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治通鑒:說錯話,站錯隊后,如何避免報復
《資治通鑒》周紀一
【原文】
初,智宣子將以瑤為后。智果曰:“不如宵也?,幹t于人者五,其不逮者一也。美鬢長大則賢,射御足力則賢,伎藝畢給則賢,巧文辯慧則賢,強毅果敢則賢,如是而甚不仁。夫以其五賢陵人,而以不仁行之,其誰能待之?若果立瑤也,智宗必滅?!备ヂ?,智果別族于太史為輔氏。
【譯文】
當初,晉國的智宣子想以智瑤為繼承人,族人智果說:“他不如智宵。智瑤有超越他人的五項長處,只有一項短處。美發(fā)高大是長處,精于騎射是長處,才藝雙全是長處,能寫善辯是長處,堅毅果敢是長處。雖然如此卻很不仁厚。如果他以五項長處來制服別人而做不仁不義的惡事,誰能和他和睦相處?要是真的立智瑤為繼承人,那么智氏宗族一定滅亡?!敝切又弥焕?。智果便向晉國太史請求脫離智族姓氏,另立為輔氏。
【故事情節(jié)】
公元前542年的某一天,晉國國君晉平公便問祁黃羊,說:“南陽缺個縣令,誰可以擔任這個職務?”
祁黃羊想都沒想,便回答道:“解狐可以?!?/p>
晉平公聽后,很震驚地看著祁黃羊,說:“那個解狐不是你的仇人嗎?你推薦他干啥,莫非你是在說氣話?”
祁黃羊若無其事地回答說:“您剛才問誰可以擔任這個職務,不是問誰是我的仇人。”
晉平公很是稱贊祁黃羊的話,就任命解狐為南陽縣令。國人對此都說好。
過了一段時間后,晉平公又詢問祁黃羊,說,“國家缺少掌管軍事的官,誰可以擔任這個職務?”
祁黃羊回答說:“祁午可以?!?/p>
晉平公不解地問:“祁午不是你的兒子嗎?”
祁黃羊回答說;“您問誰可以擔任這個職務,不是問誰是我的兒子。”
晉平公又稱贊祁黃羊,就又任用了祁午。國人對此又都說好。
晉平公覺得祁黃羊是一位非常賢德的人,從他推薦的兩個人中可見他做事公正無私,舉賢不避諱仇敵,更不避諱兒子。此后晉平公便對祁黃羊很是信任,每次對方提出的意見,大部分都給予采納。
有一天,祁黃羊趁著晉平公高興的時候,就說:“如今大王加重賦稅、修建池臺樓閣,卻不務政事,政務已經(jīng)落在私家門下了,如果不重新整頓朝綱,晉國恐怕不能長久。”
晉平公聽后,內(nèi)心雖然有些不爽,居然有人公然指責自己的行為。但是回過頭細想,覺得很有道理。于是開始加強公族管理,加強中央集權,開始著手廢除日益強大的智氏卿爵,雖然沒有得逞,但也使得智氏勢力大減。
后來智文子忍辱負重,低調經(jīng)營智氏家族40余年,終于在公元前501年,讓自己的兒子智宣子成為晉國執(zhí)政官,智氏從此復興。
面對日益強大的智氏,趙氏家族族長趙鞅,隱隱約約感覺到潛在的危險,于是便聯(lián)合韓氏,魏氏打壓智氏,從此智氏和趙氏之間的矛盾便日漸深厚。
公元前493年智氏家族族長、晉國執(zhí)政官(正卿)智文子智躒去世。趙氏家族趙鞅和智宣子共同執(zhí)掌晉國。在趙鞅執(zhí)政期間,智宣子眼見自己的家族勢力,每況愈下,于是與智氏家族成員商議從自己的兒子當中選擇一位能力超強的人擔任下一屆智氏掌門人。
結果當智宣子提出由其小兒子智瑤擔任下一任掌門人時,智氏家族成員,智果第一個站出來反對,說智瑤不如智宵。
一般情況下,別人家的事情,外人不易插手干預,特別是選用繼承人這方面。因為你只要亮明自己的態(tài)度,無論誰成為繼承人,你都會得罪一方。
