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明/亮化設計師的“不為清單”——“不能做什么”比“能做什么”重要得多……
《天道》中有這么句話:只要不是我覺到、悟到的,你給不了我,給我了也拿不住。只有我自己覺到的,悟到的,我才有可能做到,我能做到的才是我的。
這話表達的意思,和我以前說的“沒有一個人,能通過看書看教程就能成為高手的”差不多。
看書看教程,就是別人把覺到、悟到的給到你,你想拿住必須得自己去練習,在實操的過程中去體會,去感悟,把事干成了,那才是自己的。
01
即便事情干不成,也可以從中學到些什么。
比如我以前在古鎮(zhèn)和朋友一起賣燈,最后我退出了,因為我發(fā)現(xiàn)自己內(nèi)心 對電商這類工作很排斥,即便這個事能賺錢,我依舊感覺如坐針氈,焦躁不安。
后來我找到原因,那就是我的價值觀中有個“創(chuàng)造”的成分在起作用,而單純的賣貨沒有讓我有創(chuàng)造感、成就感。
后面,根據(jù)這個底層價值觀,我也弄了自己的“不為清單”。
“不為清單”是以前看過一篇文章提到的,講OPPO和VIVO的創(chuàng)始人段永平,他在回顧自己的創(chuàng)業(yè)經(jīng)歷時,提到了“不為清單”這個重要的詞,可以理解成他給自己設定的一些做事做決策的原則。
比如不要在不懂不熟的事情上下重注,不要走捷徑,不要相信彎道超車等。
02
其實以前看“不為清單”這個詞的時候,并沒有太大的感觸。
年輕時我覺得每個人都有無限可能,只要努力,只要有時間有條件去學習去積累,總能把事干成的。
正因為有這種觀點,我那時在家族群發(fā)言發(fā)信息還挺積極的。
時不時發(fā)一些生意項目、搞錢思路、最新的前沿科技等信息。我期望這些不一樣的信息,能給大家?guī)硪恍┖玫母淖儭?/p>
只是在賣燈這個事情后,我才慢慢覺得,一個人真的是有自己的局限。
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見識閱歷的積累,思想的固化而越來越明顯。
想要改變一個人太難了,除非是他自己覺到悟到,知道不能這樣,需要找新出路。
所以現(xiàn)在我在群里基本不發(fā)聲了,除非有人主動聊。
03
不為清單的建立,最好是以自己的失敗、錯誤為基礎,從中去反思總結(jié)提煉出來,而不是從自己的成功經(jīng)驗中得來。當然從別人的失敗經(jīng)歷中借鑒也行。
因為成功經(jīng)驗只能知道自己能做什么,失敗經(jīng)驗才會告訴你不能做什么。
史玉柱也說,成功時總結(jié)的經(jīng)驗往往是扭曲的,但一個人失敗后的總結(jié)教訓那才是真的值錢。
比如我以前買二手電腦被騙,在會銷現(xiàn)場被忽悠,這些事情都深深印在腦海,現(xiàn)在還想騙我?不可能。
每一個失敗的教訓,都會讓我明白自己的缺陷在哪,失誤在哪里,化成不為清單上的一個條目。
比如情緒激動、時間緊迫時盡量不做決定。
因為會銷或者說很多營銷的精髓就是調(diào)動你的情緒,營造緊張感,權(quán)威性稀缺性,再不買就沒機會了,刺激你馬上購買,因而很容易讓上當受騙。
賣給我們二手電腦的也是營造一種時間緊迫感,那還是一對年輕的情侶,說是他們趕火車,怕晚點,所以沒有開機檢驗,而是拍了一段視頻,說機器的配置是這樣,好吧,我信了。
04
為什么說“不能做什么”比“能做什么”重要得多?
當分析一個事能不能做時,我們一定會掂量一下自己的能力、看看自己有沒有時間、想想大概要花多少錢或賺多少錢,當這些條件起沖突時,就很容易糾結(jié)。比如這個事可以賺錢,但自己沒那么多時間,要不要做?
總之,做選擇的本身就是一件很消耗心力的事。
而如果一個選擇擺在你眼前,基于你以前犯過的錯,你馬上知道這事不能做,根本不用花時間去分析它的可行性,自己有什么能力之類的,是不是很爽?
“不為清單”最大的好處就在這里,不僅可以大概率降低犯錯幾率,還能快速排除掉很多選擇,控制欲望,守住心神。
05
比如我的不為清單中有一條“不做沒門檻的項目”。
互聯(lián)網(wǎng)上很多這類信息,宣稱一部手機在家就能賺錢,人人都能做。
這類信息我直接略過。
不說是不是騙人,即便沒騙人,這事也沒有門檻,沒有門檻還能賺錢,那就一定會泛濫,一泛濫,這個事就會被稀釋得沒有價值,沒有價值就賺不到錢,那干嘛花時間去做?
相反,稀缺才有價值,稀缺才能造就高競爭力。
就像亮化設計領域的3D夜景動畫、夜景燈光秀的制作這種能力,行業(yè)內(nèi)會的人少,這個技能才有價值。
寫作也是,別看現(xiàn)在是自媒體時代,真正能原創(chuàng)好內(nèi)容的,還是非常少的。
這些能力才值得去打磨。
總之,我覺得建立起自己的“不為清單”是非常有必要的,它能快速排除掉那些我們不應該做的事,起到過濾錯誤的作用,非常實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