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匈帝國海軍 守護(hù)者和領(lǐng)航者
Zrínyi茲里尼級三桅帆船
經(jīng)典的帶有螺旋槳推進(jìn)的的風(fēng)帆戰(zhàn)艦。
Zrínyi茲里尼,建造編號80,造船廠家奧匈帝國,圣羅科,STT公司,1870年1月17日開工,1870年12月10日下水,1871年8月26日服役,1900年成為訓(xùn)練艦,1905年只有艦體武器裝備被移除,1908年她被重新命名為德爾塔Delta,因為她的名字需要讓給一艘新船只。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她在波拉擔(dān)任水雷儲藏船,1920年在波拉意外沉沒。
Frundsberg弗倫茨貝格,造船廠家奧匈帝國,圣羅科,STT公司,1871年6月19日開工,1873年2月11日下水,1873年10月服役,1900年成為訓(xùn)練艦,1904年受損,1905年只有艦體武器裝備被移除,一戰(zhàn)期間在希貝尼克擔(dān)任水雷儲藏船,1920年賠償給南斯拉夫,改名為茲拉林Zlarin,1941年4月以后的情況未知。
Aurora奧羅拉造船廠家奧匈帝國,圣羅科,STT公司,1871年11月11日開工,1873年11月20日下水,1874年7月1日服役,1902年改成住宿船,1905年改成水雷儲藏船,1920年賠償給南斯拉夫,命名為斯卡汀Skradin直到1927年報廢。

正常排水量1353噸,總長69.1米,垂線間距長59.1米,艦寬10.5米,吃水深度5.00米,單軸,1臺2缸HSE,圓柱形鍋爐,1000馬力(奧羅拉號為1165馬力),最大航速11級(奧羅拉號為11.2節(jié)),155噸燃煤,續(xù)航力1200海里/10節(jié),船員人數(shù)210人,武器裝備有4座單裝149/18 G. L/21 M.61,2座單裝66/16 G. L/18。

19世紀(jì)80年代全部加裝2座五管25/41 Nordenfelt諾登菲爾德炮。
1891年全部拆除2座單裝149/18,2座五管25/41,換裝4座單裝87/22 G. L/24 M.75,2座五管47/22 SFK L/25 H。
Radetzky拉德茨基級護(hù)衛(wèi)艦
在建造時已經(jīng)過時了,但奧匈帝國海軍需要新的血液加入。
Radetzky拉德茨基,1908年重命名Adria阿德里亞,建造編號84,造船廠家奧匈帝國,圣羅科,STT公司,1870年9月開工,1872年6月20日下水,1873年8月10日服役,1897年成為訓(xùn)練艦,1915年成為住宿船。
Laudon勞頓,建造編號109,造船廠家奧匈帝國,圣羅科,STT公司,1871年8月開工,1873年9月20日下水,1874年7月22日服役,1900年成為訓(xùn)練艦。

正常排水量3394噸,滿載排水量3956噸,總長79.1米,垂線間距長77.1米,艦寬14.3米,吃水深度7.00米,單軸,1臺2缸HSE,圓柱形鍋爐,3385馬力(勞頓號為2500馬力),最大航速13.4節(jié)(勞頓號為13.2節(jié)),燃煤,船員人數(shù)450人,武器裝備有15座單裝149/24 G. L/26 C/72,2座單裝66/16 G. L/18。

19世紀(jì)80年代加裝4座單裝47/30 SFK L/33 H,3座五管47/22 SFK L/25 H,3具350毫米魚雷發(fā)射管(2具位于橫正處,1具位于艦尾處)。
1897年拉德茨基號被改裝成一艘炮臺訓(xùn)練船,1908年被重新命名為阿德里亞號,因為她的名字需要讓給一艘新的無畏艦。從1915年起,在波拉擔(dān)任德國海軍人員住宿艦,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結(jié)束,1920年被賣給意大利并被廢除。1900年,勞頓的引擎被拆除,成為一艘固定的軍校訓(xùn)練船,并更名為施瓦岑貝格Schwarzenberg。1919年被分配到南斯拉夫,改名為Prvi,同年被意大利收回,并于1923年被拖走報廢。
Sa?da賽伊達(dá)號護(hù)衛(wèi)艦
造船廠家奧匈帝國,波拉海軍兵工廠,1876年9月開工,1878年7月2日下水,1879年8月14日服役,1906年2月受損。

