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RF—關(guān)于發(fā)射器的原理、歷史、簡介與雜談》(107)

圖解【半自動推桿式】的各部位名稱、功能及原理

本圖解以結(jié)構(gòu)最為簡單的半自動推桿式發(fā)射器——死拽夫的內(nèi)構(gòu),來講解這種供彈模式。
圖解未繪制電路、彈簧等部件請自行腦部,謝謝。
首先我們可以看到,半自動推桿可以主要分為三個部件——扳機、杠桿、推桿。這三個零件的安裝順序是:扳機先裝,并將滑軌套在扳機定位柱上,推桿與扳機安裝在同一層上,將滑軌套進下大黑點上,那是模擬圓柱。杠桿裝在推桿和扳機上方,杠桿有一個孔一個滑軌,位于上方的滑軌套在推桿上方的圓柱(圖為黑點)上,下孔套在被推桿套進的圓柱上。
杠桿的支點在下圓柱上,動力臂插入扳機上由兩個小圓柱組成的空隙中,阻力臂固定在推桿上??蹌影鈾C時,扳機上的前圓柱推動杠桿繞軸心逆時針旋轉(zhuǎn),實際表現(xiàn)為動力臂“后移”,阻力臂“前移”。前移的阻力臂推動杠桿前移,推動軟彈進入飛輪倉,使其接觸飛輪發(fā)射。

半自動推桿式發(fā)射器采用杠桿是精心設(shè)計的,動力臂、阻力臂的長度寬度都是需要細究,同樣阻力臂一端的滑軌也必不可少,不能用圓孔替代。
我們假設(shè),未扣動扳機前,杠桿的阻力臂的頂點處于平面A上,此時推桿的圓柱處于阻力臂開孔的頂端位平面B。當(dāng)我們扣動扳機時,杠桿繞軸心逆時針旋轉(zhuǎn),阻力臂向左旋轉(zhuǎn)到位,我們會觀察到,阻力臂的定點位于平面A+上。而由于與其連接在一起的推桿只能前后移動,不能隨著阻力臂的移動而上移至其開孔內(nèi)最頂端,一直維持平面B的高度,而不是移動到高于的B+或是低于的B-。所以我們會觀察到,在扣動扳機時,杠桿旋轉(zhuǎn),推桿前移,推桿的圓柱會從阻力臂滑軌的頂端移動到下端。但是實際上推桿的水平高度并未變化,變化的只是杠桿阻力臂的相對高度而已。
在杠桿旋轉(zhuǎn)+推桿前移的時候,推桿上方的那根穿過助力臂滑軌的圓柱,會從開口的上端移動到下端,實際的移動距離要比前圖所繪長得多。
最后的結(jié)論就是,如果不設(shè)計成長條型滑軌,而設(shè)計成圓孔,推桿就會一動不動,杠桿也一動不動,最終扳機就會無法扣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