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面騎士Amazons 差一步封神,但最終只剩噱頭

突然發(fā)現(xiàn),作為一個特攝迷,我竟然還沒有正式的評價過一部特攝作品。這不科學,于是就有了本文。
本作是我看的比較比較可惜的一部假面騎士作品,原本第一二季總體還算不錯,但是最后的劇場版大決戰(zhàn)實在是將原本挺好的鋪墊付之一炬,犯了一個日本動漫中常犯的一毛病——中二病。

先來說說兩季度的劇集吧。
劇集本身有優(yōu)點也有缺點,但總的來說是瑕不掩瑜。
第一季的劇情重點放到了亞馬遜(為了方便我就這么寫了)與人類的矛盾身上。很多人表示對這部劇集的三觀無法接受,或者說有點看不懂。其實很簡單,這部劇是要各位站在上帝視角來看這部作品。說起來也巧,最近的《復仇者聯(lián)盟》正好與之相反,各位要從滅霸的上帝視角中回歸到人類的視角。(吐個槽,滅霸的一半計劃確實是對的,但是我們這么想,就好比為了保護地球,美國派兵把發(fā)展中國家所有的工廠都鏟平了,然后說這是為了保護地球……)
在本作中,需要各位跳脫出自己是人類的范疇,將視角變?yōu)橐粋€沒有任何立場的上帝。那么在上帝視角下,人類和亞馬遜其實是兩種物種之間的矛盾。亞馬遜要捕食人類,人來則要消滅威脅人類安全的亞馬遜。雙方?jīng)]有對錯之分。其中藥廠的社長其實就是一個上帝視角的人。所以他才會反對驅逐亞馬遜,還會說不能驅逐想要活下去的生物。活下去是一個生物的本能反應,亞馬遜捕食人類或者反抗,都是想要活下去的表現(xiàn)。當然,這種視角會讓觀眾在某些情節(jié)發(fā)生一些混亂,這個時候只要記住,我們是人類就行了。
這就好比現(xiàn)在的動物保護組織。真正的動物保護組織保護的是生物多樣性,保護生物多樣性最終的落腳點是保護人類。而現(xiàn)在一些變形的動物保護組織,跑到農場餐廳搞破壞,甚至想通過消滅人類來保護動物,這就喪失了最終落腳點,我們保護環(huán)境也好,動物也好,最終是為了人類自己這個根本目標,沒了這個目標,就是瞎胡鬧。
那么在這個立場下,我們來看兩位主角。
鷹山仁比較簡單了,他是完全站在人類的立場上的,所以他發(fā)誓要殺光所有的亞馬遜,同時也是在為自己造出亞馬遜贖罪。
而本作的另一個問題就比較麻煩了。那就是悠的立場。悠想要保護自己想要保護的對象。但是亞馬遜和人類之間的矛盾已經(jīng)無法調和。亞馬遜一旦覺醒就無法擺脫吃人的欲望。劇情中的小守我個人認為這個角色對劇情的推動和矛盾的激化是非常到位的,但是也為后面的崩壞埋下了伏筆。小守在偶然間吃過人肉后,就無法克制住自己吃人的欲望,即使是并肩作戰(zhàn)的隊友,他也無法克制自己的欲望。小守的這一轉變實際上就是說名了亞馬遜的矛盾點,他們吃人是一種本能,無法克制,也就無法和人類調和。那么主角悠面對這個場面他該怎么辦呢?主角選擇了什么都不干,就這么放縱。亞馬遜捕食人類,他就去打亞馬遜,人類想要圍剿亞馬遜,他就去打人類。
悠的立場在S1的時候只能用蠢來形容。但是反過來想,好像他似乎只有這種解決方式。因為矛盾無法調和,而兩邊都有他想要保護的人,所以最終變成了這種尷尬的局面。
S1的劇情總的來說平庸,談不上有多么驚艷,但也不是很爛。最后的結局有些讓人無法接受,我覺得可能連編劇都不知道該怎么解決這個問題,所以就只能這樣了。
S2的劇情……準確來說是千翼的主線劇情是我個人認為在整個系列中最出色的。
千翼的悲劇被塑造的十分突出。
千翼是亞馬遜,作為七羽和仁的孩子,他注定了不平凡。千翼在第一集就表明了自己的身份,他認為自己是人類。但是仁和七羽已經(jīng)是亞馬遜了,所以此時的千翼已經(jīng)成為了亞馬遜。雖然他為人類而戰(zhàn),并從內心認同自己人類的身份,但是生理上的需求又迫使他要面對現(xiàn)實。
