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音頻跳躍音樂版權投資:周興哲國內(nèi)不火,為啥卻能火到國外?
武漢音頻跳躍音樂版權投資:周興哲國內(nèi)不火,為啥卻能火到國外?
或許有人對Spotify不太了解。
它是全球最大的音樂流媒體平臺,相當于國內(nèi)QQ和網(wǎng)易云音樂。
該平臺聚焦全世界的音樂,周興哲能拿下第一首華語音樂播放量破億歌曲,實屬不易,而且播放次數(shù)位列第三的依然是他的作品《怎么了》。
有人可能疑惑,周興哲國內(nèi)不火,為啥卻能火到國外?
在我看來,他是“歌火人不火”的典型代表。
提到他的名字,或許不少人一臉懵逼,但提到歌名或者播放其旋律,大家才能回過神。
他拿下Spotify華語音樂第一,也只能說歌曲本身爆火,就像2020年《永不失聯(lián)的愛》在國內(nèi)爆火一樣,直到現(xiàn)在,依然很多人不知道周興哲。
至于他音樂為何能在Spotify走紅,我們可以展開聊聊。
首先,他受到西方文化的熏陶。
11歲他就獨自前往美國波士頓留學,課余時間,他通過學西洋棋修養(yǎng)品性,還拿下年級的西洋棋冠軍,同時創(chuàng)作了人生中第一首鋼琴曲。
由于長期接觸西方文化,他的音樂充滿R&B的味道,以至于每次聽他的音樂,我都會想到王力宏。
就拿播放次數(shù)破億的《你,好不好?》來說,這首歌就是典型中西結合的作品。
旋律是抒情流行,唱法融入R&B,兩者結合,再加上他醇厚音色成了他獨有特色。
R&B唱法像是他演唱的潤滑劑,無需太多,稍微帶一下就能令人沉迷。
“驕傲是脆弱的外表,最怕我的心你不要。”
“的”使用了R&B轉音,“表”使用了勾音。
這種唱法不在于多,而在于適當點綴就能為其增色。
說到R&B融入流行唱法,他在《我們的歌》演唱的《落葉歸根》更是不能錯過。
演唱過程中,彈幕一片好評。
“怎么可以這么好聽。”
“再來億遍。”
“媽呀這嗓音我上癮了。”
說實話,是真的上頭,咱也就聽了億遍。
醇厚的音色搭配R&B唱法,反正我是聽醉了。
“命運的安排,遵守自然的邏輯,誰都無法揭謎底。
“輯”和“底”同為轉音,但聽感上卻造成很大的反差感。
前者的起音是由外到內(nèi),后者是由內(nèi)到外,這種細微的變化就能瞬間抓耳。
更絕的是“家唯獨你在身邊”這句,“你”字被他轉了足足7次,每一次轉的極其絲滑,像是絲巾從背部劃過一般。
很多人聽到這里,都驚嘆不已。
有的人渾身起雞皮疙瘩,有的人情不自禁跟唱。
他把R&B唱法完美融入流行音樂中,讓作品在傳統(tǒng)抒情風格下具有美國音樂色彩,這種西式思維和創(chuàng)作理念,也比較容易讓他打入國際市場。
其次,他是旋律高手。
單有西式思維顯然不夠,他的旋律創(chuàng)作才是殺手锏。
在Spotify破億之前,他憑借《以后別做朋友》早早就在YouTube獲得超過1億次點擊率。
如果把他爆款歌曲全聽一遍,我們會發(fā)現(xiàn)一個規(guī)律:
歌詞傷感,旋律洗腦,唱法治愈。
通俗來講,誰聽誰上頭。
《永不失聯(lián)的愛》《怎么了》《你,好不好?》《以后別做朋友》,包括他為A-Lin創(chuàng)作的《摯友》,以上作品調(diào)性完全一致。
《怎么了》作為Spotify播放次數(shù)第三的華語歌曲,它的旋律勾魂攝魄。
周興哲放低了姿態(tài),唱出了不舍與不甘,悲傷氛圍立現(xiàn)。
第一次聽這首歌,我就感受到了熟悉的“周董情歌”風味,從旋律到唱腔。
鋼琴前奏鋪陳,提琴緩慢呈現(xiàn),周興哲聲線深沉又哀傷,整首歌營造出強烈的孤獨感,令人心生悲戚。
《以后別做朋友》是他19歲演唱的OST,也是他第一支油管破億的單曲。
與《永不失聯(lián)的愛》相似,它也是首哀婉的情歌。
19歲,一個不算太成熟的年齡,周興哲卻唱出了飽經(jīng)世故的老男人感覺。
在聲音細節(jié)處理上,他做到了幾乎無瑕,真假音切換的很唯美,語感和樂感都堪稱頂尖。
正有了優(yōu)異的音色,這首歌才能有這么強的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