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出版中,為何同行評審周期如此之長?四條對策解你燃眉之急
同行評審是學術出版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對于建立和維護學術期刊的可靠性至關重要。然而對作者而言,最常見的疑惑就是——為什么同行評審周期如此之長?
確實,最近一項研究在分析超過3500次評審經(jīng)驗后發(fā)現(xiàn),超過80%的稿件需要1個月以上的時間才能收到第一次回復,而整個同行評審過程平均需要17周才能完成。
為了更好地理解同行評審需要這么長時間的原因,本文將重點介紹同行評審的不同階段,并討論影響其所需時間的因素。此外,我們還提供了一些可供作者采用的建議,以便加速其文稿的同行評審過程。
同行評審過程的階段
同行評審過程的主要階段因期刊而異,但絕大多數(shù)期刊會包含以下階段:
作者投稿:
大多數(shù)期刊通過在線平臺受理投稿;在不同的平臺上,作者該如何操作,并非總是顯而易見。此外,期刊通常還會要求文檔滿足特定的格式和上傳要求。
例如,某期刊可能允許作者將文章所有內(nèi)容匯總后一次性上傳,而另一個期刊可能指定文件(例如Cover Letter、正文、圖片/表格、補充材料)必須分別單獨上傳。
根據(jù)作者對投稿期刊平臺的熟悉程度,僅僅提交一篇文章可能就會花費幾個小時,甚至一天以上的時間。我們建議您在起草文章時仔細閱讀目標期刊的作者指南,提前為之后的投稿過程做準備。
初步評估:
一旦稿件成功提交,期刊首先會進行篩選,確認稿件的組成結(jié)構是否符合期刊要求,確保所需的部分和格式都正確。雖然有些期刊有編輯助理協(xié)助這一階段,但有些期刊并沒有,因此初步評估可能就需要幾天到一周以上的時間。
編輯評估:
一篇論文是否能進入同行評審,通常由學術編輯、責任編輯、執(zhí)行編輯或總編輯決定。在這個階段,編輯將評估稿件的研究質(zhì)量和創(chuàng)新性,以及它是否符合期刊的收稿領域和出版目標。
一般情況下,期刊接收領域越廣泛,其收到的稿件就越多;而有些期刊專注于特定領域,則收到的稿件就會相對較少。與規(guī)模較小、更專業(yè)化的期刊相比,受眾廣泛、影響力較高的綜合性期刊通常會收到更多的投稿。
雖然編輯評估階段耗時在各個期刊不盡相同,但通常會持續(xù)一周或更長時間。
邀請審稿人:
如果編輯批準稿件進入同行評審,將向?qū)徃迦税l(fā)送邀請。常見情況是期刊會邀請多名(3名或以上)同行評審專家。
然而,由于學術人通常工作繁忙,期刊的邀請往往不被接受,導致編輯不得不重新邀請其他審稿人,或者是向?qū)徃迦颂峁┭悠?。這些問題通常會導致同行評審時間被大大地延長。
一旦某位專家同意對文章進行評審,期刊一般會分配給他們最多一個月的時間來完成評審。但是,許多審稿人會再要求延期,從而導致額外的延誤。
因此,尋找合格且恰好有空的審稿人,加上他們審稿所需的時間,會導致同行評審過程耗時3-6個月。
編輯的最終評估和決定:
審稿人完成評估后,將意見提交給責任編輯或執(zhí)行編輯,由編輯決定是否在小修或大修后接收稿件、允許作者修改和重新提交或拒絕文稿。
在某些情況下,審稿人之間的評價會有很大差異,責任編輯則會再邀請額外的審稿人。
如果稿件被有條件地接收,作者需要修改稿件,提交修改稿,并由審稿人對更新后的稿件再次進行評估,審稿過程就又延長了。
因此,即使在做出初步?jīng)Q定之后,審稿過程也可能還會再持續(xù)數(shù)周或數(shù)月。
影響同行評審所需時間的因素
除上述因素外,影響同行評審所需時間的其它因素如下:
稿件長度:較長的稿件可能需要更多的時間來審核,但稿件長度一般多取決于其研究領域。
專業(yè)性程度:專業(yè)性強的研究可能需要更長的同行評審時間,這是因為編輯需要花費更長的時間去找合適的審稿人。
期刊出版頻率:出版頻率高(月刊、雙月刊)的期刊,其審稿周期通常比季刊或者年刊短。在期刊網(wǎng)站或投稿指南中可以找到這一信息。
如何最大限度地減少同行評審延遲?
雖然有許多因素會影響上述的同行評審過程,但作者可以采取幾個步驟來幫助推動審稿,因而有望縮短自己稿件的同行評審時間。
這些步驟包括:
1、有策略地選擇目標期刊
選擇接收目標與稿件研究重點密切相關的期刊,可增加編輯和審稿人處理文章的熱情,從而節(jié)省時間。
有些出版商提供在線工具幫助作者尋找合適的期刊,LetPub也提供期刊查詢工具(免費)。
另外,LetPub還提供期刊推薦服務,由同行資深專家評估文稿并提供包含3-5個備選期刊的定制報告。
2、投稿前進行排版
雖然在投稿階段并非總是要求格式統(tǒng)一,但投稿前根據(jù)目標期刊指南進行排版,可以使稿件評估更簡單快捷,從而幫助節(jié)省時間。
作者應查看目標期刊的投稿指南,以確保自己的論文包含所有必要的部分并且結(jié)構合理。一些出版商甚至提供模板,來促進這一過程。
為節(jié)約時間,作者也可以尋求LetPub格式排版服務,以幫助根據(jù)目標期刊發(fā)布的指南正確地對文稿進行排版。
3、推薦潛在的審稿人
尋找合格的審稿人可能是同行評審過程中最耗時的階段。提供3-5位建議審稿人,可能有助于減少編輯花費在尋找合格人選來評估手稿上的時間。
需要注意的是,作者在推薦潛在審稿人時應仔細考慮,以避免潛在的利益沖突。
4、發(fā)送跟進電子郵件
許多期刊提供同行評審過程的時間估算表,并通過在線提交平臺進行實時狀態(tài)更新。
但是,如果一篇稿件在任一階段停留超過數(shù)周,通訊作者可以考慮向編輯發(fā)送電子郵件詢問稿件狀態(tài)。
考慮到同行評審涉及的所有人員以及完成有效評審所需的階段,審稿過程通常需要耗時幾個月才能完成也就不足為奇了。
然而,只要有一點遠見和準備,作者就可以幫助讓這個過程更輕松、更快速地進行。


SCI論文英語潤色│同行資深專家修改│專業(yè)論文翻譯│格式排版整理│SCI論文圖片處理│Video?Abstract|學術翻譯英譯中│SCI論文查重│LaTeX論文潤色│SCI論文寫作講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