正常排水量2662噸,艦長79.4米,艦寬13.1米,平均吃水深度5.83米,滿載吃水深度6.11米,單軸,1臺2缸HSE,圓柱形鍋爐,1790馬力,最大航速12節(jié),270噸燃煤,船員人數(shù)333-359人,武器裝備有11座單裝149/24 G. L/26 C.78,1座單裝66/16 G. L/18。

1892年加裝2座五管25/41 Nordenfelt諾登菲爾德。
1904年拆除3座單裝149/24,2座五管25/41,換裝2座單裝47/30 SFK L/33 H。
賽伊達(dá)號于1906年2月26日受損。1908年引擎被移除,成了一艘水雷儲藏船。1912年一艘新的輕型巡洋艦需要用這個名字時就被重新命名為密涅瓦M(jìn)inerva。1920年賠償給意大利作為補償并被廢除。
Panther黑豹級防護(hù)巡洋艦
Panther黑豹,建造編號480,造船廠家英國,埃爾斯維克,阿姆斯特朗,1884年10月29日開工,1885年6月13日下水,1885年12月31日服役,1917年成為訓(xùn)練艦,1918年成為住宿船。
Leopard豹,建造編號481,造船廠家英國,埃爾斯維克,阿姆斯特朗,1885年1月開工,1885年9月10日下水,1886年3月31日服役,1914年5月成為住宿船。

正常排水量1557噸,總長73.2米,水線長71.4米,艦寬10.4米,吃水深度4.28米,雙軸,2臺VC,6座圓柱形鍋爐,5940馬力(豹號為6380馬力),最大航速18.4節(jié)(豹號18.7節(jié)),200噸燃煤,續(xù)航力2800海里/10節(jié),船員人數(shù)186人,武器裝備有2座單裝120/31 G. L/35 C.87,4座單裝47/40 SFK L/44 H,6座五管47/22 SFK L/25 H,4具350毫米魚雷發(fā)射管(1具位于艦首,2具位于橫正,1具位于艦尾)。鋼甲班厚12毫米。

這兩艘小型巡洋艦(官方稱為魚雷撞擊巡洋艦)在英國被訂購,獲得現(xiàn)代造船技術(shù)經(jīng)驗。他們和他們擴大版的虎級,在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開始時已經(jīng)過時,他們的主要武器在1909年10月被拆除。
1909年黑豹號武器裝備為4座單裝66/40 SFK L/42。
1910年10月豹號武器裝備為10座單裝47/40 SFK L/44 H。
黑豹號在1917年作為一艘海上訓(xùn)練船附屬于位于科托爾Cattaro的潛艇指揮官學(xué)校。豹號于1914年5月15日退役,在波拉用作港口防衛(wèi)艦。這2艘都是作為戰(zhàn)爭賠款分配給英國的,但在1920年賣給意大利并在那里廢棄。
Tiger虎號輕型巡洋艦
虎號是英國建造的黑豹級的一個擴大和改進(jìn)的版本。
1906年重命名為Lacroma,建造編號217,造船廠家奧匈帝國,圣羅科,STT公司,1886年10月5日開工,1887年6月28日下水,1888年3月服役,1906年成為快艇,1915年受損。

正常排水量1657噸,總長76.0米,水線長74.2米,艦寬10.6米,吃水深度4.30米,雙軸,2臺VC,6座圓柱形鍋爐,5700馬力,最大航速18.6節(jié),300噸燃煤,續(xù)航力2500海里/10節(jié),船員人數(shù)188人,武器裝備有4座單裝120/31 G. L/35 C.87,6座單裝47/40 SFK L/44 H,4座五管47/22 SFK L/25 H,4具350毫米魚雷發(fā)射管(1具位于艦首,2具位于橫正,1具位于艦尾)。鋼甲班厚12毫米。

