階級聯盟
“我工農聯盟呢?“ “不到啊?!?這是來自當代愛好哲學的人發(fā)自內心的疑問,也代表了階級聯盟的性質:即在特殊條件下兩個階級暫時的聯合,這種聯合往往由社會的變革產生,最終解散于外力或分歧。工農聯盟是曾經的蘇維埃進行武裝斗爭時的口號,其象征著兩個受壓迫的階級聯合起來向封建地主階級和資產階級斗爭,但這種聯合也有其局限性。 農民階級代表著舊時代小生產的運作形式,其在工農紅軍的土地改革前一直被地主階級支配其生產活動,并被殘酷的剝削其勞動所得。在解放后,他們擁有了自己的土地,擁有了生產資料,但其仍受制于小生產的模式而存在,曾經的人民公社化行動就是對其改造的一次嘗試。小生產模式下的農業(yè)是很難與資本主義制度下代表更高生產力的大生產模式相媲美,例如美國的產業(yè)化大豆田,其進口的價格甚至遠低于國家本土產出的大豆,所以在資本的運作下,中國的大豆產業(yè)曾經遭受過毀滅性打擊。而這種差異就體現在一個是用大型農機和工業(yè)化生產的農業(yè),另一個則是分散承包式以及地形緣故造成的相對傳統的農業(yè)形式,二者比較,更適用于資本生產和擴張的模式自然是集成度更高的生產方式。 這代表了傳統農民階級是會自然消亡的,或者以產品貿易的形式逐漸演變?yōu)樾≠Y產階級的生產模式,但從長遠來講,農業(yè)工業(yè)化后的“食品工廠”將會使從事農業(yè)的農民逐步轉變?yōu)檗r業(yè)工人,而其原本在大生產中的填補地位也將被取代,加入工人階級大軍。這證明了農民階級的局限性,也體現出了與工人階級的差別。 工人階級:工人階級天然的存在于資本工業(yè)的最前沿,他們通過高度產業(yè)化的生產分工緊密結合在一起,代表了先進生產力的同時,也支配著社會大生產的方方面面,而這象征著他們代表了最接近未來的生產模式,且在改變社會層面是最有希望的群體。 工人階級和農民階級的聯合在歷史上是出于同樣的共鳴,盡管他們的目的并不相同,但絲毫不妨礙他們存在共同的敵人這一事實,而這個敵人就是資產階級。 而在某些情況中,只要官僚階層和資產階級利用極左政策打破了這種聯盟,使得農民階級痛恨所謂傷害其利益的“工人的政策”,以至于在“糾正”過后,農民階層依然對當權者感恩戴德,且由于城市工業(yè)化進程的開始,不少人在資本生產中獲得了比以往農業(yè)更高的利潤,搖身一變成為工人階級,且對于他們本身來說是一種階級躍升,他們就這樣成為時代火車上生下的嬰兒,即將又一次成為廣大無產階級的一部分而貢獻力量。 與此同時,小資產階級也是當今社會中的一支不可忽視的力量,令人遺憾的是,目前他們與資產階級過分親近,且受他們意識形態(tài)的影響已經與工人階級產生了不小的矛盾,但鑒于他們所代表的小生產模式,同樣也會被更大的采用大生產的壟斷資本取代,在不久的將來也會面臨和無產階級一樣的處境:要么被剝奪資產成為無產階級,要么持續(xù)擴張成為資產階級的一部分,就目前的形式看,前者的可能性將遠遠大于后者。 這種矛盾的中心便是階級聯合的導火索,屆時的運動定會爆發(fā)出不可忽視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