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才子傳》之孟郊

梧桐相待老,鴛鴦會雙死。
貞女貴殉夫,舍生亦如此。
波瀾誓不起,妾心古井水。
????????能寫出《烈女操》這樣的詩的男子,老夫可以斷言,沒幾個好東西,當(dāng)然也包括陳朱理學(xué)那些所謂的偽道士們。孟郊被稱為“詩奴”,那是韓愈對他的提攜與褒獎,沒有韓愈的這一哆嗦,孟郊估計再考幾次也中不了進士,當(dāng)然,這與唐朝的科舉制不完善有關(guān)。或許孟郊確實有才,韓愈只是在恰當(dāng)?shù)臅r候幫助了一個有才能的人。但孟郊即使有才,其德也好不到哪里去,孟郊在進士及第后,留下了一首《登第后》的詩:
昔日齷齪不足夸,今朝放蕩思無涯。
春風(fēng)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
????????現(xiàn)在還有很多人經(jīng)常會引用這首詩,認(rèn)為中舉了理應(yīng)要春風(fēng)得意一把,但讀者可能不理解這長安花是什么,長安花就是長安的妓女。孟郊剛考中進士,馬上想到的就是跑到青樓里,玩遍長安城所有的妓女,這種文人無形的丑態(tài)被他自己的這四句詩出賣得毫無保留。
????????有人也許就反對,春天放榜,已經(jīng)是百花齊放,騎著駿馬大步流星的看盡長安的春花,這有什么不對?這是現(xiàn)代人的誤解,唐朝進士放榜的日子一般在正月到三月之間,到過西安(長安)的朋友應(yīng)該知道,正月的西安還是大雪紛飛,三月也才剛解凍,哪有什么春花可看呢?孟郊的這首詩明顯就是把他內(nèi)心的齷齪寫得淋漓盡致。未中之前是生活齷齪,中了進士之后,則是身體加心靈一起齷齪。
????????后人對孟郊的評價,往往來自于他的詩歌,因為他根本沒有什么作為可以留傳于后世。?比如,他在溧陽做縣尉時,經(jīng)常跑到一處水邊徘徊吟詩,根本不理政務(wù),縣令只好報告上級,另外請個人來代他做縣尉的事,同時把他薪俸的一半分給那人,因此孟郊窮困至極。這種占著茅坑不拉屎的官場敗類,留著只是禍害百姓,孟郊的貧困有什么理由說是因為他的正直所導(dǎo)致呢?
????????當(dāng)然,孟郊也不是一無是處,至少,在對待老娘方面,他是個大孝子,從小我們就背誦過他的《游子吟》:
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相傳,每次孟郊出去一段時間,必然要回家看看老母。這一點上,孟郊是難能可貴的,所謂“父母在,不遠游,游必有方”。
????????孟郊一生寫了將近五百首詩,也算是個豐產(chǎn)的詩人了。至于這五百首詩,有多少精品,還是值得商榷的。?晚唐乃至宋代,對孟郊詩的評價比較高,特別是在韓愈,張籍等的鼓吹下,孟郊詩的影響被無限擴大,以致后面的江西詩派以孟賈韓等為代表。在老夫看來,無非是借著古意而不顧協(xié)韻;故作高深而弄得晦澀難懂;號稱剛直實則生硬無趣。比如這首《勸學(xué)》:
擊石乃有火,不擊元無煙。
人學(xué)始知道,不學(xué)非自然。
萬事須己運,他得非我賢。
青春須早為,豈能長少年。
????????讀之真是味同嚼蠟,完全失去了詩歌的音樂美和意境美,跟今天的田叟教育田舍郎毫無分別?;蛟S是老夫的品味太低吧,但這樣的詩流傳下來,真的只是浪費了紙張。
????????
????????《唐才子傳》如此描述孟郊:
? ? ? 郊,字東野,洛陽人。初隱嵩少,稱處士。性介,不諧合。韓愈一見為忘形交,與唱和于詩酒間。貞元十二年李程榜進士,時年五十矣。調(diào)溧陽尉。縣有投金瀨、平陵城,林薄蓊蘙,下有積水。郊間往坐水傍,命酒揮琴,裴回賦詩終日,而曹務(wù)多廢??h令白府,以假尉代之,分其半俸。辭官家居。李翱分司洛中,日與談宴,薦于興元節(jié)度使鄭余慶,遂奏為參謀,試大理評事,卒。余慶給錢數(shù)萬營葬,仍贍其妻子者累年。張藉謚為貞曜先生,門人遠赴心喪。郊拙于生事,一貧徹骨,裘褐懸結(jié),未嘗俯眉為可憐之色。然好義者更遺之。工詩,大有理致,韓吏部極稱之。多傷不遇,年邁家空,思苦奇澀,讀之每令人不歡,如"借車載家具,家具少于車。"如《謝炭》云"吹霞弄日光不定,暖得曲身成直身",如"愁人獨有夜?fàn)T見,一紙鄉(xiāng)書淚滴穿",如《下第》云"棄置復(fù)棄置,情如刀劍傷"之類,皆哀怨清切,窮人冥搜。其初登第,吟曰:"昔日齷齪不足嗟,今朝曠蕩思無涯。春風(fēng)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當(dāng)時議者,亦見其氣度窘促,卒漂淪薄宦,詩讖信有之矣。天實為之,謂之何哉!李觀論其詩,曰"高處在古無上,平處下顧二謝"云。時陸長源工詩,相與來往,篇什稍多,亦佳作也。有《咸池集》十卷,行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