批評指出):
?
一個突擊炮連對付“約瑟夫-斯大林”坦克的經(jīng)驗
???????
? ? ? ?該連接到任務(wù),與所在師的偵查營共同防守一塊重要地區(qū)。
?????? 當布爾什維克人在坦克支援下發(fā)動了三次企圖奪取該地區(qū)的徒勞進攻后,又有2輛“約瑟夫-斯大林”和其他4輛T-34在猛烈的炮火準備之后前來進行第四次攻擊。敵坦克充分利用我們前方主戰(zhàn)線上熊熊燃燒的村莊產(chǎn)生的濃煙展開進攻。隨著煙霧被風吹開、我方面前的地帶變得清晰可見,由那2輛“約瑟夫-斯大林”打頭陣的上述坦克便處于我軍突擊炮前方3-400m處被擊毀的T-34殘骸所在的位置。它們察覺到自己已經(jīng)失去煙霧的掩護,于是開始掉頭。在機動過程中,所有這些坦克都在約10分鐘內(nèi)被擊毀,一輛“約瑟夫-斯大林”炮塔左側(cè)被炮彈命中并貫穿,另一輛則被擊中炮塔尾部機槍下方的位置,也是貫穿。
?????? 第二天,俄國人僅用步兵發(fā)動進攻,但在后方約2000m處布置了2輛“約瑟夫-斯大林”以便為他們的進攻提供炮火支援。這次攻勢被擊退,而我方突擊炮沒有遭到任何命中,因為它們都在不斷變換陣地。
?????? 次日拂曉時分,未事先進行炮火準備的俄國人憑借三輛“約瑟夫-斯大林”以及坐在上面的步兵從北翼再次進攻村莊。
?????? 由于這些“約瑟夫-斯大林”坦克已經(jīng)被發(fā)現(xiàn),該連便分組進行部署,讓其無論如何都會落入突擊炮組成的火力口袋中。突擊炮們每兩輛為一組,任務(wù)是從最佳距離上打擊這些坦克的側(cè)面。該連共有6輛突擊炮,部署在右翼的那兩輛來到約1200m外的一個有利陣地上,隨后是中間的那兩輛。遠在左邊的兩輛則因為地形不允許而幾乎無法推進。
?????? 3輛“約瑟夫-斯大林”從中路進入地面展開進攻,也就是中間兩輛突擊炮的位置。偵察營的反坦克炮在約300m距離上從正面開火,敵坦克被命中但未被擊穿,乘員也沒有立即撤離。一輛最靠近反坦克炮的突擊炮前進了一會兒才獲得射界。它的頭兩次開火便立刻取得命中,并打飛了已經(jīng)被乘員棄車的那輛坦克的車長指揮塔,坦克隨即燃起大火。其余2輛“約瑟夫-斯大林” 一炮未開就馬上掉頭。夜里,它們開到約700m外戰(zhàn)場東北角新挖掘的陣地上,然后朝反坦克炮所在的位置射擊。在此期間,中間的突擊炮轉(zhuǎn)移到東南角的陣地,并從大約600m遠處朝這些坦克側(cè)面開火。在打出頭4發(fā)炮彈后,其中一輛坦克被命中炮塔左側(cè),隨即開始燃燒并最終燒毀,沒有一名乘員爬出。另一輛“約瑟夫-斯大林”的車組則在坦克第一次被命中后就撤離車輛,盡管這次并未擊穿。在射擊3發(fā)后,該坦克被擊穿炮塔左側(cè)并起火爆炸。
?????? 這三天內(nèi),憑借6輛突擊炮防守此地的該連在己方未受損失的情況下摧毀了9輛T-34和5輛“約瑟夫-斯大林”,并證明了“約瑟夫-斯大林”坦克能在700m內(nèi)被裝備75/L48火炮的突擊炮使用Pzgr. 39穿甲彈擊毀。當然,只有乘員精神狀態(tài)良好、沉著冷靜并且戰(zhàn)術(shù)得當時才能做到。
?????? 人們可以發(fā)現(xiàn),“約瑟夫-斯大林”坦克在被擊毀時與T-34一樣容易著火。崎嶇地形下的“約瑟夫-斯大林”會變得非常緩慢,不如T-34那樣靈活,以至于每次都能被兩輛由訓練有素的乘員操縱的突擊炮協(xié)同攻擊并摧毀。突擊炮在最遲發(fā)射3發(fā)炮彈后就必須改變陣地。要充分利用“約瑟夫-斯大林”坦克較慢的射速,憑借精準的射擊將其擊敗。
裝甲兵總監(jiān)的觀點
?????? 該突擊炮連的成功作戰(zhàn)再次證明“約瑟夫-斯大林”這種最重型的俄國坦克也能被75/L48火炮擊毀,前提是要進行良好的偽裝、靈活運用地形以及從擁有掩護的陣地在有利的距離上出其不意地開火。
全文完,感謝閱讀(注:封面、頭圖為網(wǎng)上下載圖片,非檔案原件,僅為美觀之用)
相關(guān)閱讀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