1906年武器裝備僅有6座單裝47/40 SFK L/44 H。
1905年6月虎號被改裝成一艘海軍部快艇,她的主要武器被拆除,并更名為拉克羅瑪Lacroma,1915年被完全解除武器裝備。1918年加入南斯拉夫,1920年被賠償給意大利,并在那里被廢除。
Kaiser Franz Joseph I皇帝弗朗茨·約瑟夫一世級防護(hù)巡洋艦
這兩艘巡洋艦正式設(shè)計為魚雷撞擊巡洋艦。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爆發(fā)時,兩艘船都過時了。

Kaiser Franz Joseph I皇帝弗朗茨·約瑟夫一世,建造編號233,造船廠家奧匈帝國,圣羅科,STT公司,1888年1月3日開工,1889年5月18日下水,1890年7月2日服役,1917年成為浮動總部。

Kaiserin Elisabeth凱瑟琳·伊麗莎白,造船廠家奧匈帝國,波拉海軍兵工廠,1888年7月開工,1890年9月25日下水,1892年1月24日服役,1914年11月2日自沉。

正常排水量3967噸,滿載排水量4494噸,總長103.7米,垂線間距長97.9米,艦寬14.8米,吃水深度5.70米,雙軸,2臺3缸HTE,10座圓柱形鍋爐,8450馬力,最大航速19節(jié),670噸燃煤,續(xù)航力3500海里/10節(jié),船員人數(shù)367人,武器裝備有2座單裝238/32 G. L/35 C.86,6座單裝149/33 G. L/35 K.86 apt,2座單裝66/16 G. L/18,5座單裝47/40 SFK L/44 H,4座單裝47/30 SFK L/33 H,3座單裝37/20 SFK L/23 H,4具400毫米魚雷發(fā)射管(1具位于艦首,2具位于橫正,1具位于艦尾)。鋼制,露天炮臺厚90毫米,甲板厚38毫米,船體厚57毫米,指揮塔厚50毫米。

1905-1906年都拆除2座單裝238/32,2座單裝47/30,3座單裝37/20;換裝2座單裝149/37 G. L/40 K.96,7座單裝47/40 SFK L/44 H。

皇帝弗朗茨·約瑟夫一世曾在卡塔羅被用作港口護(hù)衛(wèi)艦。1917年被完全解除武裝,成為一個漂浮總部使用。1919年作為戰(zhàn)爭補償,被賠償給法國,在卡塔羅灣被擊沉。

