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生菌:首先要會吃,其次要會用,最后才會有效果!
腸道是人體最大的一個微生態(tài)系統(tǒng),腸道菌群種類繁多,并且與人體健康建立了密切的聯(lián)系。那么,腸道菌群與人體健康有什么聯(lián)系呢?


1
與食物的消化、吸收及營養(yǎng)的關系
人體的健康離不開適量的蛋白質、脂肪、維生素、碳水化合物、微量元素的攝入。而這些物質在體內的吸收分解等一系列復雜的過程與腸道菌群息息相關。
腸道菌群是人體腸道的正常微生物,如乳雙岐桿菌HN019、嗜酸乳桿菌NCFM等能合成多種人體生長發(fā)育必須的維生素,這些營養(yǎng)物質對人類的健康有著重要作用,一旦缺少會引起多種疾病。
2
與機體免疫的關系
腸道內積聚著大量的有益菌,這些有益菌通過產生有機酸、過氧化氫等物質來阻擋或抑制病菌侵襲腸黏膜。腸道菌群作為抗原刺激,可促進免疫系統(tǒng)的發(fā)育與功能的成熟,增強機體的免疫力。
3
與腫瘤的關系
腸道菌群中有些細菌如大腸桿菌、梭狀芽胞桿菌、腸球菌、擬桿菌等能促使食物中的亞硝酸鹽與胺結合成具有較強致癌作用的亞硝酸胺。然而腸道菌群中的有些菌群如乳雙岐桿菌HN019、嗜酸乳桿菌NCFM等能將亞硝酸胺降解為亞硝酸鹽與胺,起到抑癌作用。所以腸道菌群是促癌還是抑癌,關鍵取決于哪些菌群占優(yōu)勢。在腸道微生態(tài)平衡的情況下,抑癌的菌群占優(yōu)勢,所以主要是抑癌。
4
與膽固醇吸收、膽汁酸代謝的關系
有些腸道有益菌群如結腸道菌群在微生態(tài)平衡的情況下,可減少膽固醇的吸收,降低血液中的內毒素濃度。除此,結腸微生物中的水解酶和還原酶還參加各種宿主共棲生物的代謝和肝-腸循環(huán)。
5
對食物成分的發(fā)酵作用
腸道菌群有代謝作用,結腸菌群在通過一些類發(fā)酵后分解為CO2、H2、短鏈脂肪酸胺類及吲哚,其中短鏈脂肪酸可促進鈣、鎂以及鐵在結腸內的吸收。
健康的腸道和腸道內菌群的平衡是密不可分的。在正常情況下,腸內菌群中的有益菌占優(yōu)勢,如乳雙岐桿菌HN019、嗜酸乳桿菌NCFM等。正常糞便含有70-80%的水分,這些水分的保持就得益于腸內菌群。所以維持身體的健康,保持腸內有益菌占優(yōu)勢是十分必要的。如果在腸道中沒有腸道菌群(比如吃了抗生素把腸道菌群大部分都殺死了),糞便中也就沒有了菌群和水分的完美結合,糞便又干又硬,便秘就在所難免了。

由此可見,腸道菌群與人體健康關系密不可分。如果腸道出現問題,腸道菌群紊亂,那么身體健康也會遇到威脅。因此,保護好腸道健康,建立腸道菌群生態(tài)系統(tǒng)平衡至關重要。
保證機體健康,補充益生菌是維持維持或調整腸道微生態(tài)平衡,是防治疾病和增進人體健康及免疫功能的有效方式。
那么,問題來了……
什么樣的益生菌好?
每次吃多少合適?
以及, 吃飯的時候該注意點什么?
別急,一一為你解答……
什么樣的益生菌好?
用三個關鍵詞就能概括:有效、持久、安全。
有效
是活菌,且數量足夠多,這樣才能保證它發(fā)揮真正的效用。
持久
服用益生菌一段時間后,檢測腸道菌群,益生菌應該能夠成為腸道中主要存留的細菌。
安全
益生菌中的添加劑應該是安全的。

每次吃多少合適?
建議每次吃至少100億以上活性益生菌。
吃飯的時候注意什么?
益生菌厭氧,服用時應該盡量避免和空氣接觸。比如,給孩子吃益生菌時,一旦沖好就要盡快服用。
為什么呢?
原因很簡單——粉末狀的益生菌原本處于休眠狀態(tài),遇到水就“活過來”了。此時,就會被空氣中的氧氣“干掉”,所以在它們“陣亡”前,要趕緊吃下去。
有家長可能會說,我家娃娃還太小,喝得慢,難免會有益生菌陣亡呀,怎么整?你可以把粉末倒進小勺里一點兒,沖上水,這也就是“一口”的量,然后給孩子迅速喝下去。之后再沖下一勺,反復幾次,一包益生菌也就吃完了。
益生菌怕燙,沖水時水溫不要超過37℃
作為從母乳中提取出的活菌,且又在人體內存活,益生菌的最佳生長溫度和人類腸道正常溫度相近,大約是37℃。
所以,沖益生菌制劑的水溫,最好不要超過37℃,不然益生菌就被燙死了~

益生菌不要與抗生素、思密達(蒙脫石散)同食
抗生素是殺細菌的,而且是個“盲人殺手”,不分好細菌和壞細菌,是細菌就殺;而益生菌也是細菌,所以抗生素和益生菌同食,結果就是——沒被空氣殺死、沒被熱水燙死的益生菌,好容易到了腸道里,被抗生素殺死了……,口服抗生素最低2小時后再用,肌注最低4小時,靜滴最低6小時后。
注:本文僅為普及益生菌知識,請在醫(yī)生的指導下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