智果在智宣子說出自己的想法時,他不是等智宣子把話說完,而是條件反射性的反對。其實無論后期智宣子會不會聽從他的意見,他就率先得罪了領導。一般情況下普通人當眾講話,有人站出來提出反對意見,都會惱羞成怒,何況是需要威嚴的家族族長呢。
智宣子在選用誰做繼承人時,其實已經(jīng)有了自己的打算,因為他是從大局觀考慮的,當前智氏家族在趙氏掌門人趙鞅的打擊下,在晉國的勢力已經(jīng)大不如以前了。與其選擇懦弱無能的大兒子智宵作為繼承人,然后家族被其他人吞并,還不如選擇能力超強的小兒子智瑤作為繼承人。
另一方面,智宣子提出讓智瑤作為繼承人,是想看看大家的想法,有多少人站在智霄這邊,有哪些人是支持智瑤的。這是一種政治試探,目的是等自己百年之后,后繼者能把自己家族人擰成一股繩。
智果等智宣子話音剛落,就立馬站出來給予反對,隨后細想一下感覺有點過頭了。怕智宣子一下子接受不了,到時候跟他來一場烈的辯論、上綱上線,就是唇槍舌劍、人身攻擊,甚至會演變成“全武行”。
為了避免這樣的事情發(fā)生,于是便委婉再委婉地說出智瑤身上的五個優(yōu)點和長處,然后稍稍停頓一下,再輕描淡寫地指出他身上一個小小的缺點。目的只有一個,就是為后面這一個缺點做鋪墊,因為這一個缺點才是真實存在的。而且它太過刺眼,也太要命,可能是一點就炸的火藥桶,這就需要有一些好東西陪襯、包裝、做緩沖。
智宣子聽完智果這番話后,默不作聲。因為他也經(jīng)常暗中觀察兩個兒子的一舉一動,發(fā)現(xiàn)兩個人都有心狠手辣,大兒子心狠做事卻優(yōu)柔寡斷,小兒子智瑤心狠但是是外強中干,能擔大任。所以無論智果怎么比喻,怎么委婉地使勁地說智瑤的壞話,都不為所動,甚至揚言如果選擇智瑤為繼承人,智氏家族將會被滅族。
從表面上講,智宣子和智果兩個人的想法都是對的,前者是領導,站在整個家族角度看待問題,家族處于什么階段,需要什么樣的人才,他最清楚。后者是下屬,雖然都同處于一個家族,但是他考慮問題的角度,更偏向于個人,使個人利益最大化。
智果之所以,力挺智宵,反對智瑤,他也是有自己的小算盤的。
1、借助勢力,提高自己在家族中的影響力。
因為假如智宵成功上位,面對自己才華橫溢且蠻橫要強的弟弟智瑤,他必然要借助旁人幫助自己來維持平衡,其中智果是站在智宵這邊的,他就是最好的選擇。外加上智宵個人能力不及弟弟智瑤,到時候事事都要依賴智果,而智果則可以提供智宵進一步延伸自己在智世家族的影響力。
2、為自身地位著想
如果選用智瑤作為家族的繼承人,那么他在家族的作用就顯得不重要,因為智瑤本身能力超強,對其的依賴性遠不如智霄。所以智果為了在后期能穩(wěn)固自己在家族中的地位,避免被晚輩邊緣化。
3、故意脫離家族組織,做多頭投資
眼見自己給領導提出的意見,沒有被采納。如果自己不做出點行動,日后當智宣子看到了,就認為他在危言聳聽故意嚇唬別人,到時候在家族中很難有話語權了。另一方面為了確保自己的智氏家族能延續(xù),為了防止真如自己所預料那樣,智氏家族慘遭滅門,自己率先經(jīng)過公證人的鑒定,脫離智氏家族。
為何智果認為智瑤有才不仁義,不適合做智氏掌門人呢?
所謂仁義,其實就是一種美好的品德,而不仁就是相對的無德或缺德,簡言之,就是說為人心狠手辣,有個性,做事為了達目的會不擇手段。
智果說了那么多點,智宣子依然無動于衷,于是趕忙回去做相應的準備。智果妻子見了不解的地問道:“夫君,今天跟族長開完會,為何臉色那么難看?”
