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激活NLRP6信號和調(diào)節(jié)Th17/Treg平衡來改善DSS誘導的結腸炎
百趣代謝組學分享-文章標題:Qing-Chang-Hua-Shi granule ameliorates DSS-induced colitis by activating NLRP6 signaling and regulating Th17/Treg balance
代謝組學分享-發(fā)表期刊:Phytomedicine
代謝組學分享-影響因子:6.656
代謝組學分享-作者單位:江蘇省中醫(yī)院
代謝組學分享-百趣提供服務:中藥非靶標代謝組學
代謝組學分享-研究背景
作為一種炎癥性腸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IBD),潰瘍性結腸炎(ulcerative colitis, UC)常見于30-40歲的成年人,以腹痛、血性腹瀉和里急后重為特征。代謝組學分享,5-氨基水楊酸(5-Aminosalicylic acid, 5-ASA)類、糖皮質(zhì)激素類、生物制劑和免疫調(diào)節(jié)劑是UC的主要藥物。盡管具有一定的治療效果,但由于其副作用和高成本,這些藥物的使用受到限制。因此,開發(fā)具有低不良反應率的替代治療劑治療UC勢在必行。
輔助性T細胞17(T helper 17, Th17)的分泌物能介導炎癥反應,在IBD患者的結腸粘膜中Th17細胞數(shù)增加。代謝組學分享,調(diào)節(jié)性T細胞(Regulatory T, Treg)具有維持免疫穩(wěn)態(tài)的能力。IBD患者和患UC小鼠的Treg數(shù)均降低,UC的發(fā)生和發(fā)展受到Th17和Treg細胞之間不平衡的顯著影響。
NOD樣受體家族熱蛋白結構域6(NOD-like receptor family pyrin domain containing 6, NLRP6)在腸道和肝臟中具有高水平的表達,并在調(diào)節(jié)炎癥,維持上皮完整性和調(diào)節(jié)免疫穩(wěn)態(tài)方面發(fā)揮作用。NLRP6在腸道細胞內(nèi)募集ACS(Adaptor Apoptosis-associated Speck,一類蛋白,在癥狀嚴重的炎癥部位中性粒細胞中ASC表達增多)形成炎癥小體,最終與Caspase-1聚合共同參與促使IL-1β和IL-18(二者都屬于白介素)成熟。代謝組學分享,IL-1β和IL-18對于炎癥的調(diào)節(jié)起著重要的作用,與正常小鼠相比,NLRP6缺失的小鼠DSS誘導后表現(xiàn)出更嚴重的結腸炎癥,同時IL-18水平降低。IL-18還能夠維持結腸中的腸屏障完整性。IL-1β通過激活IL-1受體(IL-1R)信號傳導促進Th17細胞分化和膨大。因此,預計NLRP6信號傳導可能成為UC治療的新靶點。
中藥清腸化濕顆粒(以下簡稱為:QCHS)在中國廣泛用于治療潰瘍性結腸炎。本文作者先前的研究證實QCHS顆粒和QCHS的多種中藥成分在實驗性結腸炎模型中的藥理活性。代謝組學分享,然而,QCHS的作用機制和作用靶點有待進一步探索。本次研究就旨在評估QCHS對結腸炎的治療效果并揭示其作用機制。
代謝組學分享-實驗方法
在進行所有實驗之前,使用UHPLC-QTOF-MS法對QCHS提取物中的有效成分進行了定性分析(由百趣生物提供)。后續(xù)實驗流程如下:
動物實驗中實驗分組名稱與處理方式詳見對照表:
表1. 動物實驗組名稱與處理方式對照表
代謝組學分享-實驗結果
1.QCHS顆粒草藥成分的UHPLC-QTOF-MS分析結果
