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阜文史 第2輯 大莊絹花與臘八花店
曲阜文史 第2輯 大莊絹花與臘八花店 作者:宮雨聲 孔祥民 大莊的絹花、絨花、紙臘花的制花工藝,是曲阜四大傳統(tǒng)工藝之一,由來已久,名譽南北。每年農歷臘月初八日開市的“臘八花店”,也是海內盡知,淵源于古的絹花交易場所。 大莊,位于曲阜城西,離城二華里,早年是衍圣公府的佃戶村,衍圣公府的“花戶”也都在這個村子里。大莊制花與“臘八花店”,始于何時,現(xiàn)在還沒查到確切記載。 據(jù)老花戶、七十六歲的范德順說:早年,大莊東北隅有一片百多畝地的、專為明朝權相嚴嵩所建的大花園。當時,嚴嵩是六十四代衍圣公孔尚賢的岳祖父。嚴嵩死后,花園轉為花戶經營,專供衍圣公府使用鮮花。后來,園貌逐漸荒廢,太湖石被搬進衍圣公府加高擴大了后花園的假山,只剩下了門前的石獅子,衍圣公府不僅每年需要大量盆花、鮮花,□特別需要大量的絹、絨工藝花,而且逢年過節(jié)用量更大,廳堂幾案要插瓶花,香案供品要復頂花,老爺、公子要佩胸花,太太們需要圍纂花,姑娘、小姐要戴滿頭花,甚至侍奉貴人的丫環(huán)們此時也要插幾朵鬢花.因此,大莊的花戶只得學做絹、絨工藝花,以便在供奉鮮花的同時,也供奉絹花、絨花。后來,慢慢改為只供工藝花而不再供奉鮮花。開始制作工藝花,受技藝與材料限制,制出的花朵,總顯得粗糙呆板,缺乏生氣。據(jù)傳,到了清末,七十六代衍圣公孔令貽夫人陶氏由北京嫁來,于是京都高檔的絹絨花傳到曲阜,增添了新鮮式樣,并陸續(xù)構通了與京都某些大花莊的關系,還可購進絹、絨原料以至花瓣、花葉等半成品,從而使大莊制花工藝水平得到了迅速發(fā)展。 隨著孔氏其他十二府第的陸續(xù)形成,和城內顏、蔣、孫、吳、王、鄧、趙、徐等各大貴族府第的發(fā)跡,曲阜中、上層社會的用花量與日俱增。舊時,百花像征吉慶福祿,因此廣大勞苦群眾,雖然經濟貧困,但逢年節(jié)總還要設法買一兩枝鮮紅大綠的粗紙臘花插在室內,以示辭舊布新,圖個吉利。社會各階層對工藝花的需求,為大莊絨絨花、紙臘花的發(fā)展奠定了堅實基礎。同時,逐步形成了帶有濃郁的民族特色的銷售交易場所“臘八花店”, 據(jù)范德順老人回憶:舊時,每年秋后,農事一罷,家家戶戶便多方備料,進入繁忙的扎花季節(jié),一般戶就在當?shù)貍滟I紙、臘、顏料等,不少戶則邀伴去京城大絹花莊購買花瓣、枝葉等半成品和其他原料,回來加工扎制。范德順前半生就曾詢過二十幾趟北京購置花料,自入冬至臘月上旬,全莊二百多戶,上至古稀的老人,下至十幾歲的孩童,男女老少,夜以繼日,趕扎花朵。據(jù)統(tǒng)計,每年冬季全莊扎制、銷售各種紙臘花,絹絨花六七百萬枝,兩千多萬朵?制花工藝十分復雜細致,全靠手工勞作。扎制一朵紙臘花,要經過切紙、染色,滑葉?打梗?上蕊、圍花、臘等十九道工序,絹絨花更為復雜繁瑣。制花品種,各式各樣,除中、低檔紙臘花、絹絨花之外,多色多式的高檔絹絨花有:福壽花、龍鳳花?富貴花?