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判斷本UP科普視頻的正確性

????作為一個觀眾,大家也許不會較真,看視頻就圖一樂。但如果真的想學到點什么,就需要留意幾點,這幾點不僅是學習知識,也是科學研究的良好品質(zhì)。
1.質(zhì)疑問題的假設(shè)和模型
????UP的視頻基本都是物理問題。真實情況通常都很復雜,因此研究物理問題,往往有簡化的模型。例如,地球?qū)嶋H上不是球體,而是一個橢圓,但由于它和橢圓極其接近,因此可以簡化成球體。在簡化的過程中,就自然地引入了一系列的假設(shè):例如地球的橢圓形和球體很接近。
我們之后的計算、分析,都是基于假設(shè)和簡化模型;假設(shè)錯了,結(jié)果就無從談起。
????科學界的著名錯誤假設(shè):光在一種叫”以太“的物質(zhì)中傳播;
????以往的人認為光和聲波一樣,是一種機械波,也就是必須在介質(zhì)中傳播的波,這一想法非常直觀合理,因為我們只見過水里的波動。

????因此人們假設(shè)我們的世界中充滿著透明的”以太“,而光在以太中波動傳播。

????這一錯誤假設(shè)使得洛倫茲為了解釋一些矛盾的現(xiàn)象,提出了洛倫茲變換。愛因斯坦分析后直接拋棄以太,發(fā)明了狹義相對論,才化解了這一矛盾。
2.質(zhì)疑假設(shè)和模型的適用性
????在一個合理的模型被提出后,人們傾向于類比套用,例如上文所提的光波與聲波的類比。這一過程往往會出問題。如何判斷呢,就是用理論計算去和實際觀測去做對比,如果對的上,就可以先類比著用,如果對不上,就要懷疑有問題。舉個例子,金屬和非金屬同樣都能反射光,但是二者的原理卻不甚相同,原因就是金屬充滿著自由電子、是個導體,而非金屬不是。就拿我的視頻舉例子吧:人眼能類比成凸透鏡嗎?這個問題可以查資料思考下。
3.質(zhì)疑理論與實際的誤差
????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說后,認為地球圍繞太陽的軌道是正圓形的。

????但是經(jīng)過一位天文學家第谷的多年觀測,行星的到達時間與正圓軌道模型存在極為微小的偏差。他的學生開普勒認為,老師的觀測非常精密,這一可以用”觀測精度有限“解釋的誤差,應當另有原因。于是他經(jīng)過分析,發(fā)現(xiàn)軌道應該是橢圓形的!他提出了開普勒第一定律:每一個行星都沿各自的橢圓軌道環(huán)繞太陽,而太陽則處在橢圓的一個焦點中。在橢圓軌道模型下,理論與觀測完全吻合。

????可見,敏銳地注意到誤差,提出新的理論去解釋誤差、糾正理論模型的問題,是認識世界的重要手段。
4.擁有靠譜的信息源
如果想學知識,百度百科可以說是差強人意,編寫質(zhì)量參差不齊。我這里推薦一個國內(nèi)能上的網(wǎng)站:bing國際版,搜英文(你能上谷歌當然更好)。

我們就搜diffraction(衍射),可以看到搜索出來的信息很清楚明了,也沒有廣告(笑)。

但是大家讀非母語都很吃力,怎么辦呢?強烈建議使用Chrome瀏覽器,自帶谷歌翻譯頁面功能

翻譯完成!是不是就能看了呢。偷偷說一句,UP讀英文論文也是先翻譯成中文掃一遍再看原文。

我們選擇大不列顛百科全書,點進去翻譯頁面


是不是很清晰呢?UP在視頻最后都會列舉視頻所出現(xiàn)的物理名詞,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如法炮制,搜索一下。這些都是比較靠譜的消息源~
5.拒絕人設(shè)崇拜
????面對科學問題,一定要做一個”杠精“,”刺頭“,給視頻挑毛病,切忌看誰名頭大就直接信了。UP在此宣布:從下個視頻起,第一個挑出別人沒挑出來的毛病來的、并在評論區(qū)指出的人將獲贈UP專享頭像掛件一個月,由本人自己充電兌付(笑)。

尾言:
當然,這一切建立在你掌握一定的基礎(chǔ)上。所以說,如果真的想學一點,千萬別以B站短視頻作為唯一信息源,當個啟發(fā)就好。
不過我盡量把科普做的簡單一點,爭取大家都能理解一部分。
完。半夜懶得接著寫了(笑),最后再強調(diào)一下掛件的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