片中多次出現(xiàn)了千翼帶著唯由去學校、游樂場玩耍的場景。在這些地方閃回的唯由生前天真無邪的童年生活,除了是對加深唯由凄慘遭遇的悲劇感,另一個就是體現(xiàn)了千翼對正常生活的向往。他也想像普通人那樣,上學,戀愛,學習。玩耍。但是自己的身份剝奪了這些最基本的幸福。
片中橘雄悟作為資本家在為亞馬遜的商品化哈哈大笑,與唯由不斷訴說著為什么痛苦的是自己,千翼最后想要活下去的希望想形成了一個鮮明的對比。
就和上文我們說的動物保護組織一樣。在S2里,鷹山仁的目的是保護人類去消滅亞馬遜,但是在S2和之后的劇場版中,鷹山仁的行動理由保護人類已經(jīng)沒有,變成了單純的為了消滅亞馬遜而消滅亞馬遜。悠沒啥變化,眼看著事態(tài)一部部惡化。
當然我不知道這是編劇已經(jīng)沒有能力駕馭兩個物種之間對決這種題材才會這樣編劇,而是展現(xiàn)出劇中人物的無奈。不過,某些支線劇情就很蠢了。
在守的支線劇情中。我可以理解驅逐班不忍對昔日隊友下手……但是這里有問題啊。守已經(jīng)明確宣布站在了人類的對立面。那么驅逐班為何還會扭扭捏捏。和龍介那時候一樣,缺個攻擊的契機。于是福田的支線開啟了。S1的時候我們就知道,福田出生入死就是為了給母親治病,可見母親在他心目中的地位。結果在守散播的病毒中,福田的母親感染,福田最終親手驅逐了自己的母親,失去了戰(zhàn)斗目標的他只剩下了復仇,于是他拿起槍,來到了昔日隊友守的面前……然后……又慫了。萬丈龍我也是這個毛病。
講道理,你連自己的至親之人都驅逐了,為何遲遲難以對這個工作了三個月的隊友這么難以割舍?驅逐班惋惜昔日隊友可以理解,但是無限制的原諒和惋惜就讓人覺得有點假了,守都害死多少人了,這些人為何不去想象那些死去的人?這是劇情上怎么也說不過的一個漏洞,如果驅逐班的人只是單純的善良,那么他們應該是哭泣消滅守,而不是一次次的慫,那不叫善良,那叫蠢。
但是總體在千翼那部分表現(xiàn)出色,S2還是一部不錯的劇集。但是本系列的結局的電影,這的就是天雷滾滾。

總的來說,S1講述了亞馬遜的誕生和物種的誕生,帶領觀眾從上帝視角體會兩個物種之間的沖突,以及感受夾雜在里面的驅逐班、仁、悠的矛盾感覺。
S2則從上帝視角中的兩大物種,放到了個人悲劇上去。作為人類的唯由因為亞馬遜的悲劇和千翼想要活下去的樸素想法的由于自己是亞馬遜無法實現(xiàn),這種悲劇感和矛盾感使得劇情得到了進一步的升華和細化。
劇場版嘛……劇場版就是把之前的優(yōu)點和升華全部拋棄到腦后,把大河內那一套拿過來惡心人。
大河內的作品為何總是高開低走?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因為在體現(xiàn)人性黑暗這里,總是選擇一些中二又不符合現(xiàn)實的做法。從《罪惡王冠》到《甲鐵城》,大河內塑造人性黑暗面就是無腦的群眾,在獲救后說風涼話,哪怕是無數(shù)次獲救后。確實,現(xiàn)實中有很多端碗吃飯,放筷罵人的奇葩。但是大部分人都是有羞恥心的,都被救了好幾次了,一個正常人,哪怕就是在嘴硬,也最多就是默默無言,而不是沒羞沒躁的繼續(xù)罵人。
在劇場版中,編劇的想法還是能夠讀懂的。因為亞馬遜和人類之間的一些列悲劇都源自于人類的黑暗面與貪婪,所以本作的主題是諷刺人類的黑暗與貪婪……只不過這個劇情啊。
上來先交代了背景,亞馬遜基本上已經(jīng)被消滅了,只剩下兩位主角了。
然后御堂英之助這貨站出來了。為了實現(xiàn)橘雄悟的亞馬遜商品化,于是決定……飼養(yǎng)亞馬遜……作為食物?