喜燭花、麒麟花、繡球花、箔金花、銀絲花、采蝶花,甚至還有專為服孝人用的碧玉花、翠蘭花、翠蘭花和冰清花等等, 臘月初八日,是大莊花店敞棚開市的日子,所以有“臘八花店”之稱?;ǖ隁v時十天,臘月十八日閉棚。當?shù)赜小澳杈糯罾?,不害羞的二十一”的說法,意思是說十八日閉了棚,花店結束了如果臘月十九、二十日還不閉棚收攤子,光知道做生意賣花,連準備過年也不顧了,就會被恥笑的。 大莊戶戶扎花,每年臘月誰家都是一筐筐,一籮籮,一架架,數(shù)以萬計,甚至數(shù)以十萬計的各色花朵。因此,只能就地陳展,立市交易。進入臘月,戶戶都在經過公議,早有慣例的東西大街兩旁,各自扎起花棚。這種花棚三面秫秸箔子扎起竹墻,上頂扎上橫桿,搭上席子,棚壁復以色布,然后把樣品花分類插在壁布上,形成各自的店鋪門面。 這種大小不等的門面,沿大街兩旁一字排開,成為一條花的街市。 此外,京、津、徐等地的制花業(yè)主,也都尊循慣例,趕著舊式的車輛,滿載著各式各樣的花貨箱、籠、盒、簍,來到大莊,租賃花棚,陳展銷售。同時,遠自黑龍江、遼寧、山西、江蘇,甚至內蒙古等十幾個省市的花商,也從四面八方趕來,洽談進貨。此時,外地客商,數(shù)以百計,甚至千計,云集大莊。因此,大莊南街?大家小戶,擠出房舍,專供客商臨時下榻,所以南街稱為“南店”。于是,沿南街兩旁,又搭起大大小小的棚房,開設臨時飯館、酒館、包子鋪和湯棚、茶社,供給客商和前來趕花店的人們以飲食?!芭D八花店”一開市,本地和外地的群眾,特別是大姑娘、小媳婦,老太太,扶老攜幼,步行的,坐車的,騎毛驢的,三五成群,雙雙對對,像趕廟會那樣來趕花店。據(jù)老人們回憶,每天逛花店的不少于萬人,甚至一兩萬人,擁擁擠擠,觀花買花,人聲喧騰, 熱鬧非凡。 大莊,既然是衍圣公府的佃戶村,制花者又是花戶,所以花店的管理與稅收,當然就由衍圣公府大包大攬?;ǖ觊_市之前,花戶先把供奉給衍圣公府的各種絹絨花,送到府上,然后才開棚交易。臘月初六日,衍圣公府派管事人帶領三四名奉衛(wèi)丁,到大莊邀集紳士、莊頭和“公推”的經紀人,喝“商議酒”,復議花店交易規(guī)章與收稅事宜。稅率,“成二破三”,即賣花戶交稅百分之二,買花商交稅百分之三。稅金全由衍圣公府所得。迂有偷漏花稅或竊花事件等,小則由衍圣公府自行查處,大則送交縣衙問罪。大莊村里,除南街作為“花商客棧”,稱為南店外,北街東段稱為“東花店”,東端有臨到扎制的東行門,西段稱為“西花店”,西端也有臨時扎制的西行門。衍圣公府的管事人和奉衛(wèi)丁,在東、西行門設下長桌,坐案鎮(zhèn)守。行門上高懸衍圣公府的黑紅棍、鐵鎖練和皮鞭,儼然官場,威不可犯。每天早晨,由奉衛(wèi)丁鳴鑼開市之后,方準交易;下午日落前,高喊“落棚掩門”,停止買賣?同時還規(guī)定:“夜晚花不出行門”等?!芭D八”這一天,衍圣公乘綠絨大轎到大莊花店走一圈,一是察市,二是觀花,以視正重。這一天,衍圣公府的太太,也要攜帶姑娘、小姐和丫環(huán)們,乘坐舊式轎車到大莊趕花店。不過她們并不買花,只是走一走,看看熱鬧,悅目賞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