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是如何過七夕?且看古北水鎮(zhèn)七夕奇遇記

《詩經(jīng)》有言,“七月流火”,夏去秋來。
農(nóng)歷七月初七,是中國傳統(tǒng)的七夕節(jié)。
七夕節(jié)起始于上古,普及于西漢,鼎盛于宋代。
七夕節(jié)所在的農(nóng)歷七月,《夏小正》中說“初昏,織女正東向”,七月黃昏,抬頭可以望見織女星散發(fā)著美麗的光輝,朝向銀河東岸的牽牛星?!对娊?jīng)》有言“七月流火,九月授衣”,夏已末,秋將至,女子們要開始搖動紡車,織布制衣了。
于是,天上的星星被遙想成了人間女子的保護神和寄托心愿的所在??椗囊庀笤谶@個迎向秋天的時間段凝固了下來,關(guān)于她的想象,她那些巧慧特質(zhì),以及與牛郎相互牽絆的故事也由此展開。
其實在過節(jié)這件事上,現(xiàn)代人的想象力貧瘠得遠不如千年前的古人。
七夕習俗

■?穿針乞巧

穿針是最早的乞巧方式,始于漢,流于后世?!段骶╇s記》記載:“漢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針于開襟樓,人具習之。”農(nóng)歷七月初七的夜晚,漢族民間女子要當庭布筵,虔誠跪拜織女星,乞求保佑自己心靈手巧,乞求智慧和精巧女工技藝。
長安城中月如練,家家此夜持針線。
仙裙玉佩空自知,天上人間不相見。
唐代詩人崔顥的這首《七夕》,就再現(xiàn)了都城長安七夕之夜的盛景。
■?喜蛛應巧

喜蛛起于南北朝之時,《荊楚歲時記》說:“是夕,陳瓜果于庭中以乞巧。有喜子網(wǎng)于瓜上則以為符應。”五代王仁?!堕_元天寶遺事》說:“七月七日,各捉蜘蛛于小盒中,至曉開;視蛛網(wǎng)稀密以為得巧之侯。密者言巧多,稀者言巧少。民間亦效之”小小蛛網(wǎng),歷代驗巧之法也稍有不同,南北朝視網(wǎng)之有無,唐視網(wǎng)之稀密,宋視網(wǎng)之圓正,后世多遵唐俗。
■?投針驗巧

投針驗巧是七夕節(jié)的傳統(tǒng)習俗活動之一,盛行于明清兩代。通過把繡針放入形成水膜的容器中,看其能否漂浮、在容器底部形成圖案,以驗智巧,也稱“浮針試巧”、“丟巧針”。
■?曬書曬衣?

古代,“七夕”節(jié)還有曬書、曬衣的習俗,據(jù)說是可以避免蟲蛀。人們選擇七夕曬書是因為七月七日,天門洞開,陽光強烈,是龍王爺“曬鱗日”,人們多在此日暴曬衣服、棉被之類,以防蟲蛀,讀書人也往往在這一天曝曬書籍。
有些讀書人還會在這一天曬書,來展示自己的滿腹才華。
劉義慶在《世說新語》中就記載了一個曬書的故事:七月七日人人曬書,只有郝隆跑到太陽底下去躺著。人家問他為什么,他回答說“我曬書”.曬肚皮就是曬書,短短幾十個字就寫出了郝隆的書生意氣。
七夕還有更多有趣的習俗.....
就讓我們來古北水鎮(zhèn),看看體驗古人是怎么過七夕的吧。

“何其有幸,得遇吾卿,與你年歲并進”,8月22日?古北水鎮(zhèn) 聯(lián)合?漢服來啦特別出品七夕奇遇記,開啟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古時七夕光景,宣揚中華傳統(tǒng)文化。


與您相約,穿越千年,一同對話。
15:00 - 17:00? 巡游
古代歷史知名cp,如李隆基&楊玉環(huán),蘇軾&王弗,杜甫&楊氏.....等等神仙眷侶才子佳人將身著漢服,以漢服花船巡游的方式訴說著他們的愛情佳話,帶領大家穿越到那個充滿浪漫和傳奇的時代,感受那份真摯而美好的愛情。

17:00?- 18:30?古風《梁祝》舞臺劇
一朝化蝶成百戲,經(jīng)典愛情故事《梁?!贩略賱?chuàng),登場日月島大戲臺。您可欣賞繼《千里江山》、《西廂新演》和跨越千年的對話——《屈原》篇后,由古北水鎮(zhèn)主辦,漢服來啦承辦,佛倫漢服、喬織漢服服飾指導跨越千年的對話——《梁?!菲?,“情本無心種,卻在心中生,時現(xiàn)又時隱,有形卻無形”、“我從此不敢看觀音,妙語蓮華嬌女心;遙寄月華玉釵裙,芳魂無處尋”,穿越歷史的時空,親臨梁祝的命運之旅。感味傳統(tǒng)文化的獨特魅力,傳遞永恒的愛情價值觀。

五千年文化,三千年詩韻,回首文人名仕,少年志存高遠躊躇滿志驚詩壇,壯年金戈鐵馬征戰(zhàn)沙場衛(wèi)家國......在浩如煙海的詩詞里,您可一同對話主創(chuàng)團隊,進行詩詞問答游園學士環(huán)節(jié),答對者將獲得七夕伴手禮一份,期待與君相逢,流連詩詞畫意間。


【跨越千年的對話——屈原】劇照
19:00-20:00 七夕奇遇記晚會?
梁山伯與祝英臺將化身為七夕時空游園人,開啟七夕光景,帶游客穿越千年,觀賞一襲唐、宋、明三代服飾漢服美人大秀,體驗古人如何過七夕傳統(tǒng)習俗,逢妙世情緣,8組16位古代歷史cp穿越七夕好時節(jié),將與您見面,展示千古帝王為玉環(huán)描眉的柔情浪漫,體會李靖紅拂投針驗巧的聰明才智.....更有對月穿針,扎紅繩,吃巧果,場場上演。

青青子衿,緣兮今兮,穿越千年,漢服來啦七夕好時節(jié)與君相約古北水鎮(zhèn)。
#公眾號介紹
漢服來啦
帶你走進漢服綜藝現(xiàn)場
感受民族服飾文化魅力
遇見漢服,讓你更年輕
掃描下方二維碼
關(guān)注我們

? ? ??漢服文化于我,更多是一種情懷,是一份自幼時便耕織于心中的信念。無論是日常出行,亦或是登上央視春晚,北京春晚,國家寶藏,經(jīng)典詠流傳等眾多漢服綜藝大舞臺,都旨在呈漢服之美,展國風之韻。
? ? ? 行走在路上,我們是一群復興者,一群形象宣傳大使,我想要將漢服背后承載的文化寓意傳遞給每一位愛好者,同心同力,將民族精神發(fā)揚。服飾歷史的發(fā)展源遠流長,文化皆存。而如今,我們跟隨時代腳步,繼承革新,初心不改,堅持原創(chuàng),不同的形制穿出不同的風采,活靈活現(xiàn)成為行走的文化——這就是復興。欣慰于愈來愈多人傳承意識的覺醒,感慨于因熱愛而生發(fā)出的魄力,也期待著有更多人加入,與我們同吟:得遇漢服,初心不忘,始于情懷,旨在復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