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學散雜知識點 | 第二十七期


上期回顧
電影學散雜知識點 | 第二十六期
{尤里斯·伊文思}


?尤里斯·伊文思
紀錄電影的先驅
代表作:《四萬萬人民》
《西班牙土地》
《風的故事》等
尤里斯·伊文思(Joris Ivens,1898年11月18日-1989年6月28日),出生于荷蘭尼梅格城,荷蘭導演、編劇、制作人,畢業(yè)于鹿特丹市高等經濟學院。
1927年,在荷蘭的一家小酒吧執(zhí)導了個人首部短紀錄片《齊迪奇紀事》。1928年,執(zhí)導短紀錄片《對運動的研究》。1932年,執(zhí)導紀錄片《英雄之歌》。1938年,拍攝紀錄片《四萬萬人民》。1941年,執(zhí)導新聞紀錄片《警報!》。1946年,執(zhí)導紀錄片《印度尼西亞在呼喚》。1950年,執(zhí)導紀錄片《世界青年聯(lián)歡節(jié)》,這是伊文思的第一部彩色片。1965年,執(zhí)導紀錄片《西北風》,該片獲得第31屆威尼斯電影節(jié)圣馬可獅獎-最佳紀錄片。1969年,其個人自傳《攝影機和我》出版。1976年,執(zhí)導紀錄片《足球風波》,該片獲得第2屆法國凱撒獎-最佳短片-紀錄片。1980年,執(zhí)導紀錄片《上海第三醫(yī)藥商店》。1984年,執(zhí)導紀錄片《風的故事》,此片是他的最后一部作品,他憑借該片獲得第2屆歐洲電影獎特別成就獎。1988年,威尼斯電影節(jié)向90歲的尤里斯·伊文思頒發(fā)了終身成就獎。1989年6月28日,尤里斯·伊文思在法國巴黎去世。


尤里斯·伊文思熱愛人民,他的紀錄片主題總是人民,他始終和勞苦大眾站在一起;伊文思的作品中搬演的情況是比較多的,他強調主觀真實的紀錄。
伊文思認為音樂恰當?shù)氖褂酶鼙磉_影片的目的,但是一定要再現(xiàn)真實的聲音。他的片子中人民的身影是普遍且始終存在的。他用自己伊文思式的審美體驗,真實地紀錄他所親身觀察到的每一處事件始末,但他的真實又是充滿藝術的,正因為伊文思電影人與藝術家的雙重身份,人們可以感受到在他影片畫面與音樂中迸發(fā)出的獨特魅力。
政治元素是伊文思電影中不可分割的部分。否認這一點等于否認了伊文思。對伊文思的生平和創(chuàng)作來說,越想試圖排除政治元素或民族情感的文化分量就越會失去意義。


《四萬人民》
《四萬萬人民》是美國1939年尤里斯·伊文思執(zhí)導的紀錄片。
伊文思1938年在中國拍攝的《四萬萬人民》不僅是他電影生涯的代表作,也是他與中國維持50年的情誼的開端。
從抗戰(zhàn)開始,在不同的年代,他用自己的鏡頭紀錄下了不同的中國。影片讓人們看到1938年中國人生活的片段——呼吁抗戰(zhàn)、對日作戰(zhàn)、日軍炮火下死傷的平民以及上層人士的運籌帷幄等等,令人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