正、負模式下QCHS提取液的總離子色譜圖(TIC)如圖1所示,鑒定了每種草藥的代表性化合物質(zhì)譜峰位置被標記在圖上并列于表2。
圖1. 通過UHPLC-QTOF-MS分析QCHS的正(A)負(B)模式下總離子色譜圖(TIC)
表2. QCHS中生物活性化合物的化學特性
2.QCHS能減輕小鼠DSS誘導的結腸炎
作者通過建立DSS誘導的UC模型以評估QCHS的作用(圖2A)。DSS處理7天后,與對照組相比,模型組體重減輕,疾病活動指數(shù)(DAI)增加,結腸長度縮短,而QCHS和5-ASA治療顯著減輕了DSS誘導的UC癥狀(圖2B–E)。代謝組學分享,H&E染色評估UC小鼠的病理損傷結果:DSS組結腸有隱窩丟失,炎性細胞浸潤和明顯的粘膜損傷。然而,QCHS和5-ASA明顯緩解了結腸組織的病理狀態(tài)(圖2F)??偟膩碚f,結果表明QCHS治療改善了DSS誘導的UC小鼠的病理體征,高劑量QCHS的治療效果優(yōu)于5-ASA(圖2B-F)。
圖2. QCHS治療減輕了DSS誘導的小鼠結腸炎
3.QCHS治療能抑制UC小鼠的結腸炎癥反應
作者檢測了血清中經(jīng)典促炎細胞因子的水平。DSS給藥可顯著提高IL-6,IL-1β和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而QCHS治療后可顯著降低三者的水平(圖3A-C)。代謝組學分享,絲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和核因子-κB(NF-κB)的信號轉導與炎癥反應密切相關,數(shù)據(jù)表明QCHS治療降低了MAPK(JNK,ERK和p38)(D)和NF-κB途徑的核心分子:IKKα/β,IκBα和p65的磷酸化水平(E)。上述結果表明QCHS顯著抑制了DSS誘導的炎癥反應。
圖3. QCHS抑制UC小鼠結腸組織的炎癥反應4QCHS促進UC小鼠的粘膜完整性
如圖所示,DSS誘導后杯狀細胞的數(shù)量和粘蛋白產(chǎn)生的減少,但在QCHS處理后顯著增加(圖4A)。代謝組學分享,Claudin-5和粘蛋白2(Muc2)是維持腸屏障完整性的關鍵成分,從mRNA和蛋白質(zhì)水平(B-D)來看,QCHS處理后兩者都得到了改善。該數(shù)據(jù)表明,使用QCHS治療可以增強UC小鼠的粘膜完整性。
圖4. QCHS改善UC小鼠腸粘膜的完整性
5.QCHS維持UC小鼠Th17/Treg的平衡
如圖5A所示,QCHS處理后UC小鼠MLN中Th17的水平降低,同時Tregs的比例顯著增加(圖5B)。代謝組學分享,QCHS使Th17-特異性轉錄因子和細胞因子(RORγt,IL-17和IL-22)下調(diào)(圖5C),而Treg的mRNA水平表征轉錄因子叉頭框蛋白P3(Foxp3),細胞因子IL-10和TGF-β上調(diào)(圖5D)。Western blot分析結果表明在蛋白質(zhì)水平也有相同的趨勢(圖5E)。因此,QCHS重新調(diào)整了Th17和Tregs的平衡,以維持UC小鼠腸道免疫的穩(wěn)態(tài)。
圖5. QCHS糾正了UC小鼠的Th17/Treg失衡
6.NLRP6信號傳導參與QCHS對UC小鼠的治療作用
許多研究報道NLRP6在調(diào)節(jié)結腸炎和Th17分化中具有重要功能。檢測NLRP6炎性體信號通路的激活情況,結果顯示NLRP6在正常小鼠中高表達,但在DSS給藥后顯著降低,隨后通過QCHS處理,這種趨勢發(fā)生逆轉(圖6A)。代謝組學分享,DSS給藥后,小鼠結腸組織中核心炎性體成分NLRP6,ASC和IL-18的mRNA水平降低,但QCHS治療后顯著升高(圖6B-D);DSS處理后Caspase-1的表達增加,又經(jīng)QCHS處理后其表達明顯降低(圖6E)。Western blot結果表明,QCHS激活NLRP6和ASC的表達,同時調(diào)節(jié)IL-1β和IL-18的成熟(圖6F),結果表明QCHS可能對體內(nèi)NLRP6信號傳導具有調(diào)節(jié)作用。