1892年,奧匈帝國皇儲弗朗茨·斐迪南大公乘坐凱瑟琳·伊麗莎白號開啟了環(huán)球之旅,并于當(dāng)年12月8日第一次訪問中國廈門。在往后的日子里,這艘巡洋艦游走于世界各地,維護(hù)奧匈帝國的國家利益。《辛丑條約》之后,凱瑟琳·伊麗莎白號來往于中國山海關(guān)、天津、上海、廈門、澳門、香港等沿海港口。1913年2月,經(jīng)過改裝后的凱瑟琳·伊麗莎白號再次來到中國香港,之后它一路向北在秦皇島短暫停留。
1914年1月,凱瑟琳·伊麗莎白號啟程開往上海,為了躲避臺風(fēng),它的引擎不得不開到最大功率,陳舊的鍋爐不堪重負(fù),雖經(jīng)緊急搶修但航速已完全達(dá)不到設(shè)計時的19節(jié)。1914年6月24日,薩拉熱窩事件爆發(fā),奧匈帝國大公弗朗茨·斐迪南遇刺身亡。此時??吭跓熍_的凱瑟琳·伊麗莎白號停止前往日本的計劃,再次北上駐守在天津,搭載部分天津租界的奧匈帝國陸戰(zhàn)隊南下來到青島,協(xié)助德國共同防衛(wèi)膠州灣。此時的凱瑟琳·伊麗莎白號肩負(fù)著維護(hù)同盟國陣營軍事利益的使命。一戰(zhàn)爆發(fā)后,日本在嶗山灣登陸。
1914年7月28日,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爆發(fā);8月23日,日本對德國宣戰(zhàn)。作為東線戰(zhàn)場德國殖民地的青島,成為了日本首先覬覦的肥肉。在這場戰(zhàn)役中共有324名奧匈帝國的海軍士兵和海軍陸戰(zhàn)隊員參與戰(zhàn)斗。為了支援德軍的陸上火力,“伊麗莎白皇后號”拆卸下了大部分火力,4門15厘米艦炮和部分47毫米速射炮,安裝在德軍中央堡壘后側(cè)的仲家洼西側(cè)高地(位于今海信立交橋北)及大鮑島山(今觀象山),部分奧軍兵官也加入了地面作戰(zhàn)。1914年10月,凱瑟琳·伊麗莎白號一直堅守在膠州灣水域,同德軍炮艦一起阻擋日軍的襲擊。1914年11月2日2點55分,凱瑟琳·伊麗莎白號發(fā)射了最后一枚炮彈,為了防止落入日軍手中,艦長打開了海底閥門,讓她慢慢沉入了海底 。
Donau多瑙號護(hù)衛(wèi)艦
官方進(jìn)行重建,這種重建是一個典型的例子。事實上,多瑙號護(hù)衛(wèi)艦的船體已經(jīng)報廢,新船只使用舊船的機械和一些設(shè)備。這艘船是專為學(xué)員訓(xùn)練長途巡航而設(shè)計的。
造船廠家奧匈帝國,波拉海軍兵工廠,1888年10月開工,1893年6月28日下水,1894年8月服役,1906年成為住宿船。

正常排水量2306噸,水線長70.0米,艦寬12.8米,吃水深度5.56米,單軸,2臺2缸VC,圓柱形鍋爐,1300馬力,最大航速10節(jié),270噸燃煤,船員人數(shù)333人,武器裝備有10座單裝120/31 L/35 C.87,1座單裝66/16 G. L/18,4座單裝25/41 Nordenfeldt諾登費爾特。

1906年這艘廢棄的船被解除武器裝備,用作學(xué)員的住宿和訓(xùn)練船。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后賠償給南斯拉夫,改名為希貝尼克Sibenik。1941年改名為克爾卡Krka被德國人占領(lǐng),她后來的情況不詳。
Zenta岑塔級防護(hù)巡洋艦
這三艘巡洋艦雖然過時了,但在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開始時就開始服役了。在戰(zhàn)爭期間,其中兩艘被解除武器裝備,作為他用。從岑塔級外部形狀,上層建筑可以看出奧匈帝國向英國這個海軍強國借鑒了大量的經(jīng)驗。

Zenta岑塔,造船廠家奧匈帝國,波拉海軍兵工廠,1896年8月8日開工,1897年8月18日下水,1899年5月28日服役,1914年8月16日沉沒。
Aspern阿斯佩恩,造船廠家奧匈帝國,波拉海軍兵工廠,1897年10月4日開工,1899年5月3日下水,1900年5月29日服役,1918年成為住宿船。
Szigetvár西蓋特瓦爾,造船廠家奧匈帝國,波拉海軍兵工廠,1899年5月25日開工,1900年10月29日下水,1901年9月30日服役,1918年成為住宿船。

正常排水量2313噸,滿載排水量2503噸(阿斯佩恩為2625噸,西蓋特瓦爾為2562噸),總長96.9米,水線長96.0米,艦寬11.7米,吃水深度4.24米,雙軸,2臺4缸VTE,8座亞羅鍋爐,8160馬力,最大航速20.8節(jié),500噸燃煤,續(xù)航力3500海里/12節(jié),船員人數(shù)308人,武器裝備有8座單裝120/37 G. L/40 SC.96,8座單裝47/40 SFK L/44 S,2座單裝47/30 SFK L/33 H,2座單裝8.80,2具450毫米魚雷發(fā)射管(位于橫正處)。鋼制,甲板后40(平面)-50(斜面)毫米,炮堡有35毫米厚的鋼保護(hù),指揮塔側(cè)面厚50毫米。

