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談】擺地攤,發(fā)家致富?醒醒,起來搬磚了
最近地攤話題好火,作為一個擺過地攤也做過私房烘焙的人,我下意識覺得,這是不是又一個坑啊?
看了幾天新聞還有很多網(wǎng)絡的討論之后,我覺得想蹭這波地攤熱度的朋友,還是先不要頭腦發(fā)熱的投入一大筆錢去擺地攤。
除非你家里有錢,不差你那點工資那點收入,純粹為了體驗生活,接觸一下人間煙火氣。
這波擺地攤經(jīng)濟夜市經(jīng)濟,我覺得國家一是為了拉動稅收,二是為了解決就業(yè)。
首先一點,國家提倡地攤經(jīng)濟夜生活經(jīng)濟,是因為看到了世界范圍內經(jīng)濟下行,外銷出口不行了,為了拉動內需促進消費,所以才提倡讓大家擺點地攤把產(chǎn)能消化掉。
其次,如果因為疫情和世界經(jīng)濟萎縮的雙重打擊,造成大量人員失業(yè),返鄉(xiāng)青年回到家中無所事事,除了讓當?shù)氐闹伟哺訍夯?,沒有什么好處。而擺地攤至少讓這些無所事事的青年有一個活下去的工作,讓他們有事可做。
這波操作和90年代工人大下崗,07年開始的家電下鄉(xiāng),13年的大眾創(chuàng)業(yè),都是換湯不換藥的操作。讓大家在經(jīng)濟下行的日子里,有點盼頭。
(有沒有一點《冰汽時代》的味道?)
如果本來有工作的人或者學生腦子一熱去擺地攤的話,說不定你掙來的錢,還比不上你購置擺地攤設備的錢來的多。
先不說進貨成本,最普通的載貨三輪車也要1800多塊錢,更不用說各路高(割)顏(韭)值(菜)擺攤神器。



還有好多所謂的擺地攤月收入過萬,其實也是在自己家的店面門口前擺的。
為了吸引客人進來,在外面擺一些便宜的商品,再吸引顧客進門店來看看,這種操作不要太常見哦。
如果文章看到這里,你還是想要去體驗一下生活,那么你可以考慮以下的建議。
前期投入
先賣你不要的二手,把自己不要的東西先處理掉,回籠一些資金也好。比如書。
賣小玩意,女孩小孩喜歡的最好。小東西好搬,成本低,風險分散,擺一次攤可以帶很多,看起來豐富。
賣給小孩的小玩意兒,不貴,小孩哭著要,家長也就買了。(小孩子兒好騙)實在賣不掉,你還可以拿回來送給家里親戚的孩子嘛。
別賣自制食品。(大廠包裝除外)吃出問題,吃不了兜著走。
賣之前看看周圍的人都賣什么,否則一條街都是競爭對手。又或者一條街的手機殼掛飾都是一個家族出來擺攤。
選址:學校、工廠、工地、公園
前三個選址,有人流有客源,而且學生工人因為三點一線的作息時間,生活相對單調,比較難有時間上網(wǎng)去對比物價,看著便宜還行,就買了。
公園就是沖著孩子和情侶去了。
最后作為一個擺過地攤的人,我覺得還是得多說幾句:擺地攤真的很辛苦。
辛苦是不僅是風吹日曬,到處流浪選址。
最辛苦的地方是在于,你擺了好幾天的地攤,沒有人光顧你的攤位。
那種感受就像我辛辛苦苦打了上面的這么多字,卻沒有人來點進來看,沒有人點贊,沒有人轉發(fā),沒有人投幣。那種懷疑“自己是哪里做得不好”的感覺,是一樣一樣的。

但起碼我現(xiàn)在打了這么多字是在家舒舒服服安安穩(wěn)穩(wěn)的敲鍵盤,而不是在外面頂著風吹雨打地擺地攤。
擺地攤,真的是一項不得已的選擇。
你做好擺地攤的覺悟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