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讀紅樓夢|68 猜忌是一種本能,消極精神也可以轉(zhuǎn)化為積極力量

猜忌是書中很常見的橋段,比如黛玉起初見大家都跟寶釵好,就懷疑寶釵藏奸,后來被晴雯堵在門外,又懷疑寶玉要疏遠自己。寶釵滴翠亭偷聽便懷疑小紅是奸淫狗盜,小紅聽了寶釵的話就猜忌黛玉對自己不利。

第二十九回寶玉和黛玉吵架時,鬧得要砸玉,襲人紫鵑都嫌棄是對方告訴了賈母。
第三十四回寶玉挨了打,焙茗猜是薛蟠因為蔣玉菡的事吃醋,走漏了消息,綜合他平時行止,連薛寶釵都懷疑是他,不同以往,這次曹公直接幫他洗刷了冤屈。
薛蟠喊冤后猜寶釵是看上了寶玉,后來又懷疑柳湘蓮是風月子弟,被打的如泥豬一樣,而柳湘蓮也懷疑賈璉說媒的動機,聽了寶玉的話就懷疑尤三姐不干凈。鳳姐醋妒心更強,總是提防著賈璉,對平兒也不太放心,三人心中不知藏了多少貓膩。
之后王夫人又懷疑鳳姐遺落了繡春囊,鳳姐禍水東引,順便想出裁員的主意。寶玉在晴雯被趕出去后,懷疑是襲人麝月排擠晴雯,晴雯也懷疑是有人誣陷她。而從上帝視角來看,裁員主要是因為賈家驕奢淫逸導致入不敷出,而根本上原因是由于賈家失勢引起的。

在這條猜忌鏈上,曹雪芹不斷晃動著踩在上面的人,挑撥著人心,刺激人的神經(jīng),要不說《紅樓夢》是部人性的教科書呢。因為里面有太多涉及人心深處,神秘莫測的地帶,你可以順著一條路逐漸走向幽暗,也可以心向著光明,總之一切都在于你自己。
猜忌是人類千百萬年來進化出來的生存本能。曹雪芹又喜歡瞞人,無形中也加重了人心中的猜忌。通過書中的這些故事,也可以看出,曹公也有意探索人性的微妙。
人們在沒有結(jié)果之前,在缺乏證據(jù)的時候,會先給出一個符合常識的結(jié)論。猜忌是一種超前感知能力,可以幫助我們提前獲取信息,是潛意識中的自我保護機制。
在動物世界,別人強壯,就意味要失去生存繁衍的權(quán)力,相互之間會產(chǎn)生敵意,輕者被驅(qū)逐族群,重者便會自相殘殺起來,即便平時溫順和平的動物,為了繁衍生存,也要拼命斗個你死我活。
在自然界,趨利避害是很常見的現(xiàn)象,而人類擅長偽裝,使這種心理變得更為復雜。在封建社會,別人地位高了,自己要低人一等,別人有錢有勢了,以后很可能會受他壓榨。

猜忌來自潛意識,有時候就是感覺一件事不好,或是不喜歡,但就是說不出來。世界上有錢有勢的一堆,但不能很快影響到我們,可一旦身邊的人突然發(fā)跡,則會表現(xiàn)出很不安的感覺,我可以無,但你不能有。
有的人嫉妒心強些,有的弱些,但總歸是有的。這不是病,王道士胡謅的妒婦方,也說此病無藥可解,只有每天吃飽喝足,放寬心,壓壓心火,等到老了走不動了,病自然就好了。
猜忌嫉妒受潛意識控制,是為了應付潛在威脅,適應復雜的生存環(huán)境進化來的本能,并且不一定都是壞作用,黛玉晴雯一樣會猜忌,也不必耿耿于懷。
消極的心理,也有積極的作用,猜忌幫助人們提前規(guī)避風險,豐富想象力,而刻板印象也可以幫助人們節(jié)省精力,偏見則幫助人們形成自我意識,塑造獨特精神。