哈?
食物?
按照S2千翼的故事來推斷,一個亞馬遜從小孩變成成人需要五年……就你這個周期和飼料轉化比例,你還想解決人類食物問題?再者說,亞馬遜只是人類細胞被亞馬遜細胞吞噬,總體來說還算是同類,不怕朊病毒?
我們拋開這些能用設定胡扯過去的東西,什么亞馬遜已經(jīng)不是人類,新亞馬遜幾天就能長好。但是他們長得和人類一模一樣啊。PTSD呢?別說吃了,就是看見被殺死心態(tài)一般的都要抑郁好多天。
片中那些資本家,老夫老妻是怎么談笑風生的看著一個和人類差不多的小孩被殺死然后端出來吃掉的?
人類是黑暗,但是這已經(jīng)超出了黑暗的范圍了吧?
總的來說這個食用亞馬遜的設定真的是蠢爆了。一股子我黑歷史時期寫的中二病小說,但是我最中二的時候也就寫寫骨傲天那種碾壓征服類型的東西,這個人們談笑風生的吃掉和自己差不多的物種,是要 有多中二才能寫出這種劇本的?
這個為了黑暗而黑暗的做法使得本來在S2被拉高的逼格一瞬間掉的沒有蹤影了。
而兩位主角,鷹山仁從S1的人類衛(wèi)士徹底淪為了一個杠精,面對不會傷害人亞馬遜,他還是要趕盡殺絕。其實對于鷹山仁來說,雖然這些亞馬遜不會害人,但是他們可能會被當做亞馬遜的資料,讓亞馬遜計劃重啟……那么講道理,鷹山仁該做的不應該是去打敗橘雄悟這類人嗎?這治標不治本的做法,完全不是為了解決亞馬遜問題來的,單純就是來杠精的。所以仁最后肯定是失敗的一方。
故事大結局,迷茫了兩個季度的悠終于找到了自己使命,保護這些素食亞馬遜不受人類的傷害,不讓人類發(fā)現(xiàn)。故事算是一個完好的結局。

總的來說,這是我印象中《假面騎士》第一次挑戰(zhàn)這種題材的作品。上帝視角看不同物種,隔壁《奧特曼》就玩過了,巴爾坦星人、美菲拉斯、《賽文》時期的《歐米茄寶盒》都有不錯的表現(xiàn)和引人深思的劇情?!都倜骝T士》一直以來主要有兩個主題,一個是正邪較量,在昭和時期很明顯,其次是改造人(非人類)的悲哀,這個在平成時期表現(xiàn)比較明顯。本作算是一次嘗試,但是某些邏輯上過于欠缺的劇情讓它原本優(yōu)秀的地方大打折扣。在最后的劇場版,其實只要講一下亞馬遜軍用化就可以引出和想要表達的主題,人類的黑暗與貪婪塑造了悲劇,但不知道為啥最后來了一個吃人的惡心又中二的情節(jié)。這個失誤,使得這部本來能夠封神的作品,處于了一個很尷尬的位置。
題外話:我突然發(fā)現(xiàn)標題起這種UC體似乎更能吸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