圖6. QCHS促進體內(nèi)NLRP6炎性體信號傳導途徑的激活
7.QCHS在體外抑制LPS誘導的炎癥并激活NLRP6信號傳導
作者通過用LPS(1μg/ml)建立細胞炎癥模型,評估含QCHS血清的作用。結果使用含QCHS的血清處理后顯著降低了IL-6、IL-1β和TNF-α的相對水平(圖7B-D)。代謝組學分享,同樣,NLRP6炎癥小體信號通路的主要分子NLRP6、IL-18和ASC在LPS刺激下降低,但在含QCHS的血清處理后顯著升高(圖7E-G)。Western blot分析條帶的結果與體內(nèi)實驗也相似(圖7I)。這些結果顯示,含QCHS的血清影響了體外炎癥反應,其機制可能與NLRP6通路有關。
圖7. 含有QCHS的血清抑制LPS誘導的細胞炎癥并激活NCM-460細胞中的NLRP6信號傳導途徑
為了揭示NLRP6是否是QCHS介導的炎癥反應調(diào)節(jié)的功能靶標,使用轉染NLRP6小干擾RNA(siNLRP6)以干擾正常人腸上皮細胞系NCM-460中NLRP6的表達。結果表明,阻斷NLRP6信號傳導可能導致QCHS的炎癥調(diào)節(jié)作用的消除(圖8)。因此,可以認為QCHS的治療效果與NLRP6的激活有關。
圖8. NLRP6干擾消除了QCHS介導的細胞炎癥調(diào)節(jié)
代謝組學分享-討論與總結
在正常狀態(tài)下,Th17細胞分泌特定的炎性細胞因子以維持宿主免疫,而Tregs抑制Th17的過度激活以保持平衡的免疫功能。Th17異常升高或Treg功能缺陷可能導致UC的發(fā)展。代謝組學分享,因此,靶向調(diào)節(jié)Th17/Treg是治療UC的有效方法,植物藥物是潛在的治療劑。IL-18和IL-1β的成熟直接依賴于NLRP6的激活。因此,NLRP6信號有望成為UC的新靶點。
然而,目前的藥物仍然主要用于維持或誘導緩解,由于這些藥物的缺陷,UC患者仍然面臨“治療上限”。代謝組學分享,有積極跡象表明,中藥在治療UC方面具有潛在的治療能力。在中國的一項隨機臨床試驗中,QCHS已被臨床證明對活動期UC有效且安全。
本次研究中報道了QCHS的治療效果,并揭示了QCHS在UC小鼠中的可能機制。QCHS治療減輕了UC的癥狀,表現(xiàn)為體重和結腸長度的恢復,DAI指數(shù)降低,粘膜損傷減輕。此外,與5-ASA相比,高劑量QCHS顯示出優(yōu)異的治療效果。QCHS治療還抑制了過度的炎癥反應,在UC小鼠中保持結腸的粘膜完整性有助于UC小鼠結腸粘膜的深度愈合。最重要的是,本研究探索了QCHS的免疫調(diào)節(jié)功能。QCHS重新平衡了Th17/Treg的水平,從而保護小鼠免受結腸炎。從機制上講,NLRP6炎性體信號通路參與QCHS介導的UC保護(圖9)。代謝組學分享,QCHS顯著激活NLRP6的表達并調(diào)節(jié)IL-1β和IL-18的成熟,因此發(fā)揮抗炎作用。進一步的體外實驗表明,QCHS的功能依賴于NLRP6的激活。
圖9. QCHS免疫調(diào)節(jié)和結腸保護作用的圖形摘要
綜上所述,QCHS對UC的臨床治療效果是肯定的,但其作用機制仍不清楚。代謝組學分享,本次研究結果探索了QCHS的可能靶點,為QCHS的抗炎和免疫保護作用提供了證據(jù),并可能為其作為UC替代治療策略的發(fā)展提供機制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