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出三人,子孫無憂”:這些貴人,是來渡你們家的

常言道:遇貴人,少奮斗二十年。不遇貴人,也許一輩子都很難出頭。
這番話,適用于每個人,同樣也適用于家庭。對于家庭而言,貴人出現(xiàn),家運將蒸蒸日上,子孫后代也會走上坡路,趨向興盛。
西漢滅亡的時候,王莽篡位,劉氏家族從頂峰,跌落到了低谷。世人都以為,西漢滅亡,就跟秦朝滅亡一樣,氣數(shù)已盡了。沒想到,劉家出了一位猛人,劉秀。
劉秀此人,僅僅用了幾年的時間,基本就把天下平定了,建立了東漢。后人也感慨,劉秀拔劍而起,延續(xù)了大漢兩百年的壽元。
家庭還在發(fā)展,那出不出貴人,我們會覺得沒啥區(qū)別。等家庭落魄了,那我們才會明白貴人的重要性。
家出三人,子孫無憂。這些貴人,其實是來渡你們家的。

一、家中出了一位賢妻,家運不會差到哪里去。
在傳統(tǒng)的家庭分工當(dāng)中,妻子扮演的,就是“主內(nèi)”的角色。男人扮演的,就是“主外”的角色。妻子安家,男人賺錢,兩者合一,就能讓家庭幸福。
只是,理想很豐滿,現(xiàn)實很骨感。妻子,未必就賢惠。男人,未必就拼命去賺錢。這就導(dǎo)致了,總有一個人在拖家庭的后腿。
家庭所需要的,其實是能夠“主內(nèi)”的賢妻。男人在外打拼,妻子幫他守好大后方,那他自然就沒有后顧之憂,可以安心做事業(yè)了。
明朝初年,在朱元璋死后,四子燕王朱棣就發(fā)動了靖難之役,希望奪了朱允炆的皇位。在外征戰(zhàn)的時候,是朱棣的原配妻子徐妙云,來幫他守城守家。
可以這么說,如果沒有妻子在后方幫他守住北平城,也許朱棣早就被建文帝端了老窩了。這就應(yīng)了一句話,成功男人的背后,必然有一位特別成功、賢惠的女人。
家中有賢妻,不僅可以保障家庭的安穩(wěn),還能保障孩子的教育,不會讓孩子學(xué)壞。所謂“娶賢妻,旺三代”就是這個道理。

?
二、家中出了德高望重的長輩,家庭關(guān)系不會差。
不是每一位長輩,都會做出有益于家庭發(fā)展的事兒。也不是每一位長輩,都德高望重,可以平衡家庭的勢力,讓家庭可以穩(wěn)步發(fā)展。
“徳高望重”這四個字,我們經(jīng)常聽,但不是每一位長輩都做得到。很多長輩,不僅沒有一定的聲望,就連德行也特別差勁,家庭不會好到哪里去。
就像《都挺好》中的蘇大強,本來安守本分就好,可他偏不,非要給三個子女添麻煩,不是今天鬧著跟保姆結(jié)婚,就是明天作妖要買房子。
在無德的蘇大強的折騰下,子女要么離婚,要么遇到了事業(yè)上的危機,要么家庭四分五裂,反正都是拜蘇大強所賜的。
可以說,有德的老人,對家庭有多大的積極影響,那無德的老人,對家庭就有多大的消極影響。有句話說得很現(xiàn)實,老人無德,一家遭殃。
德行,不論聽起來,還是看起來,都很虛。只不過,德行無時無刻在影響著我們。老人是否有德,子女后人所過的,是不一樣的人生。

三、家中出了一位猛人,處境很快就會改變。
在古時候,貧窮的讀書人如果考上了進士,登科及第,那他們就能完全改變命運,衣錦還鄉(xiāng),?讓家人也受益。
對于這種事,古人用一句話來概括,那就是“一人得道,雞犬升天”。這番話,雖然有諷刺、貶低的意味在里頭,但它也說明了一個道理,一人好,一家就會好。
在西晉滅亡之后,北方就混亂了起來。其中有一個底層的奴隸,名為石勒。此人最厲害的地方,就是他懂得團結(jié)身邊人,會打仗,從而建立了后趙政權(quán)。
石勒的石家,原本籍籍無名,被世人看不起,但由于石勒成為了皇帝,所以石家一下子就上去了,所有跟石勒有關(guān)的宗親、親戚以及朋友,都身居高位了。
所謂“英雄不問出處。”無論你之前是底層人,還是普通人,抑或是窮人,只要你后來成功了,那你的家庭就因為你而變得富有了。
改變家庭命運,最需要的,就是出一位猛人,要么做生意厲害,要么做官厲害,要么到處都吃得開,基本就能奠定三代兒孫的富貴人生了。

寫到最后
家庭的處境,不是一成不變的。不見得有錢的家庭就能富貴下去,不見得沒錢的家庭就會貧窮下去。富貴和貧窮,時時刻刻都在發(fā)生改變。
特別是在財富流通極快的今天,也許你做對了一個選擇,就能發(fā)家致富了。也許你做錯了一個選擇,就直接破產(chǎn)了。這都是有可能的。
無論面臨什么樣的環(huán)境,我們不妨堅持一個理念,那就是“事在人為”。
文/舒山有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