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川家康的憂郁:殺死德川信康的主謀究竟是不是織田信長?
天正七年(1579年),德川家康下令自己的嫡長子和儲君德川信康自殺。傳統(tǒng)說法認(rèn)為是織田信長逼迫德川家康殺死了自己的嫡長子,將之視為織田信長無情的表現(xiàn)。不過近年以來,越來越多學(xué)者認(rèn)為織田信長不是逼死德川信康的主謀,本鬼個人也支持此觀點,原因有三:

第一,“織田信長命令德川家康殺死德川信康”的說法最早出自《三河物語》。《三河物語》是江戶幕府譜代家臣大久保忠教(大久保忠鄰的叔叔)的家族自傳,成書于江戶幕府三代將軍德川家光時期。因此《三河物語》對于德川家是有美化的,特別是德川家康的“黑歷史”。

而根據(jù)同樣是成書于江戶時代初期的史書《松平記》的記載,織田信長是在德川信康死后才得知德川家康下令殺子了,是被通知者而不是下令者,織田家臣寫的《安土日記》也有類似記載。另外,學(xué)界直到今天都沒有發(fā)現(xiàn)“織田信長命令德川家康殺死德川信康”的一手材料。

第二,按照傳統(tǒng)說法,德姬(織田信長的女兒、德川信康的正室)寫信向父親告發(fā)筑山殿(德川家康正室)和德川信康反織田家并“私通武田勝賴”,導(dǎo)致織田信長下令德川家康處死筑山殿和德川信康。以此證明殺死德川信康的主謀是織田信長,德川家康是可憐的受害者。

然而根據(jù)史料記載,德川家康在德姬寫信之前就下令德川家臣不得聽從德川信康的命令、不得再與德川信康交往,還將德川信康調(diào)離了岡崎城。而在德川家康廢除嫡子德川信康的整個過程中,完全看不見織田信長以及德姬的干預(yù)。由此可見,德川家康自己早有“殺子之心”。

第三,“本能寺之變”后,德川家康就不再是織田家的附庸了,后來更是成為日本實際上的最高統(tǒng)治者。如果德川信康確實是因為織田信長的無情而被冤殺的,江戶幕府建立后完全可以為德川信康平反。畢竟德川信康死得早還沒有兒子,完全不存在威脅江戶幕府統(tǒng)治的可能。

然而直到江戶幕府滅亡,歷代幕府將軍都沒有給德川信康平反,以至于德川信康在江戶幕府的官方文件中被稱為“松平信康”,都沒有使用“德川姓”的資格。由此推測,包括德川家康在內(nèi)的江戶幕府高層從來不認(rèn)為德川信康是被織田信長逼死的,而是德川家康自己下令殺死的。

綜上所述,殺死德川信康的主謀大概率不是織田信長,而是德川信康的親生父親德川家康。所謂“德姬寫信告發(fā)筑山殿和德川信康”大概率也是不能存在的,就算存在也不過是德川家康殺子的借口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