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文回顧】可愛可敬的老藝術家(秋思)

著名京劇老演員“千歲專場”演出結束已經一個多月了,但我好像還是沉浸在參與的興奮之中。因為老師在此次演出中要演出《六月雪·坐監(jiān)》一折,我就有機會參與為整個演出服務,也留下不少珍貴的照片和視頻。同時也深深的感受到了這些老藝術家的可愛可敬。
演出是由上海德鄰文化藝術團主辦的,發(fā)起人就是藝術團團長俞德鄰先生,俞先生自幼喜愛京劇和評彈。愛好了大半輩子戲曲的俞先生,自己從事的卻是餐飲行業(yè),上海灘大名鼎鼎的“德林酸菜魚火鍋”就是俞先生一手打造的。在俞先生的苦心經營下,“德林”酸菜魚取得了巨大的成功,這也給俞先生帶來的豐厚的經濟利益,十幾年的努力和積累,俞先生成為一名真正的成功人士。
但俞先生與別的成功人士不同的是,他在不斷開拓自己業(yè)務的同時,念念不忘的還是自己從小的喜好——京劇和評彈,并且也不斷地努力嘗試,使自己的財富不僅僅停留在物質的層面上,而使它變得更有意義和人文價值,在成功贊助了“《庭月生輝海上雅韻》—— 秦建國、毛新琳評彈專場”演出以后,俞先生便自己成立了藝術團,并開始籌備這臺名為“著名京劇老演員千歲專場”的演出。他去杭州,到蘇州,赴常州,力邀宋寶羅、白玉艷、月明珠、那正鑫等前輩老演員出山,還自策劃開始,每周一次與王玉田、筱高雪樵、熊志麟、王鳳蓮等前輩演員商量演出事項,整個演出從前期籌備、走排、響排、聯(lián)排到最后演出,每件事都是俞先生親力親為,為的就是確保演出的成功舉辦。甚至象接送演員這樣的事兒,每次也都是俞先生親自開車接送。更讓人感動的是,俞先生為每位老演員都買了保險,讓他們在整個排練演出過程當中后顧無憂。
整個排練演出期間,正值俞先生位于中原地區(qū)包頭路的新店裝修,俞先生把一切事務都托付給別人,自己一心一意的為演出服務。演出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演員、觀眾都盛贊俞先生為京劇做了一件好事,俞先生卻謙遜得抱拳拱手感謝各位演員的努力,并一再強調老演員們的辛苦和不易以及他們的辛苦和汗水為觀眾所帶來的美的享受。
演出排練是從08年12月1日正式開始的,所有排練都是在京劇院的排練廳舉行,12月7日在上海天蟾京劇中心逸夫舞臺正式演出,在整個排練、演出過程中,我們除了看到老演員的敬業(yè)和一絲不茍的演出精神以外,更讓我們感受到了老演員們的可愛。
白玉艷是整場演出中年齡僅次于王玉田老先生的演員,已86高齡,自1962年最后一次在天蟾舞臺演出以后,就再沒有在上海登臺演出過,這次在俞先生的真誠邀請下再次出山,披掛上陣演出自己的拿手好戲《梁紅玉》片段“擊鼓戰(zhàn)金山”。
白老對待演出十分認真,她提前兩個星期由妹妹和女兒陪同從常州來到上海,并要求到京劇院試妝和扎上靠試試,在京劇院趙磊先生(本場演出的舞臺監(jiān)督)的安排下,很快白老就來到了京劇院試妝,并扎上大靠還跟筱高老表演了一段小快槍。當多年未扮上的白老穿戴整齊以后,整個人立刻象發(fā)現(xiàn)獵物的獵豹一樣,雙目炯炯有神,小老太太一下變身成為不讓須眉的巾幗英雄,圓場干凈利落,靠旗紋絲不動,小快槍身手矯健,在一旁觀看的京劇院演員們都羨慕得嘖嘖稱奇。打完小快槍的白老還擺了幾個武旦經典造型讓人們拍照,還跟化妝師和在一旁陪同的王鳳蓮老師等合影。試妝結束,固執(zhí)的老太太拒絕了女兒要她回常州休息、準備演出的請求,執(zhí)意留在上海準備演出,并在演出前謝絕了一切來訪和應酬,專心休息和準備演出,俞先生也專門安排人照顧老太太的生活起居。
在整場演出中,年過耄耋的幾位演員當中,筱高雪樵無疑是最辛苦的,時年83歲的筱高老,不盡要自己演出麒派名劇《宋世杰》的“三公堂”和他享譽劇壇的紅生戲《古城會》片段,還要扎上靠為白老助陣演出“戰(zhàn)金山”的韓世忠一角。一趕三的演出對當今的年輕演員來說都是一個巨大的考驗,何況筱高老已年過耄耋,而且還要擔負著照顧多病妻子的重任。但筱高老的樂觀和豁達讓我們這些小輩汗顏。他不僅安排好妻子的飲食起居等日常生活,出色的完成了自己的演出,還給白老設計梁紅玉的水戰(zhàn)和開打,并且?guī)椭鷰ьI其他演員完成演出。
然而就是這樣一位德高望重,而又身懷絕技的前輩武生藝術家,卻一直以來得不到安享晚年的權利。當我們走進筱高老的家,簡直不敢相信這是一代武生藝術家的晚年棲身之地。斑駁漆黑的墻壁、光禿禿的水泥地以及破爛不堪的凳子,冬天連洗個熱水澡的地方都沒有,讓我們不敢想象這位藝術家是如何生活的,更何況還要照顧一個身染重病的妻子小毛劍秋。而筱高老卻樂觀豁達的說:“這樣蠻好”,“這樣蠻好”讓我們看到兩位藝術家知足常樂的人生態(tài)度和依然堅強的晚年生活,同時我們也不盡要問問京劇院領導和有關主管文化事業(yè)的領導,像這樣國寶級的藝術家在我們的現(xiàn)實生活中還有幾位,難道他們的生存條件和生活質量不應該比熊貓更好嗎。這里又要感謝俞先生了,俞先生找人給筱高老的家進行了裝修,鋪上了地板;裝上了熱水器,讓老人家在冬天不需要再到外面的浴室洗澡。
然而俞先生的個人努力,又能改變多少老藝術家的晚年生活呢,這樣積德行善的好事不是應該我們的政府部門、有關領導和社會各界一起來關心嗎,眾人拾柴才能火焰高啊,只有全社會都行動起來,才能真真正正地在生活上關心這些老藝術家們,在事業(yè)上幫助他們,讓他們真真正正的覺得晚年幸福,同時也讓他們的藝術絕技能真真正正的傳承下去,流芳百世。(2009年2月 秋思于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