岑塔號是封鎖黑山海岸的六艘驅(qū)逐艦的領(lǐng)艦。1914年8月16日的一次海戰(zhàn)中被法國戰(zhàn)艦擊沉。隨她而來的驅(qū)逐艦槍騎兵號逃脫了。1918年阿斯佩恩號被解除武裝,在波拉擔(dān)任一艘住宿船。1918年西蓋特瓦爾號也被解除武裝,并在魚雷作戰(zhàn)學(xué)校擔(dān)任住宿船和靶艦。這兩艘船都賠償給英國,但在1920年被賣給了意大利并被拆解。

在服役中,岑塔級出現(xiàn)許多問題。航速方面比當(dāng)時只能開十來節(jié)的主力艦快上一些,又比接近三十節(jié)的魚雷艇或驅(qū)逐艦慢許多。就導(dǎo)致給主力艦護(hù)航浪費航速,帶領(lǐng)魚雷艇或驅(qū)逐艦機動作戰(zhàn)速度又不夠。艦體過短,艦艏設(shè)計不佳也是岑塔級存在的致命問題,這一設(shè)計導(dǎo)致抗浪性不好,在相對風(fēng)平浪靜的地中海都很難開到高速。再就是裝備的120毫米炮的性能差強人意。
Admiral Spaun斯邦上將號偵查巡洋艦
造船廠家奧匈帝國,波拉海軍兵工廠,1908年5月30日開工,1909年10月30日下水,1910年11月15日服役,1920年賠償給英國并立即出售給意大利拆解。

正常排水量3500噸,滿載排水量4000噸,總長130.6米,水線長129.7米,艦寬12.8米,最大吃水深度5.30米,4軸,2臺帕森斯蒸汽輪機,16座亞羅鍋爐,25000馬力,最大航速27節(jié),786噸燃煤,續(xù)航力1600海里/24節(jié),船員人數(shù)327人,武器裝備有7座單裝100/47 G. L/50 K.10,1座單裝47/40 SFK L/44 S,1挺8.80機槍,2座單裝450毫米魚雷發(fā)射管。鋼制,側(cè)面有60毫米厚的裝甲帶保護(hù)機械設(shè)備,20毫米厚平面主甲板連接裝甲帶上緣,較低一些的20毫米甲板保護(hù)船尾,指揮塔側(cè)面厚50毫米,火炮有炮盾(40毫米厚的正面,8毫米厚的側(cè)面和頂部)保護(hù)。

經(jīng)過八年的間隔,奧匈海軍重新開始巡洋艦的建造,當(dāng)時海軍技術(shù)委員會被令在1906年5月1日設(shè)計一艘3500噸巡洋艦。在這一時期,巡洋艦、通報艦、偵查艦、船隊領(lǐng)艦和魚雷巡洋艦的復(fù)雜類型在世界各國海軍中得到了某種程度的簡化。在奧匈帝國所要求的是一艘渦輪動力的戰(zhàn)艦,它比英國冒險號、美國切斯特號和德國埃姆登號等當(dāng)代巡洋艦更快,裝甲保護(hù)略好一些,因此必須犧牲武器裝備給予彌補。斯邦上將號被設(shè)計成典型的快速偵察艦,能夠利用命中率和逃逸戰(zhàn)術(shù)來破壞敵人的通訊和航運路線(就是破交戰(zhàn)),并用速度來控制交戰(zhàn)狀態(tài)。事實上,他們在戰(zhàn)爭期間也被如此使用的。
斯邦上將號是奧匈帝國海軍的第一艘主要的渦輪動力軍艦,4軸布置,6臺渦輪機中有2臺在的巡航渦輪機。盡管如此,她的推進(jìn)系統(tǒng)必須被看作是一個試驗性的原型,船的引擎有很多問題,不是很可靠,因此戰(zhàn)時的作用較小。1917年曾計劃用1座單裝15厘米/50炮取代前廳上的2座單裝10厘米炮,但這一計劃未曾被執(zhí)行。
1915年加裝2座單裝450毫米魚雷發(fā)射管,60枚水雷。
1917年加裝1座單裝66/47 G. L/50 BAG。
Sa?da賽伊達(dá)級偵查巡洋艦
Sa?da賽伊達(dá),建造編號25,造船廠家奧匈帝國,蒙法爾科內(nèi),CNT公司,1911年9月9日開工,1912年10月26日下水,1914年8月1日服役,1920年賠償給意大利并重命名威尼斯號(Venezia)。
Helgoland黑爾戈蘭島,建造編號44,造船廠家奧匈帝國,阜姆,達(dá)努比烏斯,1911年10月28日開工,1912年11月23日下水,1914年8月29日服役,1920年賠償給意大利并重命名布林迪西號(Brindisi)。
Novara諾瓦拉,建造編號45,造船廠家奧匈帝國,阜姆,達(dá)努比烏斯,1912年12月9日開工,1913年2月15日下水,1915年1月10日服役,1920年賠償給法國并重命名特魯維爾號(Thionville)。