心理上有個償還現(xiàn)象,你越是回避它,不去想它,越是會加重這種心理。戰(zhàn)勝恐懼的唯一方式就是面對恐懼。在大海上航行,抵抗風浪的最好方式,就是找好角度直面它。
嫉妒偏見是很正常的心理,你越是回避它,反而越加重這種心理。我們需要正確地看待它,如果你嫉妒別人,也不必在意,如果別人心懷偏見,也不必要求他改正。
堵不如疏,應該將消極的精神引導為正向力量,而不是嘗試努力消除它。
人世間的惡,是知其不可為而為之,就像那些變本加厲對付自己同胞的,那些愛銀錢而忘骨肉的拐子;像賈雨村、夏金桂、賈環(huán)這樣殘暴冷血貪婪自私,為達目的不擇手段的。他們把自己的快樂建立在別人的痛苦之上,沒有一絲惻隱之心,這才是真正的萬惡之源。將變化之物,化為不變,將不同之物,化為唯一,這本質(zhì)也是一種邪。而偏見和猜忌是屬于每個人所獨有的,強行控制,反而是不自然。
我們需要容許一時的消極,讓大腦停下來,清醒一下,也好積蓄力量,向更準確的目標前進。
人的身體和心靈需要慢慢成長。接受一個真實的自己,明白自己的不足,發(fā)現(xiàn)自己的長處和喜歡的事,一直增益下去,才能夠走得更遠,長得更高。
我們需要保持一種正向偏見,所謂正向偏見,是不斷質(zhì)疑否定,不斷循環(huán)向上的過程,我們保持偏見,是為了以我為主,但也明白他人的意見可以幫助我們不斷進步,優(yōu)化改進自己的認知。
消極的偏見是羞于懷疑,不肯質(zhì)疑,固執(zhí)己見,為維護自己的存在價值,而否認別人的存在價值,一味順從情緒和感覺,盲從而不知改進。

情緒和偏見每個人都有,只是我們?nèi)萑套约旱耐瑫r,也需要容忍他人的。
人類經(jīng)歷了數(shù)百萬年的演化,有些生存本能是與生俱來的,純粹的正與純粹的邪,逐漸被大自然淘汰,而最終能使人類繁衍生存下來的,是在正邪之間,人與人建立起聯(lián)系的感情。最兇狠的野獸,和最嬌弱的飛禽都已被淘汰,反而最弱小的螞蟻,通過緊密協(xié)作,建立起龐大的種群。
正與邪藏在我們每個人心中,只要心臟還在跳動,人就難以避免受到各種激素影響,只要大腦還能接收信號,就會受到情緒的控制。在無數(shù)條神經(jīng)纖維的作用下,我們平時的判斷,多來自大腦這個混沌世界所給出的感覺。這個感覺大多是根據(jù)自己社會經(jīng)驗與一般常識,和喜好偏向給出的非理性判斷。
現(xiàn)實的世界總是充滿矛盾,需要我們努力去調(diào)和,而如果事事順從心意,那么在未來也很難面對更復雜的人和事,也無法應對更艱難的挑戰(zhàn)。
我們的一生都被欲望和本能勾著前行,沒有什么道理可言。生活大道理俯遺即是,而強大的心境卻寥寥無幾,無法控制情緒沖動和感情的偏向,懂多少道理也沒用。

很多時候我們說的話,都是與自己行為相反的,相比動物,人類更擅長偽裝,我們喜歡用別人的過錯,來證明自己的無辜,埋怨別人的卑劣,而否認自己的骯臟。
看不見黑暗,便不知哪里有光,看的都是黑暗,便只能活在黑暗中。不能區(qū)分情緒偏見和理性判斷,將永遠處在混亂。
猜忌是人的自然本能,受潛意識控制,你無法避免這種超前感知能力,也不必強行壓制這種想法,煩就是煩,惱就是惱,有點自私也沒什么大不了。偏見讓我們保持以自己角度去看世界,而形成獨立思考。沒有偏見本就是偏見,沒有偏見就沒有自我,個人的生存價值也將無法體現(xiàn)。
晴雯一樣會大發(fā)脾氣,又是撕扇子,又是扎墜兒,賈寶玉一樣氣血上涌,又是踢襲人,又是摔玉砸玉。他們心中一樣懷揣著嫉妒偏見,一樣是乖僻邪謬,只是他們從來沒有放棄心中的情,沒有放棄去善待這個世界。
我們需要做的是保持一種正向的偏見,在正邪對抗中找尋真實的良善,去建立起彼此之間的感情,并把自己感情偏向于他們,僅此而已。
舉報/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