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三十日讀《藝術的故事》27
實驗性美術 ——20世紀前半葉 筆記: ??1.20世紀的建筑不產生于創(chuàng)新實驗。未來是屬于當時決心從頭做起的人,他們不執(zhí)著于風格或裝飾,不斤斤計較于創(chuàng)新還是守舊。年輕的建筑家否定建筑是一種“美的藝術”的觀念。他們完全拋棄裝飾,打算根據(jù)建筑的目的來重新看待自己的任務。 ??2.包豪斯所提倡的理論有時被概括為“功能主義”,其宗旨是,只要設計的東西符合它的目的,美的問題就可以隨它去,不必操心。 ??3.功能主義風格的最佳作品之所以美,不僅由于它們剛巧適合它們的功能,還由于它們是出自富有機質和鑒賞力的人之手,那些人知道怎樣使建筑物不僅符合目的,而且看起來“合適”。 ??4.畫家應該拿什么做實驗,而他又為什么不能滿足于在自然面前坐下來盡其所能去描繪它呢?答案似乎是,藝術家已經發(fā)現(xiàn)他們應該“畫其所見”這個簡單的要求自相矛盾,所以藝術已經不知所從?!仡櫚<叭撕退麄冊谝环嬛斜憩F(xiàn)所知而不是表現(xiàn)所見的手法,希臘和羅馬藝術賦予圖式化的形狀而生氣,中世紀藝術接著使用它們來講述神圣的故事,中國藝術使用它們來沉思靜想。總之,這些場合都不要求藝術家去“畫其所見”,直到文藝復興,這一觀念才開始形成。 ??5.無論怎樣做,我們總是不能不從某種有如“程式的”線條或形狀之類的東西下手。我們內心的“埃及人”本性可以被壓抑,但是絕對不能被徹底摧毀。 ??6.表現(xiàn)主義者對于人類的苦難、貧困、暴力和激情深有所感,他們想正視我們生活中真實的一面表現(xiàn)他們對被剝奪權利的人和丑陋的人的同情,避開任何具有美麗和優(yōu)雅之感的東西,打掉“有錢人”實有的或設想的自鳴得意,這幾乎成為他們名譽所關的大事。 ??7.印象主義用“快照”捕捉瞬間的景象,結果是一片凌亂的輝煌色彩,引起了不舒服的感覺;于是,就導致了對秩序、結構和圖案的熱切追求,它激勵了那些強調“裝飾性”簡化的新藝術運動的插圖畫家,猶如當年激勵了修拉和塞尚之類的藝術大師一樣。 ??8.埃及人創(chuàng)作原則:從最能表現(xiàn)物體獨特形式的角度去描繪對象。 ??9.繪畫是在一個平面上表現(xiàn)深度,立體主義是一種嘗試,它不去掩飾這個悖論,而是利用這個悖論取得新的效果。 ??10.現(xiàn)代藝術家想創(chuàng)造事物:重點在于創(chuàng)造而且在于事物。 ??11.在更遙遠的往昔,所有藝術作品都是圍繞著一個必要的核心形成,是社會給予藝術家任務——不管是制作禮儀面具還是建筑教堂,是畫肖像還是畫書籍插圖。 ??12.實際上根本沒有藝術這回事,只有藝術家,他們是些男男女女,具有驚人的天賦,善于平衡形狀和色彩以達到“合適”的效果。更稀罕的是具有正直性格的人,他們不肯在半途止步,時刻準備放棄所有唾手可得的效果,放棄所有表面上的成功,去踏踏實實地經歷工作中的辛勞和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