智果回答道:“夫人你有所不知,今天族長詢問我,選用智瑤為繼承人時,我口無遮攔當面給予否決,還推舉智宵為繼承人。我本以為我把話說那么嚴重,希望他能有所警醒,沒想到他依然無動于衷,看樣子智瑤作為下一任繼承人是必然的了?!?/p>
智果夫人接過話說:“那這個問題挺嚴重的,我從小是看智瑤和智宵兩個孩子長大的,智瑤為人心狠手辣,見不得別人在他背后說他的壞話,如今智宣子在選繼承人時,本來是他們自己家的事情,你作為外人是不便說出自己的意見的,結果你公開反對智瑤為繼承人,如今你已經(jīng)跟他結下了梁子。”
“是的,智瑤今后作為繼承人,本身就是一個潛在的危險,現(xiàn)如今我又得罪了他,日后報復是在所難免的,所以我在想,要不要等事情發(fā)生之前先準備脫離智氏家族。”智果說道。
“智瑤是一個有仇必報的孩子,既然你把話說砸了,如果感覺情況很嚴重、前景很不妙、局勢無法轉圜,還不如馬上當機立斷、自行突圍、騎驢找馬、以便后期能化險為夷。不要存在僥幸心理,一旦真當事情發(fā)生時,到時候咱們就走不了了”智夫人說。
“以咱們目前的社會資源和財富,帶領自己的團隊和家人離開智氏,生存是完全沒問題的?!?/p>
智果在智夫人的分析下,果斷下定決心離開智氏家族。離開之前開了一場家庭會議,會議中強調兩點:第一,我們必須離開智氏大家族,否則大禍臨頭,如果有人想留下來的,繼續(xù)留,不想留的跟我到其他國家改頭換姓。第二,從今往后,無論誰要求你去評價一個人時,不要當面說對方的壞話,尤其是利益和繼承問題時,因為作為外人,一旦參與進去,你必然會得罪某個人。
智宣子聽說智果要脫離智氏家族,大為震驚。于是便派人把智果叫來談談心,以便做他的思想工作。
“聽說你要離開智氏家族,為何?難道你是因為我沒有采納你的意見選用智宵,就對我有意見?”智宣子客客氣氣地說道。
“老朽不敢跟您鬧情緒,只是覺得智瑤這個人不仁不義,將會把整個智氏家族帶入火坑,為了給智氏留一只血脈,所以...”智果話還沒說完,就被智宣子打斷了。
智宣子:“好了,不用說那么多。既然你已經(jīng)做了覺得,我也不勉強,沒事了你先回去吧?!?/p>
智宣子是一位雄才大略的實干家,做事雷厲風行,從來沒有人敢在他面前鬧情緒,更沒有人主動辭退他。
結果今天,智氏家族最有智慧的人——智果,看智果沒有采納他的意見,就要離開智氏,智宣子內(nèi)心很不爽。但是也不好發(fā)作,畢竟人各有志,人各有各的想法,不能因為自己的喜怒而干涉他人的去留。
智果從族長辦公室出來后,便來到公證處尋找太史,要求太史將其從族譜中注銷,并交上家族權力等信物。
太史不由得說到:“智果,以你的智慧和地位,你在家族說一,誰敢說二,智瑤現(xiàn)如今當上掌門人了,你不應該高興嗎,我看他平日待你挺好的,為啥還要離開智氏,如果你離開智氏,你在智氏多年積累的財富和人脈將沒有了。你舍得嗎?”
智果說:“兄臺,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有些事情不是你看起來那么簡單,智宣子上次向我們咨詢智瑤當掌門人的事情,我當場反對。先如今我與智瑤已經(jīng)結下梁子。如果盡早脫身,等他日后抓住我的把柄,然后慢慢弄死我和我的家人,到那時候我就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p>
太史:“沒那么嚴重吧,我看智瑤這個孩子,除了做事心狠手辣,不按照常理出牌外,其他方面都很優(yōu)秀的,你不要那么悲觀。何況你沒有更好地去出,還不如等找到合適的地方又或者再看看,也許智瑤會良心發(fā)現(xiàn),知道你當初的苦衷,知道你是跟智宵一個隊伍的,你反對他是各為其主,他不會為難你?!?/p>
智果:“謝謝老兄的勸導,我已經(jīng)下定決心離開智氏了,您還是簽字吧?!碧芬娭枪敲磮?zhí)拗,也不再多說什么了,直接將其及他的家人從智氏族譜劃去。然后給予他公證書。
智果拿到公證書后,第二天便帶著家人離開了智氏家族,改為輔氏。其他家人由于舍不得現(xiàn)如今的錦衣玉食的生活,便沒有離開。
在公元前453年三月丙戌日(農(nóng)歷三月二十三),韓氏、魏氏臨陣反水,和趙氏串聯(lián)打敗智瑤,智氏家族人員全部被殲滅,其中家族土地被韓魏趙三家瓜分。
更多精彩內(nèi)容,請關注首發(fā)公眾號:【鑒史悟道】
和20萬歷史愛好者共同研讀《資治通鑒》,學點通鑒智慧,少走十年彎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