正常排水量3500噸,滿載排水量4010噸,總長130.6米,水線長129.7米,艦寬12.8米,最大吃水深度5.30米,2軸,賽伊達(dá)號使用2臺梅爾姆斯-普芬尼格蒸汽輪機,16座亞羅鍋爐;黑爾戈蘭島號和諾瓦拉號使用2座德國通用電氣蒸汽輪機,16座亞羅鍋爐,30000馬力,最大航速27節(jié),771噸燃煤,續(xù)航力1600海里/24節(jié),船員人數(shù)327人,武器裝備:賽伊達(dá)號準(zhǔn)備9座單裝100/47 G. L/50 K.11,1座單裝47/40 SFK L/44 S,3座雙聯(lián)450毫米魚雷發(fā)射管。
黑爾戈蘭島號和諾瓦拉號準(zhǔn)備9座單裝100/47 G. L/50 K.11,1座單裝47/40 SFK L/44 S,1座雙聯(lián)533毫米魚雷發(fā)射管,2座雙聯(lián)450毫米魚雷發(fā)射管。鋼制,側(cè)面有60毫米厚的裝甲帶保護(hù)機械設(shè)備,20毫米厚平面主甲板連接裝甲帶上緣,較低一些的20毫米甲板保護(hù)船尾,指揮塔側(cè)面厚50毫米,火炮有炮盾(40毫米厚的正面,8毫米厚的側(cè)面和頂部)保護(hù)。

