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悟與大悟
何謂開悟?顧名思義,開悟就是領悟、理解和把握的意思。開悟是精神內在的升華,是對事物內在之理的深刻洞見。
開悟的狀態(tài)因人而異,形式、種類和程度各不相同,我把開悟分為小悟與徹悟兩個層次。小悟是知曉人倫常理,增加自己的認知,大悟則是理解宇宙人生真相,把握普遍真理規(guī)律,通達天地境界。
禪宗六祖慧能大師認為人能明心見性頓悟成佛,什么是頓悟?就是一瞬間就開悟了,這種情況一般人是很少能夠遇到的。
開悟并不是什么很神奇的事情,很多人在自己的一生中都遇到過,不一定是那種大徹大悟的狀態(tài)。平常在生活中通過某一件事的經(jīng)歷或刺激,突然腦袋里靈光一閃,發(fā)現(xiàn)或領悟到了某種長時間沒有理解的東西。
人開悟要有一定的根基,條件不充分,就不可能開悟,只有在某一基礎之上才能決定你開悟的種類和大小。就拿六祖慧能大師所指出的頓悟法門來說,一個完全沒有接觸過佛理的人,對佛學沒有半點認知,他又怎么可能做到明心見性頓悟成佛。
有了基礎和條件,再通過一定的積累,就會增加大徹大悟的機緣。
戰(zhàn)國時期的思想家“莊子”,很喜歡垂釣。他說:“吾任物而不任情,吾釣技不在于魚,而在于體會自然之道?!睆倪@句話中可以看出莊子的開悟之法,他通過垂約來開悟,使自己從中領悟自然之道,以此來達到自己想要的境界。
開悟不僅要有堅實的基礎和可靠的條件,也需要掌握一定的方式方法和持久的努力,這樣才可以給自己創(chuàng)造更多的開悟機會。
要想大徹大悟就要發(fā)揮自己的主體能動性,做到主動開悟,像莊子那樣,通過垂釣的方式來領悟自然之道,而不是等著它們自動的跑到你腦袋里去開悟。
不同的知識領域有不同的開悟方式,大悟是由無數(shù)的小悟積累而成的,很多人會把認知與開悟兩個概念搞混,認為認知不就是開悟嗎,我以前不知道不理解的現(xiàn)在知道理解了,其實兩者是相輔相成的,開悟要有認知為基礎,沒有基本的認知,拿什么去開悟,新的認知又是在開悟后才形成的,所以開悟是領悟過程,而認知是領悟的結果。
拿數(shù)學來說,每一個數(shù)理概念都有相應的數(shù)學公式與之對應,x平方加y平方等于z平方,這個公式是有名的勾股定理,在幾何中是直角三角形的三邊關系,公式的形式可以用大腦認知功能把它記住,公式的內在含義要用到大腦的理性功能,經(jīng)過體悟理解而了解其中的數(shù)理關系,從而達到新的認知,這一過程就是從認知到開悟再到認知的全過程。
悟性雖然各有不同,但是即使再好再高的悟性也要調動它才能發(fā)揮作用,因此大家要自覺的去打開自己的領悟力,讓自己的思想境界不斷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