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了書記】《傅雷家書》-飽含深情的家信

? ?? 這是一本充滿了傅雷夫婦對兒子的思念與感情的家信集。國外有一本與其類似的是《洛克菲勒給兒子的38封信》,對比兩本書可以看出中國文化的家庭親情更為含蓄和綿長。雖然傅雷夫婦對于和傅聰的交流以及了解其生活的渴望幾乎達到了癡迷的地步,如果一段時間沒有收到來信,還會在心中埋怨一番,但這種感情也盡量通過一些委婉的表達傳遞出來,卻恰恰能夠反映了那種對親情的期望。
? ? ?個人感覺傅雷夫婦的思想意識要比當代很多的父母思維更開明,更開放。相比電視劇《都挺好》中的父母輩而言,對待子女的態(tài)度更為親密和尊重,也能看出兩代人之間,思想交融互相理解更為重要和難得。他們雖然會產生意見不合或者出現矛盾,但都是一起去協(xié)商討論,共同溝通來解決的,也使得他們的感情維系的很緊密,而沒有因為空間上的距離而消減。

? ??通從這一封封信件中還感受到在那個年代我國的高級知識分子和上層人士的生活與工作狀態(tài),他們的吃穿用度可以看出是很自得的,在當時估計也是少數,傅雷先生精通中英法三國語言,父子對音樂和藝術的領悟與理解即便在今天也是少見。尤其記得有一封信中提到父子兩人因爭論貝多芬的哪首曲子最優(yōu)秀而互相誰也不理誰,感覺到這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是根本遇不到的。
? ? 然而即便是這樣有才的家庭在國家動蕩的時期也是渺小和無助。傅雷寫給兒子最后的一封信尤其讓人難以平復。這封信寫在夫婦二人自殺的三周前,孫子兩周歲生日的三天前。雖然朱女士還依然抱有對與兒子孫子見一面的幻想和期待,但是傅雷先生那種對于未來的無奈和失去希望的感覺就像暗潮一樣從文字中蔓延出來。全書只有最后一封信寫到了落款“摯愛你的父親、母親”,更是讓人難受和悲傷,我無法想象這二人最后的時光是經歷了怎樣的掙扎和痛苦,想必只有深深的絕望和無力才最終離開了他們曾熱愛的世界。
?? ? 如今的生活真的是方便了很多,通訊交通讓距離縮短,網絡讓情感得到交流。但是在交流的便捷不代表感情的深沉,真正讓人與人之間緊密相連的,依然是思想和感情的相互理解和相互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