這3艘改良版的斯邦上將在與特格特霍夫Tegetthoff相同的預(yù)算中被批準(zhǔn)。相同的尺寸和布局,但隨著渦輪機的迅速發(fā)展,52噸重的機械可以節(jié)省使用更簡單的2軸布置。其中21噸用于加強船體和艙壁,另21噸用于增加武器裝備。提議的兩種武器裝備(1座單裝15厘米炮或2座單裝10厘米炮第二種被選擇)。因此,改良版的是一種真正的改進(jìn),擁有更加可靠的機械和更多的火炮,盡管與其同時代的對手相比,其武器裝備仍然不堪。正如福瑞德·T·簡在1912年所說的那樣,通報艦的時代已經(jīng)結(jié)束,這些軍艦很快就過時了。由于建造合同的分配,其中兩艘將在匈牙利阜姆(里耶卡)達(dá)努比烏斯造船廠建造。
1915年黑爾戈蘭島號和諾瓦拉號拆除2座雙聯(lián)450毫米魚雷發(fā)射管,2座雙聯(lián)533毫米魚雷發(fā)射管。
1917年全部加裝1座單裝66/47 G. L/50 BAG。
1920年,賽伊達(dá)號和黑爾戈蘭島號分別賠償給意大利海軍,并分別被任命為威尼斯和布林迪西。1937年3月這兩艘都被棄置。諾瓦拉號于1920年被賠償給法國,被任命為特魯維爾號,并在地中海地區(qū)擔(dān)任火炮和魚雷訓(xùn)練艦直到1932年。隨后,她被解除武器裝備,并在土倫擔(dān)任固定住宿船,1941年報廢出售。
Shipyard No. 68船廠建造編號68(前中國訂購的巡洋艦)
1913年中國政府訂購了四艘輕型巡洋艦,兩種不同的設(shè)計?;I備工作于1914年12月開始,1915年3月龍骨開始鋪設(shè)。而意大利于1915年5月23日向奧匈帝國宣戰(zhàn),只建立了部分龍骨和一些框架。
不幸的是,戰(zhàn)線幾乎橫穿造船廠區(qū)域,對那里建造中的大多數(shù)船只造成了無法修復(fù)的損害。當(dāng)奧匈帝國軍隊于1917年10月27日在伊松佐第12次戰(zhàn)役中重新占領(lǐng)該地區(qū)時,這四艘前往中國的巡洋艦由于建設(shè)進(jìn)度很小,損失非常小。
中國巡洋艦的設(shè)計可以按照奧匈標(biāo)準(zhǔn)重新設(shè)計,37000馬力的渦輪機組和整個鍋爐系統(tǒng)已經(jīng)準(zhǔn)備好交付,31%的船體材料已經(jīng)儲存起來,因此在1918年4月制定了計劃,至少重啟大型巡洋艦的工作。擬議軍備調(diào)整為8門15厘米/50,9門90毫米/50防空炮,2座雙聯(lián)450毫米魚雷發(fā)射管。然而,在討論期間戰(zhàn)爭已到了不可能重新開工的地步。
造船廠家奧匈帝國,蒙法爾科內(nèi),CNT公司,1915年3月9日開工,未建造完成。

正常排水量4872噸,滿載排水量5353噸,總長137.0米,水線長135.3米,艦寬14.7米,吃水深度6.81米,2軸,2臺3缸HTE,10座圓柱形鍋爐,9000馬力,最大航速19節(jié),746噸燃煤,續(xù)航力3500海里/10節(jié),船員人數(shù)475人,武器裝備有8座單裝149/47 G. L/50 K.10,2座單裝238/32 G. L/35 C.86, 8 x 1 - 149/33 G. L/35 K.86 apt., 2 x 1 - 66/16 G. L/18, 12 x 1 - 47/40 SFK L/44 S, 6 x 1 - 47/30 SFK L/33 H, 4 x 1 - 8.80, 4 - 450 TT (1 bow, 2 beam, 1 stern)2座雙聯(lián)450毫米魚雷發(fā)射管。裝甲有100毫米厚的裝甲帶保護(hù)機械設(shè)備,25毫米厚平面主甲板與其裝甲帶上緣連接,63毫米厚低甲板保護(hù)船尾。指揮塔側(cè)面厚100毫米。
Kaiserin und K?nigin Maria Theresia瑪利亞?特蕾西婭皇后和女王號裝甲巡洋艦
建造編號271,造船廠家奧匈帝國,圣羅科,STT公司,1891年10月6日開工,1893年4月29日下水,1894年11月服役,1917年1月31日被解除武器裝備,1917年2月7日退役,并充當(dāng)?shù)聡鴿撏Т瑔T的住宿船。船上的火炮被轉(zhuǎn)移到意大利前線使用。

正常排水量5330噸,滿載排水量6026噸,總長113.7米,水線長111.7米,艦寬16.2米,吃水深度4.90米,2軸,2臺3缸HTE,10座圓柱形鍋爐,9000馬力,最大航速19節(jié),746噸燃煤,續(xù)航力3500海里/10節(jié),船員人數(shù)475人,武器裝備有2座單裝238/32 G. L/35 C.86,8座單裝149/33 G. L/35 K.86 apt.,2座單裝66/16 G. L/18,12座單裝47/40 SFK L/44 S,6座單裝47/30 SFK L/33 H,4挺8.80機槍,4具450毫米魚雷發(fā)射管(1具位于艦首,2具位于橫正,1具位于艦尾)。哈維Harvey鋼制裝甲:裝甲帶厚100毫米,主炮由100毫米厚的炮臺保護(hù),15厘米炮被80毫米的船體保護(hù)。有60-40毫米厚的防護(hù)甲板。指揮塔側(cè)面厚50毫米。

