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大又重的適馬105mm F1.4 Art究竟香不香?(上篇):上手體驗與實戰(zhàn)感受

105mm?F1.4?Art?是適馬第一款對外宣稱BEYOND?ART的鏡頭。單看參數(shù)就已經(jīng)十分唬人,然而見到實物時就會覺得外形更甚。


這是SGV體系里除500mm?F4?Sport以外,濾鏡尺寸最大的定焦,論體量在我看來算是藏在Art系列里的Sport鏡頭了。(笑)
本體附帶的三腳架做工出色,實操時穩(wěn)固可靠,沒有任何晃動感,通過腳架處的旋鈕可以拆卸。



附帶的遮光罩以旋鈕松緊的方式與鏡頭連接,前端覆蓋了軟橡膠蒙皮,軟橡膠雖然容易因為摩擦露白,但實用意義大于顏值,有了這層護墊緩沖,你可以安心地在外拍間隙將鏡頭置于地上而無需擔心刮花毛糙,至于露白,那是由于橡膠表面處理工藝決定的,用手擼幾下就會恢復原狀。遮光罩內壁則是采用細紋方式消除反射。

鏡頭的外表相對簡單,除了物距窗口之外只有一個AF/MF切換推鈕,并未配備對焦距離限制器,看來適馬對這款鏡頭的馬達驅動調校十分自信。前端的細紋對焦環(huán)寬大,轉動時全程阻尼感都很均勻適中。

尾端采用黃銅材質卡口,由四枚螺絲固定。E卡口版本后方法蘭距增量管內壁采用亞光細紋材質作為消光方案,并內置了個遮光斗。


有小碗這么大的前玉確實非常迷人,這么一片大玻璃對著自己泛光,如同望向湖水一般,更不用說湖水的底部還藏著渾圓的光圈孔,讓人著迷。
聽說適馬給這枚鏡頭的頭銜是“虛化大師”,究竟大不大,shi不shi,就看實戰(zhàn)了。
我通過前后景切換拍攝,方便向大家展示說明具體工況,以下場景我刻意將高光班納入焦后,看一看這枚鏡頭的虛化品質。




可以看到,即使將射燈這樣的高亮度發(fā)光源置于焦外,依舊有柔和的邊緣展現(xiàn)。讓我感到了一絲驚喜。
還沒完,我們到戶外去試試看。


普通鏡頭最怕的就是見到這種向陽并且焦外極為細密雜亂的多孔透光背景,非常容易出現(xiàn)雜亂生硬的條紋感。
而陽光直射的淺色花叢伴隨著雜亂背景的工況,在焦外很容易出現(xiàn)高光邊緣生硬的現(xiàn)象。讓我有些吃驚的是,105Art這兩種工況竟然都沒有翻車!
可能有的小伙伴不知道這意味著什么,覺得沒什么了不起的,你可以拿著鏡頭在大晴天正午陽光直射的環(huán)境下試試看在這種工況下自己鏡頭的焦外會是什么樣子。
我們直接把工況提升到最嚴苛的自殺場景:大晴天正午直射下的自行車鍍鉻圍欄!
相信我,幾乎99%的鏡頭會在這里灰飛煙滅!


即使如此,光斑依舊沒有硬邊出現(xiàn),看到這里只能說兩個字“佩服”,看來它并不是一枚單純只為進光量設計的超高速鏡頭那么簡單。
相對柔和的虛化品質,配合淺景深就能很容易拍出這樣的照片。
能通過地獄工況的考驗,僅僅樹葉的反射簡直是小菜一碟。


(喂!你對一個只賣四位數(shù)的超高速鏡頭這么義正言辭,真的好嗎?)
我們來看不同實用物距下的解析度:
先下個主觀結論:這枚鏡頭的焦內解析力優(yōu)異,色散抑制能力屬于同級中的一流水準,但沒有到達復消色差的級別。
(喂!你對一個只賣四位數(shù)的超高速鏡頭這么義正言辭,真的好嗎?)
我們來看不同實用物距下的解析度:


可以看到焦內細節(jié)很出色,反差也非常好。全開就能讓A7R3打足十二分精神應對,縮光圈的事情我就不做了,沒多大意義。


因為當天的紫外線非常強,說實話這么拍并不能完全展示鏡頭的素質,大家湊合看一下吧,我個人認為全開1.4能這樣已經(jīng)很不錯了。
但最令我意外的還是最近距離全開的解析度,按理說普通超高速鏡頭在這種條件下的像差會十分大,焦內細節(jié)疲軟,反差降低,而105Art的表現(xiàn)著實出色:

對這枚鏡頭真要雞蛋里挑骨頭的話,色散可能算是它在畫質方面唯一不算短的"短板"了,全開在逆光大光比場景下會有可見的倍率和軸向色差:

但只要工況嚴苛度稍微緩解一點,就能大幅改善而無需收縮光圈妥協(xié)景深。


總的來說,這枚適馬105Art的焦外表現(xiàn)出乎意料,全域段解析度超一流水準,色散表現(xiàn)在情理之中。
迷人的景深,配合有機內防抖的機身能夠在暗光下拍出很有一樣風味的照片,結合它目前四位數(shù)的售價,遙看蔡司發(fā)布不久,售價約四倍的100mm F1.4,我只想對OTUS100說:“你確實輕一些,但我窮得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