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類孩子是來“討債”的,家再有錢,也不夠他們敗

父母生下了什么樣的孩子,這孩子到底好不好,夠不夠孝順,都是老天安排好的。
孩子跟你有前世今生的緣分,那他就會投胎到你的家庭當(dāng)中,陪伴你過這一生。而這緣分,既有善緣,也有孽緣。
身帶善緣的孩子,是來找父母報恩的,也是來振興家庭的。而身帶孽緣的孩子,是來找父母報仇的,也是來敗光家族的氣運的。
正如曾仕強(qiáng)教授所說的一樣,在投胎的時候,這一邊站著興家子,那一邊站著敗家子。前者多半去窮家庭興家,后者多半去富家庭敗家。
難道說,遇到不孝的敗家子,完全是天注定的嗎?不僅是天注定的,還跟我們前輩子的緣分有關(guān)。也許,我們前輩子欠了孩子,那他這輩子就來報仇了。
這幾類孩子是來“討債”的,家庭再有錢,也不夠他們敗。

一、只會“吸血”的孩子,是來討債的。
我們都怕這么一種人,如同吸血蟲一般的人。這類人,多半不懂得感恩,只把別人當(dāng)成宿主,就寄居在他們的身上,逐漸將他們的骨髓吸盡。
遇到吸血的朋友,那我們分分鐘會損失一些錢,數(shù)量不會太多。遇到吸血的另一半,家庭多半就被毀了。遇到吸血的孩子,晚年基本就不得善終了。
有些孩子,不是沒有賺錢的能力,但他們就是不去賺錢,整日啃父母的老。這啃老,不僅是一日三餐,還涉及到上百萬的貸款。
其實,如果孩子還不起上百萬的貸款,哪怕父母掏空棺材本,給他們付了首付,也還是沒有任何的意義。
當(dāng)代的部分父母,由于推崇“嬌生慣養(yǎng)”的養(yǎng)育觀念,所以他們的孩子,很有可能會吸血,成為家庭當(dāng)中的蛀蟲。
養(yǎng)育孩子,不能一味驕縱,該讓他們吃苦的時候,依舊要讓他們吃苦。

二、“崽賣爺田不心疼”的孩子,是來討債的。
廣東這邊有句俗話:“崽賣爺田地,不心疼。”
爺爺奶奶和父母留下來的田地、基業(yè),本來就很珍貴,為什么孩子隨便賣了,也不會覺得心疼呢?因為這一切,都不是他們打拼而來的。
一個孩子,沒有賺過錢,那他就不會珍惜每一分錢。等他大學(xué)畢業(yè),到了社會工作,體會到賺錢的不易,也許他一毛錢都不舍得花。
賺過錢的人,跟沒有賺過錢的人,本質(zhì)是不一樣的。打拼過,吃過苦的人,跟坐享其成的人,心態(tài)也是不相似的。
父母最大的糊涂,就是讓沒有創(chuàng)過業(yè),吃過苦的孩子,來接手自己的家產(chǎn)和基業(yè)。就跟秦二世胡亥一樣,幾年內(nèi)就敗光了秦國幾百年的基業(yè)。
不是自己打拼得來的一切,人們是不會珍惜的。就像,人們不會珍惜三百萬的橫財,卻會珍惜自己打工賺來的三千塊。

三、“天生跟父母對著干”的孩子,是來討債的。
有些孩子,特別叛逆,從小就不聽父母的話。父母跟他說什么,他就反過來做什么,永遠(yuǎn)都跟父母對著干,就跟仇人一樣。
父母以為,這是孩子年少不懂事兒。等孩子長大后,孩子的性格依舊沒有變化,還是喜歡跟父母唱反調(diào),對著干。
所謂“三歲看大,七歲看老”。孩子小的時候,有什么性格、表現(xiàn),那他長大之后,多半不會有太大的變化。
在性格和三觀塑造這件事上,起決定性作用的,看似是教育,實際上是人之緣分和使命。他跟父母有孽緣,注定要跟父母對著干,那他讀多少書都沒有用。
我們所能教化的,是那些心懷善意的有緣人,而不是那些身帶因果和業(yè)力的怨恨者。就連佛陀也感慨,因果不能渡。
該來的仇人,肯定是要來的。該來討債的孩子,也終究會降臨,不可避免。

四、“跟家庭相克”的孩子,是來討債的。
有些人很奇怪,天生就跟家庭的磁場相排斥,所以這些孩子不喜歡家庭,也不喜歡家里人,反而喜歡外人。
這就是我們常說的,胳膊肘往外拐。
從心理學(xué)的角度來分析,一部分人存在“遠(yuǎn)香近臭”的心理,認(rèn)為外人才是最好的,家里人就是最壞的,就特別仇恨自己的父母和家庭。
所有的愛與恨,都不是無緣無故出現(xiàn)的,而是有緣由的。所謂“緣起緣滅,緣聚緣散,一切都是天意”就是這個道理。
如何才能改變這些孩子的心態(tài)呢?父母只能以身作則,多教育他們,或者讓他們?nèi)ネ饷媸茳c苦,感受一下人間疾苦,那他們的心態(tài)自然就變了。
身為父母,面對自己的孩子,不論他們是不是來討債的,我們只需要保持一個態(tài)度就好:做好自己的本分,管好他們。其余的,就“聽天命”吧。
文/舒山有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