奧匈帝國海軍執(zhí)行委員會,肯定了外國海軍對一艘現(xiàn)代裝甲巡洋艦所帶來的高價值,它可以執(zhí)行一些戰(zhàn)艦任務(wù)。此外,凱瑟琳?伊麗莎白級巡洋艦的成功也說服當(dāng)局建造了一艘更好的戰(zhàn)艦,具有更大的排水量、更強的武器裝備和更強的裝甲。五個英國船廠被邀請進(jìn)行投標(biāo)設(shè)計:坎梅爾萊爾德Cammell Laird,維克斯阿姆斯特朗Vickers-Armstrong,費爾菲爾德Fairfield,奈培(格拉斯哥)Napier (Glasgow)和湯姆森Thomson。最終首艦正式指定為魚雷撞擊巡洋艦C。最初的計劃是6座15厘米炮和14座47毫米炮,但在建造過程中增加了火炮數(shù)量。
1910年拆除2座單裝238/32,4座單裝47/30,換裝2座單裝190/40 G. L/42,4座單裝37/42 C.1900V。
Kaiser Karl VI卡爾六世皇帝號裝甲巡洋艦
是瑪利亞?特蕾西婭皇后和女王號裝甲巡洋艦的改進(jìn)型。
建造編號297,造船廠家奧匈帝國,圣羅科,STT公司,1896年6月1日開工,1898年10月4日下水,1900年5月23日服役,1920年賠償給英國并賣給意大利拆解。

正常排水量6166噸,滿載排水量6864噸,總長119.0米,水線長117.9米,艦寬17.3米,吃水深度6.75米,2軸,2臺4缸VTE,18座貝爾維爾Belleville鍋爐,12000馬力,最大航速20.8節(jié),820噸燃煤,續(xù)航力3500海里/10節(jié),船員人數(shù)535人,武器裝備有2座單裝238/37 G. L/40 K.94,8座單裝149/37 G. L/40 K.96,2座單裝66/16 G. L/18,16座單裝47/40 SFK L/44 S,2座單裝47/30 SFK L/33 H,2挺8.80機槍,2具450毫米魚雷發(fā)射管(橫正處)。哈維鋼裝甲:裝甲帶厚220-170毫米。主炮塔有200毫米裝甲保護(hù),15厘米炮有80毫米裝甲保護(hù),有60-40厚的毫米防護(hù)甲板,指揮塔側(cè)面厚200~100毫米。

Sankt Georg圣喬治號裝甲巡洋艦
是瑪利亞?特蕾西婭皇后和女王號裝甲巡洋艦的改進(jìn)型。
造船廠家奧匈帝國,波拉海軍兵工廠,1901年3月11日開工,1903年12月8日下水,1905年7月21日服役,1920年賠償給英國并賣給意大利報廢。

正常排水量7289噸,滿載排水量8070噸,總長124.3米,水線長123.2米,艦寬19.0米,吃水深度6.83米,2軸,2臺4缸VTE,18座亞羅鍋爐,15000馬力,最大航速22節(jié),1103噸燃煤,續(xù)航力4500海里/10節(jié),船員人數(shù)535人,武器裝備有1座雙聯(lián)238/37 G. L/40 S.,5座單裝190/40 G. L/42,4座單裝149/37 G. L/40 S. C.96,2座單裝66/16 G. L/18,6座單裝47/40 SFK L/44 S,2座單裝47/30 SFK L/33 H,2挺8.80機槍,2具450毫米魚雷發(fā)射管(橫正處)。鋼裝甲:裝甲帶厚210-165毫米。主炮塔有210毫米裝甲保護(hù),19厘米炮有190毫米裝甲保護(hù),有50-40厚的毫米防護(hù)甲板,指揮塔側(cè)面厚200毫米。

1916年加裝1座單裝66/47 G. L/50 BAG。